湿疹吧 关注:143,910贴子:296,186

你站的方向风吹过来都是暖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猫 拐杖 阳光 摇椅 蒲扇 茶壶 竹林 构成我残年的画卷 不知是否儿女绕膝 有人与我相伴携手 观残阳 执笔颤微微地画山水 相视一笑 一种感动的酸涩 从鼻腔里缓缓涌出 想和你 执手迎风 山高水长 从青梅竹马 到俱得兼葭 可惜那人不再会是你 他的眉眼 他的笑颜 不再是你 得不到了吧真难过


1楼2018-03-04 15:33回复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1]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2]者蠋[3],烝[4]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臝[5]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6]蛸在户。
    町疃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注释】:
    [1]:音滔,久远
    [2]:音冤,虫卷曲
    [3]:音竹,毛虫,桑蚕
    [4]:音征,放置
    [5]:音裸
    [5]:瓜蒌
    [6]:音霄;蠨蛸:长脚蜘蛛
    聿:音玉,语助词
    栗薪:束薪
    仓庚:黄鹂,黄莺
    皇:黄白相间。驳:红白相间
    缡:女子的佩巾
    -----------------------------------------------
    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的《诗经》,其地位不仅仅在於它的开创性意义,同时也在於它的题材广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爱情、战争等内容;而且艺术手法高超,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形象细腻,耐人寻味。且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豳风》中的《东山》,就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但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3-04 15:37
    回复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殷:声也。
      雷:喻车声
      遑:闲暇
      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题解:妇人盼望远役丈夫早早归来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赏析】
        《毛诗序》解此诗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虽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全诗三章,每章的开头均以雷声起兴。这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忽儿在山的南坡,忽儿在山的旁边,忽儿又到了山的脚下。这雷声勾起了她对出门在外的亲人的忧念:在这恶劣的天气,他却要在外奔波跋涉,怎不叫人牵肠挂肚!因而诗在起兴之后发出了“何斯违斯”的感叹。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诗缉》)从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叹之后,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稍事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叹。毛传与郑笺均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振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这样“振振”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04 15:39
      回复
        【接上】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我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我把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行露》,《周南·葛覃》、《汉广》、《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颓”、“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04 15:41
        回复
          《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非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无立辟。
          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周大夫讽劝同僚以刺暴君。
          板板:反也。指反常。瘅(音丹):病。出话不然:出其善言而不行之也。犹:道也。指政策,谋划。靡:无。管管(音贯):无所依也。不实于亶(音胆):言行相违。亶,诚也。
          宪宪:欣欣。蹶(音贵):动也。指动乱。泄泄:多言貌。辞:谓政教也。辑:和也。怿(音义):败坏。一说喜悦。莫:病。指政令病人。一说安定。
          异事:职务不同。嚣嚣(音敖):傲。一说不听善言。服:事。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谑谑(音血):喜乐貌。灌灌:诚恳貌。蹻蹻(音决):骄貌。忧:优,调戏也。熇熇(音贺):火势炽盛貌。
          懠(音齐):怒。夸毗(音皮):指屈己卑身以柔顺人。卒:尽。迷:迷乱。善人载尸:贤人君子则如尸矣,不复言语。殿屎(音西):呻吟。葵:揆,度。蔑:无。资:财。师:指众民。
          牖(音有):通诱。诱导。如埙如篪...携无曰益:比喻诱导下民很容易。辟(音必):法,刑。
          价(音介)人:善人。一说披甲之人,掌军事者。大师:大众。一说三公。大宗:王之同姓之适子也。宗子:群宗之子。
          渝:变。驱驰:指放纵自恣。王:往之假借。游:行。衍:溢。游衍,放散之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04 15:43
          回复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刺统治者用人劳逸不均,等级森严。
            言:我。偕偕:强壮貌。
            溥(音普):大。率:循;自。滨:涯,水边。率土之滨:即四海之内。贤:艰苦。
            彭彭:不得息。傍傍:无穷尽。嘉:夸奖。鲜:珍。指珍视,重视。将:强壮。旅力:同膂力。体力,筋力。
            燕燕:安息貌。偃:仰卧。
            叫号:指征发的呼召。惨惨:忧愁貌。栖迟:游息。鞅:荷。掌:捧。一说失容,事多不暇整理仪容。
            湛(音单):喜乐;逸乐无度。风议:放言。即吹牛,说大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04 15:45
            回复
              【接上】
              鲁大夫公子奚斯颂美僖公恢复疆土,修建宫室。
              閟(音必):关闭。侐(音序):清静。实实:一说广大;一说坚实。枚枚:细密貌。依:依其子孙也。稙(音直):先种的庄稼。穉(音质):后种的庄稼。
              翦:灭。一说践;一说断。届:极。殛,惩罚。敦:治。一说俘虏。旅:众。克咸厥功:能同其功于先祖也。
              附庸:一说附庸小国;一说附庸城市。耳耳:辔柔和下垂貌。忒:变也。骍:赤。牺:纯。宜:祭社之名。
              楅(音必)衡:牛栏。一说加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骍刚:赤脊的公牛。一说赤色的公牛。牺尊:牛形尊。一说画牛于尊;一说画羽于尊。毛炰(音袍):连毛烧熟的肉。大房:玉饰的俎。常:一说守;一说久长;一说法则、榜样。三寿:三卿。
              朱英:弓饰。縢;绳。贝胄:贝装饰的甲。綅(音钦):线。增增:众多貌。膺:击。承:制止,抵御。寿胥与试:赞美用老人之言以安国也。艾:指艾的颜色。一说青色;一说苍白色。
              詹:至。荒:奄。覆盖。引申为统辖。大东:极东。来同:来为同盟。一说来朝见。
              保:抚,安定。凫绎:山名。凫山,绎山。宅:居。一说指土地。令妻寿母:妻贤母寿。儿齿:老人齿落后更生的细齿。
              徂徕(音粗来):山名。度:剖,分。寻:古八尺为寻。桷(音绝):方的屋椽。舄(音戏):大貌。路寝:正寝。王公居住的地方。曼: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04 15:48
              回复
                《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警戒饮酒失仪。
                秩秩:肃敬。楚:列貌。肴:豆食。核:果类食品。旅:陈,摆设。孔偕:很好。逸逸:往来次序也。大侯:箭靶。抗:举。
                烝:进。一说乃。衎(音看):乐。烈:美。洽:合;齐。壬:大。林:盛。纯:大。嘏(音古):福。湛(音担):喜乐。奏:献。能:技能。手:取;择比。仇(音求):匹;耦。室人入又:主人入于次,又射以耦宾也。康:虚。一说大。时:谓心所尊者。一说指射中者。
                反反:慎重也。幡幡:失威仪也。舍其坐迁:舍其当坐当迁之礼。仙仙(音先):舞貌;轻举貌。抑抑:庄重。怭怭(音必):轻薄貌。秩:常度。
                呶(音挠):叫喊;喧哗。僛僛(音欺):舞不能自正也。邮:通訧。过错。侧:倾。俄:倾貌。傞傞(音蓑):醉舞不止貌。并:指主人和客人。伐德:败坏道德。
                式:发声词。勿从谓:勿从而劝勤之,使更饮也。谓,通为。由:事由;情由。由:因;由于。羖(音古):黑色公羊。又:侑的假借,劝酒。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04 15:50
                回复
                  【接上】
                    诗之开篇,出现的正是这样一些忙于“采蘩”的女宫人。她们往来于池沼、山涧之间,采够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宫”。诗中采用的是短促的问答之语:“哪里采的白蒿?”“水洲中、池塘边。”“采来作什么?”“公侯之家祭祀用”答问之简洁,显出采蘩之女劳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来的路途中,对询问者的匆匆一语之答。答过前一问,女宫人的身影早已过去;再追上后一问,那“公侯之事”的应答已传自远处。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复叠,便愈加显得忙碌无暇,简直可以从中读出穿梭而过的女宫人的匆匆身影,读出那从池沼、山涧飘来,又急促飘往“公侯之宫”的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个跳跃,从繁忙的野外采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庙供祭。据上引《周礼》“世妇”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人便得夜夜“宿”于宫中,以从事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等杂务。由于干的是供祭事务,还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洁黑亮的发饰。这样一种“夙夜在公”的劳作,究竟把女宫人折腾成什么样子?诗中妙在不作铺陈,只从她们发饰“僮僮”(光洁)向“祁祁”(松散)的变化上着墨,便入木三分地画下了女宫人劳累操作而无暇自顾的情状。那曳着松散的发辫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究竟带几分庆幸、几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细辨——“薄言还归”的结句,不已化作长长的喟叹之声,对此作了无言的回答?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3-04 15:51
                  回复
                    【接上】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蒋立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3-04 15:53
                    回复
                      《采苹》
                      于以采苹[1]?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2];
                      于以湘之?维锜[3]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1]:水草名
                      行潦:水流。潦:音涝
                      [2]:音举,圆形的筐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
                      [3]:音奇,有足锅。釜:无足锅
                      尸:主持祭祀之事。齐:音斋,斋之省借
                      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
                      -----------------------------------------------
                      1.苹:多年生水草,可食。
                      2.藻:水生植物。一说水豆。
                      3.行潦(hánɡ lǎo杭老):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
                      4.筥(jǔ举):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5.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
                      6.錡(qí奇):有足锅。釜:无足锅。
                      7.奠:放置。
                      8.宗室:宗庙、祠堂。牖(yǒu有):天窗。
                      9.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10.有:语首助词,无义。齐(zhāi斋):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题解:女子为贵族采苹祭祀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苹?
                      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
                      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
                      有那圆篓和方筐。
                      什么可把食物煮?
                      有那锅儿与那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
                      祠堂那边窗户底。
                      今儿谁是主祭人?
                      少女恭敬又虔诚。
                      (惠渭舟译)
                      【赏析】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采蘩》、《行苇》、《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根据《礼记·昏义》为说,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惟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认为诗中所谓“季女”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兰”同为一人,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此诗即是赞美邑姜之作。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这更符合诗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3-04 15:56
                      回复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
                        其旗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纡,天子所予。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泛泛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赞美诸侯来朝以刺周幽王无理无信于诸侯。
                        玄衮:卷龙。黼(音甫):黑与白谓之黼。
                        觱(音必):水响声。沸:形容泉水冒出,如同沸水。槛泉:正出也。淠淠(音佩又音必):动也。嘒嘒(音会):有节奏。届:至。
                        芾:蔽膝。邪幅:形如今之裹腿。纾:缓;怠慢。申:重。
                        殿:镇定。平平:辩治不绝之貌。一说闲雅之貌。
                        绋(音弗):大索。纚(音梨):拴。葵:揆。指量才使用。膍(音皮):厚赐。戾: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3-04 15:58
                        回复
                          【接上】
                          【赏析】
                            此诗的主旨,《毛诗序》谓“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则谓“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旧说另有“大夫归心召公说”、“室家思念南仲说”、“托男女情以写君臣念说”等等,本文以为此诗是写思妇情怀之作,所思是她钟爱的人,至于是丈夫还是情人,可不必深究,因为这无碍我们对诗意的理解、诗情的玩味。诗首章将思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随蹦跳起兴,这是她耳闻目睹的,说是赋亦无不可。画面之内如此,画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时也许还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见到衰败的秋草,枯黄的树叶……大自然所呈露的无不是秋天的氛围。“悲哉秋之为气也”,秋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怎奈得还有那秋虫和鸣相随的撩拨,诗人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思:“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忡忡,犹冲冲,形容心绪不安。本诗构思的巧妙,就在于以下并没有循着“忧心忡忡”写去,而是打破了常规,完全撇开离情别绪,诸如自己孤处的凄凉、强烈的思念,竟不着一字,而却改用拟想,假设所思者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将是如何呢?诗云,“亦既见之,亦既觏之,我心则降。”见,说的是会面;觏,《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故郑笺谓“既觏”是已婚的意思,可见“觏”当指男女情事而言,译为“偎着”是模糊意思,非直解。降,下的意思,指精神得到安慰,一切愁苦不安皆已消失。古人质直,印使是女诗人也不作掩饰。这里以“既见”、“既觏”与“未见”相对照,情感变化鲜明,欢愉之情可掬。运用以虚衬实,较之直说如何如何痛苦,既新颖、具体,又情味更浓。方玉润说得好:“本说‘未见',却想及既见情景,此透过一层法。”(《诗经原始》)所谓“透过一层法”,指的就是虚实相衬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3-04 16:00
                          回复
                            《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施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贵族出猎。
                            攻:坚。同:聚。庞庞(音龙):强壮。徂东:往东。
                            阜:壮大。甫草:甫田之草。一说地名;一说大草泽。
                            苗:夏猎曰苗。选:通算。嚣嚣(音敖):喧嚣。敖:郑国地名。
                            会同: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这里指聚集。绎:络绎不断。
                            决、拾:射者所用工具。决以钩弦,拾以护臂。即扳指护臂衣。佽(音次):用手指相比次调弓矢。调:指调弓矢。同:协同。柴(音字):积。举积禽也。
                            不失其驰:言御者不失其驰驱之法。舍矢如破:发失命中,如锥破物。
                            徒:士卒。御:驾车之人。不警:警戒。不,助句之词。
                            允:信。展: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3-04 16:04
                            回复
                              《臣工》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来咨来茄。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周公成王庙祭后,诫诸侯农官即时治田以备丰收。
                              臣工:诸臣官。一说管田的官。
                              王:往。厘:禧之假借。告吉。成:谷熟为成。咨:谋。茹:度。
                              保介:保护田界之人。农官。
                              又:有。皇:美。
                              明:成,熟。
                              庤(音至):储备。钱(音剪):农具名。类似铁铲。镈(音博):锄田去草的农具。铚(音至):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一种镰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3-04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