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吧 关注:143,910贴子:296,376

希望你真的睡的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你喜欢一个人 在他面前展现优点的时候 也许你的初衷不是喜欢他 而是征服他 你喜欢的不是他 而是他喜欢你的感觉 你以为征服对方就可以在爱情里进退自如 却不知回忆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请不要把分手当作你的请求,我知道坚持要走是你受伤的藉口。


1楼2018-03-04 15:33回复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黍:粘米,谷类。贯:事也。
    逝:誓。
    直:同值。
    劳:慰劳。
    永号:永叹。
    -------------------------------------------------
    ①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
     ②无:毋,不要。 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③三岁:多年。三,非实数。 贯:借作“宦”,侍奉。
     ④逝:通“誓”。 去:离开。 女:同“汝”。
     ⑤爰:于是,在此。 所:处所。
     ⑥德:恩惠。
     ⑦国:域,即地方。
     ⑧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
     ⑨劳:慰劳。
     ⑩之:其,表示诘问语气。 号:呼喊。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
    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
    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还悲叹长呼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3-04 15:36
    回复
      【接上】
      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独”字又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这种写法,使我们想起秦朝的民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裏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其写作方法可谓如出一辙。可以看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这裏没有雄纠纠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这裏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04 15:38
      回复
        【接上】
        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诗序》称“劝以义”,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批评了《诗序》的这一偏颇:“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崔述的《读风偶识》也称:“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绝不见所谓‘劝义'者何在。”然而“绝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失之偏执。还是朱熹概括得好:“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诗集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诗“既劝以大义,又望其生还,可谓得情理之正者也”,诚为中肯之论。
          此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逗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诚如胡承珙所云:“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诗经后笺》)“遑”、“息”、“居”三字则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此诗的每一章虽只寥寥数语,却转折跌宕,展示了女主人公抱怨、理解、赞叹、期望等多种情感交织起伏的复杂心态,活现出一位思妇的心理轨迹,堪称妙笔。初读此诗会不得要领,或以偏概全,产生上文所述的岐见,因而姚际恒会这样批评朱熹:“夫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耶!二义难以合并,诗人语意断不如是。”殊不知诗作为心灵的自白,断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推理,可以说诗人之语正当如是。此诗之妙正在于其上下不一的语意转折,在否定亦复肯定中呈现活的心灵。此外,此诗的语言简洁朴素,齐言中又有长短相错,模拟说话的声口,在一唱三叹中倾吐衷情,颇为传神。 (黄宝华)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04 15:40
        回复
          【接上】
          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我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当我们吟咏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时,都可以回首寻味《卷耳》的意境。 (朱渊清)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04 15:42
          回复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1],不能兿[2]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兿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兿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释】:
            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
            苞栩:丛密的柞树
            [1]:音古,闲暇
            [2]:音易,种植
            -------------------------------------------------
            ①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
             ②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柞树。
             ③靡:无,没有。 盬(音古):休止。
             ④艺:种植。 稷:高粱。 黍:黍子,黄米。
             ⑤怙(音户):依靠,凭恃。
             ⑥曷:何。 所:住所。
            ⑦棘(音及):酸枣树,落叶灌木。
             ⑧极:终了,尽头。
             ⑨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
             ⑩常:正常。
            题解:徭役繁重,劳动人民不能耕种以养父母的控诉。
            译文:
            大雁簌簌拍翅膀,
            成群落在柞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靠谁养活我爹娘?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何时才能回家乡?
            大雁簌簌展翅飞,
            成群落在枣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赡养父母哪有粮?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做到何时才收场?
            大雁簌簌飞成行,
            成群落在桑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
            用啥去给父母尝?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生活何时能正常?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04 15:44
            回复
              《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1]。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注释】:
              敝笱:破鱼网,喻文姜
              鲂鳏:音房官,鱼名
              齐子归止:文姜已嫁
              其从如云:齐襄仍纠缠不已
              [1]:音序,鲢鱼
              唯唯:游鱼互相追随
              ------------------------------------------------
              ◆鱼,在《诗经》中常常隐射两性关系。
               ①敝,破。笱(gou3苟),竹制的鱼篓。敝笱,对制止鱼儿来往无能为力,隐射文姜和齐襄公的不守礼法。 梁:捕鱼水坝。河中筑堤,中留缺口,嵌入笱,使鱼能进不能出。
               ②鲂(音房):鳊鱼。 鳏(音官):鲲鱼。
               ③齐子归止:文姜已嫁。齐子,指文姜。
               ④其从如云:随从众多。一说喻齐襄公仍纠缠不已。
               ⑤鱮(音序):鲢鱼。
               ⑥唯唯:形容鱼儿出入自如。陆得明《经典释文》:“唯唯,《韩诗》作遗遗,言不能制也。”
              题解:对文姜返齐荒淫无耻的秽行的讽刺。
              译文:
              破篓拦在鱼梁上,
              鳊鱼鲲鱼心不惊。
              齐国文姜回娘家,
              随从人员多如云。
              破篓拦在鱼梁上,
              鳊鱼鲢鱼心不虚。
              齐国文姜回娘家,
              随从人员多如雨。
              破篓拦在鱼梁上,
              鱼儿来往不惴惴。
              齐国文姜回娘家,
              随从人员多如水。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04 15:46
              回复
                《摽有梅》
                摽[1]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2]之!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1]音标或漂,古抛字
                迨:音代,同逮
                [2]:音气,乞的借字
                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
                1.摽(bià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
                2.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3.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4.迨(dài代):及,趁。吉:好日子。
                5.今:现在。
                6.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jì既):一说取,一说给。
                7.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题解:女子希望男方及时前来求婚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
                树上还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
                枝头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
                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快开口莫再迟疑。
                【赏析】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
                  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本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04 15:48
                回复
                  《伯兮》
                  伯兮朅[1]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2]。
                  【注释】:
                  [1]:音切,英武高大
                  殳:音书,竹制兵器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
                  谖草:萱草,忘忧草
                  [2]:音妹,忧思成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3-04 15:50
                  回复
                    【接上】
                      如此看来,以《采蘩》为诸侯夫人自咏,固属附会;而认其为“家人”赞美夫人之作,亦属穿凿。穿行于诗中的,其实是夙夜劳瘁的女宫人而已:短促的同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诗写得很妙,读来却只觉得酸涩。古代的祭祀排场,原本就为鬼神“降福”贵族而设,卑贱的下人除了付出劳辛,又有何福可言!(潘啸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3-04 15:52
                    回复
                      《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注释】:
                      苟亦无信:不要轻信
                      旃:音瞻,之
                      胡得:何所取
                      苓:甘草。苦:苦菜。葑:芜菁
                      -----------------------------------------------
                      ①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诗人盖托物以见意,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旧注或谓此苓为甘草,非。
                      ②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
                      ③为(音wei3伪)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
                      ④苟亦无信:不要轻信。
                      ⑤舍旃(音zhan1瞻):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
                      ⑥无然:不要以为然。
                      ⑦胡:何,什么。
                      ⑧苦:苦菜,野生可食。
                      ⑨无与:勿用也。指不要理会。
                      ⑩葑:芜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
                      题解:告戒人们,切勿轻信谣言。
                      译文:
                      采黄药啊采黄药,
                      首阳山顶遍地找。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切勿轻信那一套。
                      别信它呀别信它,
                      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苦菜啊采苦菜,
                      首阳山脚遍地找。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切勿跟随他一道。
                      别信它呀别信它,
                      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芜菁啊采芜菁,
                      首阳东麓遍地找。
                      有人最爱说假话,
                      切勿信从随他跑。
                      别信它呀别信它,
                      流言蜚语不可靠。
                      有人专爱造谣言,
                      到头什么能捞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3-04 15:54
                      回复
                        【接上】
                          根据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苹菜、采水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正如吴闿生《诗意会通》引旧评所云:“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昝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3-04 15:56
                        回复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犹炽烈。
                          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戍,防守。定,止。
                          聘,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启处,犹言启居。
                          孔,甚,很。疚,病,苦痛。
                          尔,假作“”。,花盛貌。
                          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业业,壮大貌。
                          定居,犹言安居。
                          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騤(kui,阳平),雄强,威武。
                          腓(fei,阳平),庇,掩护。
                          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
                          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急。孔棘,很紧急。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迟迟,迟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3-04 15:58
                          回复
                            【接上】
                              第二、三章虽是重叠,与第一章相比,不仅转换了时空,拓宽了内容,情感也有发展。登高才能望远,诗人“陟彼南山”,为的是赡望“君子”。然而从山颠望去,所见最显眼的就是蕨和薇的嫩苗,诗人无聊之极,随手无心采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3-04 16:00
                            回复
                              周宣王亲率师伐徐,而命皇父统六军以平之。
                              赫赫:盛貌。明明:明察;明智。南仲大祖:言王于大祖庙命南仲为卿士。既敬既戒:警戒。
                              尹氏:尹吉甫。一说官名。程伯休父:一说程伯休父当时担任大司马。浦:水滨。省:查看。不留不处:诛其君,吊其民。不,语词。留,同刘,杀。处,吊。三事:指立三卿。
                              业业:动貌。指行军前进。王舒保作:王师缓慢安全行进。绍:缓。绎骚:扰动;震动。
                              阚(音罕):虎怒貌。虓(音肖):虎叫。铺:一说大;一说止。敦:屯。陈列。濆(音坟):大堤;沿河高地。仍:就。截:切断。引申为整治。
                              翰:赤羽的山鸡;高飞。苞:本。比喻不可动也。绵绵:长。翼翼:盛。濯(音浊):大。
                              犹:谋。来:同勑。顺服。同:会同。来庭:来朝见。不回:不违。不背信。
                              周宣王亲率师伐徐,而命皇父统六军以平之。
                              赫赫:盛貌。明明:明察;明智。南仲大祖:言王于大祖庙命南仲为卿士。既敬既戒:警戒。
                              尹氏:尹吉甫。一说官名。程伯休父:一说程伯休父当时担任大司马。浦:水滨。省:查看。不留不处:诛其君,吊其民。不,语词。留,同刘,杀。处,吊。三事:指立三卿。
                              业业:动貌。指行军前进。王舒保作:王师缓慢安全行进。绍:缓。绎骚:扰动;震动。
                              阚(音罕):虎怒貌。虓(音肖):虎叫。铺:一说大;一说止。敦:屯。陈列。濆(音坟):大堤;沿河高地。仍:就。截:切断。引申为整治。
                              翰:赤羽的山鸡;高飞。苞:本。比喻不可动也。绵绵:长。翼翼:盛。濯(音浊):大。
                              犹:谋。来:同勑。顺服。同:会同。来庭:来朝见。不回:不违。不背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3-04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