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邻小区有个退休老干部,年近七十,有点小病,身体还算好,他告诉我他觉得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他子女有独立的家庭,他和老伴在一起生活。老伴每天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跳舞唱歌打麻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而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也不参与周围人的生活圈子,因为他的部队生活经历,加之本人喜欢议论时政,关注国家前途,属于那种“居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一类人,很难有共鸣者。
退休之人在一起,很多都是谈儿孙、谈健身、谈住房,他觉得那太俗,他谈的那些在人群中自弹自唱,没人迎合,满肚子的话无处诉说,所谓“环顾四周,茫茫四野,无有可与言者”。
经常看到他一个人东看西瞅,到处游荡独来独往。
此前有时来我家,谈话内容基本就是自己的身体哪里不适,国内新闻点评,再就是自己的辉煌经历“过五关 斩六将”等。
他判断事物的标准或者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三十年前那个时代。
他来了坐着不走一谈一两个小时,我疲于应对,慢慢冷淡他,他后来也就不来了,见面只是点头招呼而已。
类似这样退休老人现状应该不是个别,经济上没有压力,精神上迷茫苦闷。
人生的状态随时都面临着调整改变,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必须同步调整,习惯了前呼后拥的生活,退休了感到被冷落,这要自己主动调整,没有人见你主动打招呼了,没人求你了,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这是常态,人情世故本如此。
前几天我在和朋友下棋,一个前退休市长围在旁边看,不时支招有时还要参与,乐趣要自己找。

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贬的最惨的一次为黄州团练使,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要是心态不好,气都气死了。
面对困苦生活不乏幽默自嘲: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用诗词排遣心中的“一肚皮不合时宜”。
我有个亲戚退休在家,无所事事一天在家喝闷酒。属于大老粗一类,有文化的人还可以练书法、上网写写文章,这些他都不行。
我建议他去社区和老年人健身跳舞,他身材好,还跳出了名堂,社区老年舞蹈队还参加市上、省上的比赛,去年还出国表演,他说没想到自己干这个还行。
人生苦短,退休后更是进入生命倒计时,有限的时间不要用于苦恼,要善于寻求快乐,寻求快乐是一种智慧,象曾国藩说的,看淡身边事,不要汲汲于身边的名利得失、恩怨,找点事情寻求寄托。
并不是练书法、写自传、养花、旅游才是爱好,只要你喜欢的都是爱好,只要能涵养身心,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都可以。
说起来也简单,要想生活不寂寞、苦闷,就是找个喜欢的事做,把空余的时间填满,使得你没有时间苦闷、烦恼。
象上面我说的退休邻居,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爱好,没有一个滋养心灵的载体,灵魂无处安放,一直处于游荡之中。
他路过我门口总要进来看看,总是看到我不是在看书就在电脑前打字,他说你一天写这些东西有钱吗,我说没有,没有你为什还天天写?
他真的不懂,能给人带来长久快乐的,一定是和钱没有直接关系的。

本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