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下令把鲜卑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记载,孝文帝定代人姓族“功勋八姓”——“穆、陆、贺、楼、于、嵇、魏,皆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已降,功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望门崔、卢、李、郑,一说以郡望或官位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鲜卑“嵇”系由“纥奚氏”改。
鲜卑人冒充名门,学说汉语,留有胡说,所谓胡说八道;学写汉字,留有魏碑。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北魏国都平城(今大同市)作为魏碑最早的发祥地,曾出土过《司马金龙墓志铭》(公元484年刻)、《姬辰墓志铭》(公元474年刻)、《元淑墓志铭》(公元508年刻)等惊世之作。2007年又出土了一块鲜卑嵇姓始祖《嵇谨将军墓志铭》。
鲜卑嵇瑾墓志铭
《嵇谨将军墓志铭》出土于大同市东郊,陶制碑型,全文七十八个字,刻制精绝,言简意赅地记述了嵇谨的一生。嵇谨,字文敬,鲜卑族人,魏太祖天兴三年(公元400年)出生于代地(今大同市),北魏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卒,官至雍州河北郡太宋、都督梁诸军事、东道太寻台抚、散骑常侍、东征都督。死后追赠为征东将军、冀州刺史。嵇瑾是拓跋珪执政时期的重要将领,此碑乃鲜卑易姓之后,由其后人补立。有专家认为,当时书法正处于文字的变革时期,墓碑铭文取法汉隶,乃楷隶并存的书风。嵇瑾之“嵇”书写方式仿“稽”,为“禾九山”组合,与同时代的南朝砖刻珍品“竹林七贤画像砖”所写“嵆”完全不同。也就是说,鲜卑人当时东施效颦不知所以然地写“禾九山”,而南渡嵇姓正统延续古体写“嵆”
古体嵇
竹林七贤画像砖局部
宋代,“嵆”首入《说文解字》,以篆书方式,按左右结构书写。早在南北朝末期,“嵆”之楷书笔体已与今同,现传世年代最早的是智永手书《楷书千字文》。北宋末期,宋徽宗赵佶御笔手书瘦金体《楷书千字文》亦写“嵇”。然鲜卑之传承并没有消失。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蒙元镇国上将军嵇厚为其父南宋金国降将嵇安墓立碑,撰《故涟川嵇府君墓碑记》,该碑铭所书“嵇”与北魏《嵇谨将军墓志铭》同,笔法皆为楷隶并存之风“禾九山”。
智永传世《楷书千字文》
宋徽宗瘦金体《楷书千字文》
鲜卑嵇瑾墓志铭
金国降将墓志铭
鲜卑人冒充名门,学说汉语,留有胡说,所谓胡说八道;学写汉字,留有魏碑。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北魏国都平城(今大同市)作为魏碑最早的发祥地,曾出土过《司马金龙墓志铭》(公元484年刻)、《姬辰墓志铭》(公元474年刻)、《元淑墓志铭》(公元508年刻)等惊世之作。2007年又出土了一块鲜卑嵇姓始祖《嵇谨将军墓志铭》。
鲜卑嵇瑾墓志铭
《嵇谨将军墓志铭》出土于大同市东郊,陶制碑型,全文七十八个字,刻制精绝,言简意赅地记述了嵇谨的一生。嵇谨,字文敬,鲜卑族人,魏太祖天兴三年(公元400年)出生于代地(今大同市),北魏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卒,官至雍州河北郡太宋、都督梁诸军事、东道太寻台抚、散骑常侍、东征都督。死后追赠为征东将军、冀州刺史。嵇瑾是拓跋珪执政时期的重要将领,此碑乃鲜卑易姓之后,由其后人补立。有专家认为,当时书法正处于文字的变革时期,墓碑铭文取法汉隶,乃楷隶并存的书风。嵇瑾之“嵇”书写方式仿“稽”,为“禾九山”组合,与同时代的南朝砖刻珍品“竹林七贤画像砖”所写“嵆”完全不同。也就是说,鲜卑人当时东施效颦不知所以然地写“禾九山”,而南渡嵇姓正统延续古体写“嵆”
古体嵇
竹林七贤画像砖局部
宋代,“嵆”首入《说文解字》,以篆书方式,按左右结构书写。早在南北朝末期,“嵆”之楷书笔体已与今同,现传世年代最早的是智永手书《楷书千字文》。北宋末期,宋徽宗赵佶御笔手书瘦金体《楷书千字文》亦写“嵇”。然鲜卑之传承并没有消失。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蒙元镇国上将军嵇厚为其父南宋金国降将嵇安墓立碑,撰《故涟川嵇府君墓碑记》,该碑铭所书“嵇”与北魏《嵇谨将军墓志铭》同,笔法皆为楷隶并存之风“禾九山”。
智永传世《楷书千字文》
宋徽宗瘦金体《楷书千字文》
鲜卑嵇瑾墓志铭
金国降将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