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遍,第二遍看到太多硬伤,不多说,一条一条列给大家看。
1、腊宏和哑女占那个房是男主家的,啥也不说就占了,这可能么?
2、男主还主动送吃的。我是太行山的,我们那儿人没这么好。
3、后来腊宏打哑女男主劝架,腊宏居然敢骂男主还拿刀,这更不合理了!一个外乡过来要饭的,还占了别人家的房子,借给他俩胆儿他也不敢在山里人面前炸刺儿!
4、再说那房子,谁家养驴的房子那么大那么好?还有门窗?连驴粪都没有?年久失修的房子不是应该塌半边么?我家养过驴,我可知道驴圈啥样。
5、剧中女主给男主做了几次饭,全是白米饭!杨子导演你可知道在太行山上要吃顿米饭有多不容易?我们那儿可不种稻,影片里的庄稼地也是玉米谷子,大米都是专门有人用自行车或者机动三轮拉来用玉米换的,具体怎么换我不知道,我妈知道,不过至少也是三斤玉米换一斤大米。印象里我家的大米袋子也就几斤的样子。我家都是逢年过节的才吃一顿大米。
6、还有,女主炒鸡蛋做了好几次,剧中即使配角家都没有看到一只鸡。……
7、看到哪写到哪,爆炸现场,几个雷管,一个大铁猫,腿断了?这太说不过去了!雷管炸药啥的,以前我家多的是,靠山吃山,我们那儿人都自己造炸药开山卖石头,小时候村里还有人把雷管当鞭炮放。炸獾用雷管,一个就够了,顶天了超不过仨,就这也最多把手炸掉,或者腿上炸掉几块肉血肉模糊的,又没有放炸药,怎么可能把腿炸掉?再说炸獾,又不是老虎狗熊之类的大牲口,也用不到炸药,不然炸个稀碎,还吃个屁?
8、再说雷管的使用方法,片中是八十年代,不可能是电雷管,那就是火雷管,没有导火线点火,雷管怎么可能炸?要知道雷管的设计可是很稳定的,不是纯粹的硝酸甘油一碰就炸。就算有电雷管,没有接电线接对炮器,它自己也不会炸啊!
9、腊宏死的时候是失血性休克,可是面色红润。
10、台词“炸了讨吃”,少说一个“的”,少打一个问号。
11、旗六老爷说了一句“闺女,没人了”,女主没说话,几个年轻人但是喊了几句“腊宏!腊宏!”这极其不合理,中国人一向歧视欺负外乡人,村里人更不可能对一个“讨吃的”有啥感情。
12、剧中多次出现火把,这玩意儿太他妈邪性儿!中国的电视剧不管古代近代现代都出现火把。我们山里人没那么多东西可做火把烧的,小时候我们那儿流行用手灯,就是手电筒。亲们还记得那种银色铁皮装两到三节中华牌一号大电池的手电筒吗?
13、豆腐房家伙式不齐全,还有,男主是磨豆腐的,男主爹却说他是磨面的,当然,剧中出现了两盘磨,屋里一个大的,屋外一个小的,可是从头到尾男主也在磨豆腐没有磨面。
14、男主爹岁数太小,最多不超过45,说他30都有人信。山里人淘力活儿干的多老的快,这个演员选的不合适。或者说妆化的不合适。
15、影片中用的马灯是假的,里面是个电灯泡,真马灯跟煤油灯一样,火苗一点点。亲们小时候都用过煤油灯吧?我还自己做过一个,很简单,找个空药瓶子,剪一块罐头盒底子当盖子,盖子上扎个眼儿,剪一截儿棉绳当捻儿,倒半瓶煤油,点火即可。
16、棺材太小,装小孩儿还行,大人装不下。另外,以前的老人给自己准备棺材,都是要上好几道漆的,人只要不死,以后一年上一道漆,就怕棺材不够结实不防腐。剧中的棺材是原木色的,就算光上桐油也不是那个色儿啊!17、剧情设定是85年,导演可知85年的2万块是多少钱?我生的时候罚了我家200,家里连毛票都搜刮出来才凑够。我还记得80年代末一个雪糕是5分钱。2万块!杨子导演,你把全村人都卖了都凑不够1万!
18、剧中男主穿的夹克、黑色皮衣、格子衬衣,胖孩儿穿的条纹羊毛衫都是九十年代后期才有的,更别说那个小寡妇的穿着打扮,那个年代根本不可能出现那种东西。条几上放的保险壶是不锈钢外壳,至少是九十年代后期的才有的。
19、照顾生活起居一日三餐这种犯男女忌讳的事在农村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个剧本从根本上就有问题!我记得我上小学时男女生做游戏都不拉手,成年男女不沾亲不带故怎么可能照顾生活起居???原作者葛水平是第五纵队出来的吧?除了那时候的左派分子,普通西方家庭也不可能出现这种事啊!更不要说男女大防大过天的山里人!小山村就那几百人,有一点风吹草动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说到这儿,影片开头男主和小寡妇隔着沟调情的事儿就更不可能了!太行山区不是陕北啊!(话说陕北也不一定是这样呢,文艺作品一改编就扭曲原样)谁家闺女敢这样弄,腿不给你打折!死了女婿的闺女也不行!我记得我爸说过解放前邻村一个地主,闺女害病,请大夫一把脉,怀孕了,女孩子还没出门呢。那地主直接让大夫开了一剂毒药,药死了趁夜里就给埋了。说到这儿,这部电影就没啥可看的了,可笑杨子导演还说把剧本琢磨了5年!可真能吹!典型的中国生意人,做一分,吹十分,拉大旗做虎皮,不知道的人还真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后悔第一遍看没仔细想给了三星评价,不知道能不能撤回。不过既然是评价,还是要评完,
20、25分钟时出现的男主家的白色组合柜是九十年代的。
21、27分钟男主床头桌子上铺的塑料布是九十年代中期才有的。
22、男主倒掉的玉米面窝头其实是还不错的吃食,再说那个窝头一看就是电磨磨出来的玉米面做的,面很细腻。导演其实可以找点红薯面窝头做道具,不过现在这年代,山里人都进城了,地都退耕还林了,红薯更没人种了,磨红薯面也要先把红薯晒成红薯干儿,估计杨子导演是没那个耐性整一个前后加一块出现了不到十秒钟的道具的。
23、婴儿头上戴的毛线织的帽子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
24、男主床边墙上贴的墙画上写的“**绿化,维护生态平衡”,你们懂得?我已无力吐槽(~_~;)。
25、杀人犯腊宏死时山楂红了,在农历八月十五左右,他们来到这儿半年,就是说他们是春天来的,可是影片中腊宏和哑女逃难来到村口时柿子树的树叶是黄的,好多树叶子都没了,草是枯的。我已无力吐槽(~_~;)。
26、补丁衣服是专门做出来的,补丁位置不对,我小时候可是一直穿补丁衣服穿到小学三年级的。
27、37分钟男主家撑屋顶的柱子是一根很粗的钢管,八十年代的人用不起钢管。说到这儿,八十年代的太行山上也没有电,普遍通电是在90年前后,像影片中这种深山,我们那儿直到上世纪末还有几个村不通电呢。
28、38分钟女主家大衣柜玻璃上竟然有彩色玻璃纸!我已无力吐槽(~_~;)。
29、男主拿了个芝麻薄饼给小女孩说那是蚕种,当我没养过蚕吗?蚕种有白色的吗?蚕种有那么方方正正的吗?还见不得半点脏东西,剪刀剪成细丝喂。我小时候养蚕从来没人告诉我这么养,那时候一放学饭都顾不上吃,爬树上撸桑叶,撸一书包回去抓一把就洒,吃起来跟饿死鬼托生的似的,撸的没有吃的快。养了一年,累死了,再也不养了!
30、42分男主女主跑到人家剪了谷子头儿掰了玉米棒子的庄稼地里装模作样,男主扛了一小捆干草装模作样莫名其妙(干草特制谷子秸秆,玉米秸秆叫圪档)。
31、腊宏和女主春天要饭要到岸山坪村,一直到秋天腊宏死,那半年他们吃啥喝啥?他们去的时候可是没有背粮食哦。我已无力吐槽(~_~;)。
32、44分钟男主被女主抱住时,他一定在想,***的平!完全没有小寡妇的丰胸肉感嘛!哑巴不会是男扮女装吧?33、45分钟时的场地既不是女主家也不是男主家,窗户桌子院子都和前边不一样,桌子上和背后墙上放了挂了一堆刨子锯子等木工家把式,这场地道具从何而来?影片也没交代男主家有别院兼且会做木工活啊!不过后文男主倒是给婴儿做了个婴儿摇床。
34、46分戏台边有个卖糖葫芦的,我想说,这山高路远人又少的地方,卖糖葫芦的是不会去的,除非村里人自己做了卖,不过以山里人那种节约到吝啬的地步,自己做的糖葫芦大概只有自己吃,卖是卖不出去的。35、女主的漂亮衣服从何而来?我不相信虐她成性的腊宏会给她买。女主家的家具从哪儿来?男主家没道理让你白住驴房还陪送家具,又不是嫁闺女。
36、50分钟男主身后窗台上的蓝色铁罐子上是个外国老头,还有大写英文字母ELE,
37、53分钟男主穿的牛仔服条绒裤是九十年代的衣服。
38、女主家女孩名字叫“大”,导演是不知道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把爸叫“大”(前提是他爹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大,否则就要喊二叔三叔什么的)
39、男主给女主家女孩起的名字叫“小书”小叔,我已无力吐槽(~_~;)。
40、女主家的钢精壶是九十年代后期的。下面那个铸铁煤炉更是本世纪才有的东西,以前都是煤球炉,自己买点煤面子借个手工做煤球的铁家伙自己做,后来有机动三轮卖煤球的。不过我想影片中这大山卖煤球的肯定不愿意上去。
41、男主女主剪谷子头儿的场面笑死我!一根一根拿起来剪呐!这不是干活儿,这是面对面调情呢
42、1小时时,大白天门头上大灯泡亮着,目测至少是50瓦的,不然白天根本发现不了。太浪费电了!!!
43、女主老家是大户人家,各种富贵,竟然还有西式靠背的椅子!女主被拐时10岁左右,女主家女孩10岁左右,据此推测女主被拐时大约是七十年代初,正处于文革中间,竟然能有那么富贵的人家,竟然有传统京剧和皮影戏!那时候不是只有样板戏吗?还有那烟花样式不是九十年代后期才有的吗?我已无力吐槽(~_~;)。(从女主老家房子窗户样式来看,处于北方地区)。
44、男主爱上女主去自首正常,男主爹为了让儿子自首连夜去公安局报案正常吗?极其不正常!跟自己儿子的命比起来,良心算个屁!
45、1时17分,竟然出现了个节能灯!仔细回看,前边早就出现了好多次节能灯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有节能灯么?更别说太行山深山老林的。我已无力吐槽(~_~;)。
46、片中那一箩筐白菜萝卜西红柿被男主送给女主好几次,连筐中的位子都没变,也许是男主晚上又偷回去的?还是女主晚上偷偷还回去的?
47、男主爹酗酒打人脾气不好,从妆容从语言动作从情节设计还真看不出来,要没有眼镜老头儿交代那几句,都不知道男主爹竟然是这样一个人!演员选的不好,编剧编的不好。
48、1时27分,群众演员踩的女主养的紫色小花是美国石竹,这玩意儿我印象里是最近几年才见到的吧?
49、片尾现身的传说中得了癌样子症的村长,完全不像一个癌症病人颠簸了几个小时山路的样子,一脸正义。
50、群众演员一脸迷茫的样子,比起印度电影里任何一个角色都演技精湛表演到位,差距太大!
51、询问笔录,太不专业!应该是讯问笔录啊!
52、片尾婴儿头上戴的花头巾,农村里是本世纪才有的东西。婴儿从小女孩怀里到了男主爹怀里以后立马就不哭了,呵呵。
53、喊山原著里喊山的意思据说是吓唬野兽,影片中情节和喊山没啥关系。
54、女主选的不合适,完全没有被拐被虐十年的气质。好了,凑够一副扑克牌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胡编乱造的电影,从原著到剧本到选角到各种细节,槽点太多,以后见了这部戏的作者导演女主绕着走。整个下来演的最好的是腊宏和小女孩,当然,男主也不错。
这篇影评我刚在豆瓣发过,复制到这里,给大家看看,不是纯粹挑刺儿,就是对某些电影人不好好拍电影蹭热点粗制滥造很看不过去,希望电影圈儿混饭的少点,做事的多些。其实我知道我的所有希望都白搭,那些混饭的还是照样混饭,算了,就算只为自己心里痛快点吧。
1、腊宏和哑女占那个房是男主家的,啥也不说就占了,这可能么?
2、男主还主动送吃的。我是太行山的,我们那儿人没这么好。
3、后来腊宏打哑女男主劝架,腊宏居然敢骂男主还拿刀,这更不合理了!一个外乡过来要饭的,还占了别人家的房子,借给他俩胆儿他也不敢在山里人面前炸刺儿!
4、再说那房子,谁家养驴的房子那么大那么好?还有门窗?连驴粪都没有?年久失修的房子不是应该塌半边么?我家养过驴,我可知道驴圈啥样。
5、剧中女主给男主做了几次饭,全是白米饭!杨子导演你可知道在太行山上要吃顿米饭有多不容易?我们那儿可不种稻,影片里的庄稼地也是玉米谷子,大米都是专门有人用自行车或者机动三轮拉来用玉米换的,具体怎么换我不知道,我妈知道,不过至少也是三斤玉米换一斤大米。印象里我家的大米袋子也就几斤的样子。我家都是逢年过节的才吃一顿大米。
6、还有,女主炒鸡蛋做了好几次,剧中即使配角家都没有看到一只鸡。……
7、看到哪写到哪,爆炸现场,几个雷管,一个大铁猫,腿断了?这太说不过去了!雷管炸药啥的,以前我家多的是,靠山吃山,我们那儿人都自己造炸药开山卖石头,小时候村里还有人把雷管当鞭炮放。炸獾用雷管,一个就够了,顶天了超不过仨,就这也最多把手炸掉,或者腿上炸掉几块肉血肉模糊的,又没有放炸药,怎么可能把腿炸掉?再说炸獾,又不是老虎狗熊之类的大牲口,也用不到炸药,不然炸个稀碎,还吃个屁?
8、再说雷管的使用方法,片中是八十年代,不可能是电雷管,那就是火雷管,没有导火线点火,雷管怎么可能炸?要知道雷管的设计可是很稳定的,不是纯粹的硝酸甘油一碰就炸。就算有电雷管,没有接电线接对炮器,它自己也不会炸啊!
9、腊宏死的时候是失血性休克,可是面色红润。
10、台词“炸了讨吃”,少说一个“的”,少打一个问号。
11、旗六老爷说了一句“闺女,没人了”,女主没说话,几个年轻人但是喊了几句“腊宏!腊宏!”这极其不合理,中国人一向歧视欺负外乡人,村里人更不可能对一个“讨吃的”有啥感情。
12、剧中多次出现火把,这玩意儿太他妈邪性儿!中国的电视剧不管古代近代现代都出现火把。我们山里人没那么多东西可做火把烧的,小时候我们那儿流行用手灯,就是手电筒。亲们还记得那种银色铁皮装两到三节中华牌一号大电池的手电筒吗?
13、豆腐房家伙式不齐全,还有,男主是磨豆腐的,男主爹却说他是磨面的,当然,剧中出现了两盘磨,屋里一个大的,屋外一个小的,可是从头到尾男主也在磨豆腐没有磨面。
14、男主爹岁数太小,最多不超过45,说他30都有人信。山里人淘力活儿干的多老的快,这个演员选的不合适。或者说妆化的不合适。
15、影片中用的马灯是假的,里面是个电灯泡,真马灯跟煤油灯一样,火苗一点点。亲们小时候都用过煤油灯吧?我还自己做过一个,很简单,找个空药瓶子,剪一块罐头盒底子当盖子,盖子上扎个眼儿,剪一截儿棉绳当捻儿,倒半瓶煤油,点火即可。
16、棺材太小,装小孩儿还行,大人装不下。另外,以前的老人给自己准备棺材,都是要上好几道漆的,人只要不死,以后一年上一道漆,就怕棺材不够结实不防腐。剧中的棺材是原木色的,就算光上桐油也不是那个色儿啊!17、剧情设定是85年,导演可知85年的2万块是多少钱?我生的时候罚了我家200,家里连毛票都搜刮出来才凑够。我还记得80年代末一个雪糕是5分钱。2万块!杨子导演,你把全村人都卖了都凑不够1万!
18、剧中男主穿的夹克、黑色皮衣、格子衬衣,胖孩儿穿的条纹羊毛衫都是九十年代后期才有的,更别说那个小寡妇的穿着打扮,那个年代根本不可能出现那种东西。条几上放的保险壶是不锈钢外壳,至少是九十年代后期的才有的。
19、照顾生活起居一日三餐这种犯男女忌讳的事在农村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个剧本从根本上就有问题!我记得我上小学时男女生做游戏都不拉手,成年男女不沾亲不带故怎么可能照顾生活起居???原作者葛水平是第五纵队出来的吧?除了那时候的左派分子,普通西方家庭也不可能出现这种事啊!更不要说男女大防大过天的山里人!小山村就那几百人,有一点风吹草动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说到这儿,影片开头男主和小寡妇隔着沟调情的事儿就更不可能了!太行山区不是陕北啊!(话说陕北也不一定是这样呢,文艺作品一改编就扭曲原样)谁家闺女敢这样弄,腿不给你打折!死了女婿的闺女也不行!我记得我爸说过解放前邻村一个地主,闺女害病,请大夫一把脉,怀孕了,女孩子还没出门呢。那地主直接让大夫开了一剂毒药,药死了趁夜里就给埋了。说到这儿,这部电影就没啥可看的了,可笑杨子导演还说把剧本琢磨了5年!可真能吹!典型的中国生意人,做一分,吹十分,拉大旗做虎皮,不知道的人还真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后悔第一遍看没仔细想给了三星评价,不知道能不能撤回。不过既然是评价,还是要评完,
20、25分钟时出现的男主家的白色组合柜是九十年代的。
21、27分钟男主床头桌子上铺的塑料布是九十年代中期才有的。
22、男主倒掉的玉米面窝头其实是还不错的吃食,再说那个窝头一看就是电磨磨出来的玉米面做的,面很细腻。导演其实可以找点红薯面窝头做道具,不过现在这年代,山里人都进城了,地都退耕还林了,红薯更没人种了,磨红薯面也要先把红薯晒成红薯干儿,估计杨子导演是没那个耐性整一个前后加一块出现了不到十秒钟的道具的。
23、婴儿头上戴的毛线织的帽子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
24、男主床边墙上贴的墙画上写的“**绿化,维护生态平衡”,你们懂得?我已无力吐槽(~_~;)。
25、杀人犯腊宏死时山楂红了,在农历八月十五左右,他们来到这儿半年,就是说他们是春天来的,可是影片中腊宏和哑女逃难来到村口时柿子树的树叶是黄的,好多树叶子都没了,草是枯的。我已无力吐槽(~_~;)。
26、补丁衣服是专门做出来的,补丁位置不对,我小时候可是一直穿补丁衣服穿到小学三年级的。
27、37分钟男主家撑屋顶的柱子是一根很粗的钢管,八十年代的人用不起钢管。说到这儿,八十年代的太行山上也没有电,普遍通电是在90年前后,像影片中这种深山,我们那儿直到上世纪末还有几个村不通电呢。
28、38分钟女主家大衣柜玻璃上竟然有彩色玻璃纸!我已无力吐槽(~_~;)。
29、男主拿了个芝麻薄饼给小女孩说那是蚕种,当我没养过蚕吗?蚕种有白色的吗?蚕种有那么方方正正的吗?还见不得半点脏东西,剪刀剪成细丝喂。我小时候养蚕从来没人告诉我这么养,那时候一放学饭都顾不上吃,爬树上撸桑叶,撸一书包回去抓一把就洒,吃起来跟饿死鬼托生的似的,撸的没有吃的快。养了一年,累死了,再也不养了!
30、42分男主女主跑到人家剪了谷子头儿掰了玉米棒子的庄稼地里装模作样,男主扛了一小捆干草装模作样莫名其妙(干草特制谷子秸秆,玉米秸秆叫圪档)。
31、腊宏和女主春天要饭要到岸山坪村,一直到秋天腊宏死,那半年他们吃啥喝啥?他们去的时候可是没有背粮食哦。我已无力吐槽(~_~;)。
32、44分钟男主被女主抱住时,他一定在想,***的平!完全没有小寡妇的丰胸肉感嘛!哑巴不会是男扮女装吧?33、45分钟时的场地既不是女主家也不是男主家,窗户桌子院子都和前边不一样,桌子上和背后墙上放了挂了一堆刨子锯子等木工家把式,这场地道具从何而来?影片也没交代男主家有别院兼且会做木工活啊!不过后文男主倒是给婴儿做了个婴儿摇床。
34、46分戏台边有个卖糖葫芦的,我想说,这山高路远人又少的地方,卖糖葫芦的是不会去的,除非村里人自己做了卖,不过以山里人那种节约到吝啬的地步,自己做的糖葫芦大概只有自己吃,卖是卖不出去的。35、女主的漂亮衣服从何而来?我不相信虐她成性的腊宏会给她买。女主家的家具从哪儿来?男主家没道理让你白住驴房还陪送家具,又不是嫁闺女。
36、50分钟男主身后窗台上的蓝色铁罐子上是个外国老头,还有大写英文字母ELE,
37、53分钟男主穿的牛仔服条绒裤是九十年代的衣服。
38、女主家女孩名字叫“大”,导演是不知道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把爸叫“大”(前提是他爹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大,否则就要喊二叔三叔什么的)
39、男主给女主家女孩起的名字叫“小书”小叔,我已无力吐槽(~_~;)。
40、女主家的钢精壶是九十年代后期的。下面那个铸铁煤炉更是本世纪才有的东西,以前都是煤球炉,自己买点煤面子借个手工做煤球的铁家伙自己做,后来有机动三轮卖煤球的。不过我想影片中这大山卖煤球的肯定不愿意上去。
41、男主女主剪谷子头儿的场面笑死我!一根一根拿起来剪呐!这不是干活儿,这是面对面调情呢
42、1小时时,大白天门头上大灯泡亮着,目测至少是50瓦的,不然白天根本发现不了。太浪费电了!!!
43、女主老家是大户人家,各种富贵,竟然还有西式靠背的椅子!女主被拐时10岁左右,女主家女孩10岁左右,据此推测女主被拐时大约是七十年代初,正处于文革中间,竟然能有那么富贵的人家,竟然有传统京剧和皮影戏!那时候不是只有样板戏吗?还有那烟花样式不是九十年代后期才有的吗?我已无力吐槽(~_~;)。(从女主老家房子窗户样式来看,处于北方地区)。
44、男主爱上女主去自首正常,男主爹为了让儿子自首连夜去公安局报案正常吗?极其不正常!跟自己儿子的命比起来,良心算个屁!
45、1时17分,竟然出现了个节能灯!仔细回看,前边早就出现了好多次节能灯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有节能灯么?更别说太行山深山老林的。我已无力吐槽(~_~;)。
46、片中那一箩筐白菜萝卜西红柿被男主送给女主好几次,连筐中的位子都没变,也许是男主晚上又偷回去的?还是女主晚上偷偷还回去的?
47、男主爹酗酒打人脾气不好,从妆容从语言动作从情节设计还真看不出来,要没有眼镜老头儿交代那几句,都不知道男主爹竟然是这样一个人!演员选的不好,编剧编的不好。
48、1时27分,群众演员踩的女主养的紫色小花是美国石竹,这玩意儿我印象里是最近几年才见到的吧?
49、片尾现身的传说中得了癌样子症的村长,完全不像一个癌症病人颠簸了几个小时山路的样子,一脸正义。
50、群众演员一脸迷茫的样子,比起印度电影里任何一个角色都演技精湛表演到位,差距太大!
51、询问笔录,太不专业!应该是讯问笔录啊!
52、片尾婴儿头上戴的花头巾,农村里是本世纪才有的东西。婴儿从小女孩怀里到了男主爹怀里以后立马就不哭了,呵呵。
53、喊山原著里喊山的意思据说是吓唬野兽,影片中情节和喊山没啥关系。
54、女主选的不合适,完全没有被拐被虐十年的气质。好了,凑够一副扑克牌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胡编乱造的电影,从原著到剧本到选角到各种细节,槽点太多,以后见了这部戏的作者导演女主绕着走。整个下来演的最好的是腊宏和小女孩,当然,男主也不错。
这篇影评我刚在豆瓣发过,复制到这里,给大家看看,不是纯粹挑刺儿,就是对某些电影人不好好拍电影蹭热点粗制滥造很看不过去,希望电影圈儿混饭的少点,做事的多些。其实我知道我的所有希望都白搭,那些混饭的还是照样混饭,算了,就算只为自己心里痛快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