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落叶吧 关注:6贴子:318
  • 13回复贴,共1

【我怀念的杂志】中外少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收集一些它的信息


1楼2009-04-11 19:59回复
    藏在《中外少年》背后的人——中外编辑盘点!
     藏在《中外少年》背后的人——中外编辑盘点!
                           【排名基本以时间为序】
    李元君  
    中外少年创始人,开拓者,灵魂所在 【1988年8月8日】在广西南宁创办中国青少年先锋杂志《中外少年》接力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界先锋女将
    黄俭
    曾任《中外少年》主编,先接力出版社副社长【好像是吧】,接力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主管 
    韦鸿学
    先任接力出版社国际部主任【我在的时候是这样,现在不知道】
    刘迪才
    从中外少年编辑做起,到中外少年的主编,经历了中外少年发展最重要的阶段,现任接力出版社社长办公室主任
    韦文翔
    曾任中外少年的美术编辑,副主管,现在应该在接力的其他部门工作
    夏蓓
    曾任中外少年编辑,历任接力出版社国际部副主任【刘墉系列图书编辑】,先在海南出版社工作
    黄润芳
    《中外少年》有名的美女编辑,也是我进《中外少年》的介绍人,现在在上海贝塔斯曼公司工作
    倪东荣【冬子】
    从中外少年的作者成长起来的编辑,曾任中外少年编辑部主管,现在不祥
    罗向
    中外少年美术编辑,奠定了中外的设计风格,先中外美术编辑
    张引墨
    从中外少年的作者成长起来的编辑,中外最早期的重要作者,曾参加过中外早期的夏令营,曾离开中外前往罗马尼亚留学,后又回到中外任中外驻北京的编辑,现在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据说是】
    王冲
    中外编辑
    何小民
    中外少年现主编,曾任接力出版社社长办主任
    杨彬
    曾负责中外的网站建设,现在在接力出版社社办工作
    钱俊
    中外编辑,现在接力出版社北京编辑中心工作
    刘珍泉
    现中外少年编辑
    刘菲
    现中外少年编辑
    还有一些,一时想不起来,大家一起帮我想
     王冲
    wangchong2000@hotmail.com  
    补充日期: 2003-06-10 14:38:33 
    是不是还应该加上陈静呢
    差一点就是中外的编辑,其实应该说已经是了。
     王冲
    wangchong2000@hotmail.com  
    王冲


    2楼2009-04-11 20:02
    回复
      中外少年论坛 
      http://www.zhongwaishaonian.com/bbs/forumdisplay.php?fid=4&sid=EAAwF0


      3楼2009-04-11 20:02
      回复
        中外少年网站正式开张了, 
          网址 http://www.zhongwaishaonian.com, 
          另外还有: 
          中外少年博客, 
          网址 http://www.zhongwaishaonian.com/blog。


        5楼2009-04-11 20:34
        回复
          http://www.xici.net/b186231/board.asp


          6楼2009-04-11 20:41
          回复
            八月-杨小八的西瓜球公园 
            http://www.blogcn.com/User/xiaoyy1983/index.html


            7楼2009-04-11 20:44
            回复

              后来的一次作文竞赛,让我跟她的关系突然开始变的微妙起来.那是全省的作文竞赛,初赛在学校里.全年级只选三个人.很明显,按比例,即使是重点班,也只能有一个人进入复赛,那次的题目非常顺手,写到我前所未有的舒坦.李琳的写的也很棒,但班主任权衡最后,还是忍痛割爱,把唯一的名额给了我.名单出来的那天中午,李琳陪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说"很喜欢你的东西.真的.即使老师让我去,我还是觉得你最棒",我发誓,那不是安慰,是认真的.她,在那时才11岁的我心里,仿若一面旗帜,让我有点近乎盲目的喜欢跟追随.然后,让我看到的是,却这个13岁的女孩,脸上出现的无奈跟苦笑.那天中午,那是她第一次在路上一句话没有说,而我,一样的沉默,慢慢难过地发现,她的早熟,已经驱使着她越来越快地向前跑去,离我是竟然是那么的遥远.对待那些竞争,或者开始出现雏形的人际关系我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她已经把大幕的一角掀开给我看,残酷冰冷的不近情理.
              接踵而至的是一次完全出乎意料的班会,李琳跟商晓一起主持.作为班副,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而主题,更让我突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李琳抛弃了我跟商晓冰释前嫌彻底和好了,而班会的题目就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竞争和朋友.看她们俩站在讲台上讲小学时候的旧事,看她们俩甜蜜的手拉手给大家看,我强忍着自己的眼泪,不让它们掉下来.大家都在衷心的替那两个优秀的姑娘高兴,只有我的心里已经是翻江倒海,无法自已.而且结果更加的干脆且颠覆.那篇写着我的赫赫誓言的交换日记,也坦然的躺在了商晓的眼睛下面.跟李琳,让我那么那么感动跟珍惜的友谊,竟然成为了她交换另一段友谊的代价.
              不仅这段友谊在我的幼稚和天真中飞灰烟灭.随之而来的是厌学和成绩的一滑千丈.这个让我欢喜的女孩,就这样,在意识到我的存在对她是个竞争的时候,选择了背弃我们的友谊,也背弃了那个年龄孩子本该有的纯洁.我开始不学习,上课不听讲,只捧着小说在下面看,要不就是打开日记本写日记.那么多那么多措手不及我根本没有办法承担,只能诉诸文字.晚上躺在床上只要想起那些跟她聊天的有星星的夜晚,就用棉被盖住头失声痛哭.自然第二次考试的结果又是让大家让老师吃惊,她们俩的名字高高的挂在前面,而我,在全年级前20名里光荣榜里,没找到自己的名字.
              除了自己的文字,再也没有任何可以让自己相信自己的勇气.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开始变的自卑跟懦弱.尽管英语演讲,手风琴比赛,作文竞赛,舞蹈比赛,我拿了很多很多的奖,可是我还是不敢去面对自己.也不能面对李琳跟商晓的嬉笑跟甜蜜.我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假想的敌人,把自己画在那些欢声笑语的女孩子圈外面.我在逃避,我不想去相信那个女孩就是这样选择了残酷选择背弃我们的友谊选择离开了我.其实,我逃避的就是越来越实际的成人世界,我逃避的就是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我逃避的就是悄然降临的成长的疼痛跟挫折.
              终于在初二结束的那个夏天,妈妈把我转到了别的学校去.开始另一段初中生活,然后学会了慢慢的抚平自己的心境,学会了面对更多生活里的不如意.
              写了这么多,发现好像跟中外突然没了什么关系,但是我不能不把那些故事写下来.它们在我心里翻腾流淌,它们在我心里珍藏了那么久,却仍然鲜活着,让近乎十年之后回忆起来,如同昨天.现在看来这些小事无足挂齿,在两三个都要强的女孩子中间出现也自然的很.但是那个时候,我就以为世界是我的,以我愿旋转,有些插曲有些挫折我就没有办法忍受那怎么行.李琳也是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女孩,而且至今我很遗憾从那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再走到过一起,而且随着后来的转学,后来升到不同的高中而越来越远.但我真心的高兴,有次问到原来的初中同学,她跟商晓,现在还是最交心的朋友.也许她们俩,才是命里注定的莫逆之交。
              几近10年的光阴荡涤一切尘埃,析出纯净跟透明.那个叫李琳的女孩,就这样留她13岁最美丽的剪影在我的回忆中,带着那本中外少年,带着那个下午的明媚跟璀璨.她让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中外少年这本书,还有那么多一样大的孩子能用文字堆砌出幸福的城堡,哀愁跟小幸福.她让我找到文字指引的那条路,通向自己的永无乡。


              10楼2009-04-11 20:55
              回复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345522.shtml
                『时尚资讯』 [魅力女人]还有人记得《中外少年》吗?


                11楼2009-04-11 22:54
                回复
                  两小无猜 文/王蕤
                  是的,是的,我就要离开这芳香的土地了,我要穿越大海,向遥远的彼岸飞去。回首20年如花的岁月,风的后面还是风,我在感怀着什么?又是什么在我心里起起落落,挥之不去? 
                  我眼望蓝天,蓝色渐渐褪去成为背景,金黄色上升,那遥远的金黄色的浩瀚色的回忆! 
                  我又回到了我的11岁。眼前又出现了那个闪烁着天使般光芒的男孩。他有象牙的皮肤,薄薄的嘴唇,长长的睫毛,他看人的目光如树影婆娑。 
                  只要我现在闭上眼睛,就能清晰地重温过去那种感觉,11岁的我站在他家楼下。固执地望着那阳台发呆。我渴望如童话里那样他出现在阳台并且拉琴。事实上,这发生了,并且他拉完琴默默地看着我。我们呆望。天上一定有流云飞过,红色的,在那个永远不再回来的夏夜,我们呆望,充满年少的无知。 
                  我头一次真切地听见他口吐脏字,伤心地哭了一个下午。现在想想真傻,那有什么不可以?那并不妨碍他的优秀。 
                  我们回家之路是相反的,可是每次排队回家,我都宁愿绕远排到他的队伍中。我眼巴巴地望着穿着一身高级运动服的他离开队伍向家走去,然后隐去。我想象他会向我回头微笑,而正是这样一点不差,然后我离开队伍向花园奔跑,向鸟、向草,向一切为我高兴的,和我一起舞蹈的生灵奔去。 
                  他,我童年的偶像,从那时到现在,连同他的高傲、智慧以及玉树临风,如金属的质地、光泽而充满回响,从未在我心中磨灭。从刚刚改革开放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今天……纵使12岁以后我几乎再也没见过他。 
                  他高傲,同学们崇拜他,不仅因为他数学好,作文好,而且体育最棒。无论篮球、排球、足球、长跑、跳高,只要他出现,我们总能拿第一。他唱歌、画画、跳舞、吹小号,更重要的是他温文尔雅。男生服从他,女生背后议论他。他很少和女孩说话,除了我。我们一起参加数学竞赛,作文一起获奖。绘画同时被送往国外,放学一同为同学补课。 
                   我珍藏着他的泪水和微笑。那次,我和一个女生打乒乓球,球碎了,他自告奋勇去家里拿,可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妈妈和阿姨都帮着找,阿姨出来对我们说:"他都急哭了。" 
                  我们都是好学生,但他人缘好,我脾气急,为班里做很多事却还得罪人。有两个同学跟我吵了架,他们的父母找到老师骂我是坏孩子,让同学孤立我,甚至给教育局写信。坏,这是生平第一次听人这样说,我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那难捱的日子中,我被家指着鼻子辱骂,老师一趟趟找我谈话、核对,同学也误解我,只有他,笑容依然灿烂,他纤长的手指放在我的肩上温暖我,他的目光里充满了信任,他说:"没有人比你更好。"他的声音是世界上最优雅的,就如我当时甚至现在仍旧深信不疑,他是最优秀的男孩,他给我一个11岁的小男孩所能给予的神圣的肯定。也许对他来说,他并不知他做过什么,但对我,却是那么不同凡响。 
                  我找到了自信,我坦然面对一切,后来在班里改选中,我以满票当选了班长,用行动向大家做出了最好的证明,我是一个多么好的学生。 
                  但是当我和他在一次快乐的滑冰之后,学校后面的墙上出现了画我们的粉笔画××爱××,××拥抱××。他气极了,当着全班人的面说:"我要是抓到是谁写的,我非他妈宰了他。"那一副要打架的样子充满了英雄气概。高贵的小音乐家杨科也会这么威严! 
                  少年时最怕被别人说早熟或者思想复杂。心里不懂被人欣赏是好事。我怕被人说坏,怕被人笑话,怕被人悄悄指点,因为我们都曾经那么优秀啊!为了表现彼此的清白,我们先是主动把座位分开,然后彼此不说话。那时候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应该捍卫友谊,只是在天真的氛围里做着天真的事。天真,竟可以残酷地伤害那么多。我们不但不说话,而且装着没看见,当着别人的面,我们甚至故意表现出对立,让大家都感到满意,最后愈演愈真,仿佛真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 
                  但那时我们都还在各自家的阳台上拉琴,同进一个校门,同听一个铃声,而并没有象现在这样各奔东西,成为陌路啊! 
                  六年级上半学期,在保送中学唯一的名额中我和他之间,老师选择了我,因为我的成绩更优异。我们的关系更加尴尬起来了。他开始当着众人嘲笑我,用过去那坏家长骂我的话刺激我、挖苦我。那时我看着他,觉得那些伤人的话似乎都出自他内心。我突然明白:我们再也不可能在明朗的夏日里一起做纸船了,再也不可能在飘满红枫叶的路上奔跑观察大自然了,再也不可能合读一本书在六月路人穿梭的马路边上。 
                  他在六年级下半学期转学了。位子空了,我才知道,我们就这样错过。 
                     
                    


                  12楼2009-04-11 23:25
                  回复
                    我进入重点中学的同时,他的父亲升为部级,他家搬到我学校旁边。我在中学很快火爆起来,我各方面都出尽风头。我唯一的信念就是和他考入一个高中,虽然最终我发现这只是一种不现实的单方面的海誓山盟。每天放学,我和男生打球,操场除了鸟飞就是击球声,我磨蹭着时间,计算着他往家走的时间,他下课了,去合唱团了,去食堂了,出校门了,上车了…… 
                    我在小路上徘徊。聆听着足音,心里充满拉琴男孩子的影子,心里有一种哀伤和甜蜜,从黄昏到日落。 
                    从这条小路上匆匆而过的那个英俊少年,他与他童年的好友擦肩而过,互相熟视无睹或轻轻点头后,便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那女生挺着发凉的脊背在使馆区穿梭,如一流浪的画家。 
                    就是这样越走越远。在一张发黄的教学讯上,九一年保送生名单中有一个北京二中的女生上了人大新闻系,一个北京×中的男生上了复旦大学××系。 
                    他们是八杆子打不着的陌生人。 
                    女生去上海购物、吃宵夜,和朋友开车穿越洋浦大桥,却不知道这里有过她曾熟悉的人。10年的影像她至今刻骨铭心又怎样?她根本不缺朋友。 
                    男生放假回到熟悉的城市,在他生活的记忆中,他已经忘记了有过那么一个女孩,住在不远处,曾经或许现在仍然想念他。 
                    生命消失在忧愁的河水上,向前。 
                    往事沉默,因为无论它曾如何绚烂,最终只成烟。 
                    


                    13楼2009-04-11 23:26
                    回复
                      2001的《中外少年》改版,开始封面是布纹纸的,后来改用很多杂志用的塑料纸


                      14楼2009-04-11 23:49
                      回复
                        15楼2009-04-11 23:51
                        回复
                          • 60.0.15.*
                          我想找2000年第一期的《中外少年》,上面有我的一篇文章《绿色男人--郑中基》
                          由于搬家我把当年的那期杂志弄丢了,很是遗憾。
                          如果谁有当年的那期杂志,或者那篇文章的全文,请联系我,谢谢!
                          94050937@qq.com


                          17楼2010-03-31 1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