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词笺校》称此篇为写给顾贞观的。我个人理解应该是写给严绳孙的。理由如下:
这首词的“词眼”在“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刚刚建立了功勋、有了成就,就大笑忽然弃官而去了。这是一种在险恶的官场中急流勇退的表现。在纳兰的朋友中,符合此条件的只有两人,一为顾贞观,二为严绳孙。
先说顾贞观,早年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虽有接近皇帝的机会,但其一生很并不得志,而且受人轻视和排挤。顾贞观是康熙10年退出仕途的,当时他还不认识纳兰(两人相识是康熙15年),时间对不上。再说,貌似顾贞观没有留下过功勋,甚至官位也不显赫,“麟阁才教留粉本”不知从何说起。
再说严绳孙。他是纳兰的朋友中最热衷做官的一个,本是明代遗老,不愿意为清朝效力,是康熙为笼络人才,开设博学鸿词科强迫其登上官位的,任翰林院检讨。严绳孙纂修过明史,辅助康熙皇帝谋划平定三藩方略等方面尽心竭力,昼夜不辍。尽了为臣之职。他还曾奉命典试山西,为清廷选人才。严深知官场险恶,视仕途为畏途,在康熙24年,激流勇退,请假回家。据《纳兰性德行年录》记载:“康熙24年四月,严绳孙请假南归,实为弃官。”可证。
《笺校》称此篇为写给顾贞观,理由是,纳兰写给顾贞观一封信:“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弟是以甚慕魏公子之饮醇酒近妇人也。”其中“饮醇酒近妇人”与“向名花.美酒拼沉醉”意思相近。我认为,这其实算不上什么证据。同一个人写作的风格必然一致的,作者喜欢某句话、某个词会经常用的,相同的词不一定非得用在哪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