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当年一起在内蒙古卓资县当兵的老战友,求助报社帮忙。”4月9日,曲阳县燕赵镇南留营村55岁的居民张志凡打来电话,想让记者帮忙寻找三位老家是平山的战友康增富、侯英书、杨贵平和老家是沧州的速记教员王玉新。
张志凡告诉记者,他1984年入伍,在内蒙古卓资县服役。当时他在炊事班,跟当时的炊事班长康增富相处得特别好,经常一起玩儿,一起聊天。和另外两个战友相处得也不错,一个是负责粮食、蔬菜采购的侯英书,一个是侦察班的班长杨贵平。这三个人,老家都是石家庄平山的。
“我第一次吃橘子,就是侯英书给我的。我不知道怎么吃,还是他帮我剥开的呢。”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岁月,张志凡记忆犹新,心里还是暖暖的,“还有一次外出,我的腿磕破了皮,走不了路,是侯英书把我背回来的,背着我走了整整一公里的路啊。”
1989年,张志凡退伍,回到老家曲阳。虽然这些战友当年都相处得特别好,但由于当时通讯不是很方便,逐渐失去了联系。大约10年前,张志凡通过本报跟康增富和侯英书取得了联系,得知康增富在村里开了个板厂,侯英书开了矿。但后来,随着张志凡手机的丢失,他们再次中断了联系。
“今年,我和内蒙古的一些战友商量着想搞个聚会,回去看看。”张志凡说,战友们想趁着年纪还不太大,故地重游一番,但联系不上康增富、侯英书和杨贵平,想通过《燕赵都市报》找找他们。张志凡告诉记者,康增富、侯英书和杨贵平今年应该都是54岁,退伍后也都回到了平山。
另外,张志凡还想寻找当年的速记教员王玉新。王玉新老家是沧州的,当年自学成才提干,妻子是内蒙古的。按照年龄推算,王玉新今年应该是55岁。“他那时候对我也挺好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张志凡说。
如果您知道康增富、侯英书、杨贵平和王玉新的联系方式,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311-88620000,或直接拨打张志凡的电话15110201451,助力这些老兵圆了聚会梦。
(燕赵都市报 记者 卢伟丽 )
张志凡告诉记者,他1984年入伍,在内蒙古卓资县服役。当时他在炊事班,跟当时的炊事班长康增富相处得特别好,经常一起玩儿,一起聊天。和另外两个战友相处得也不错,一个是负责粮食、蔬菜采购的侯英书,一个是侦察班的班长杨贵平。这三个人,老家都是石家庄平山的。
“我第一次吃橘子,就是侯英书给我的。我不知道怎么吃,还是他帮我剥开的呢。”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岁月,张志凡记忆犹新,心里还是暖暖的,“还有一次外出,我的腿磕破了皮,走不了路,是侯英书把我背回来的,背着我走了整整一公里的路啊。”
1989年,张志凡退伍,回到老家曲阳。虽然这些战友当年都相处得特别好,但由于当时通讯不是很方便,逐渐失去了联系。大约10年前,张志凡通过本报跟康增富和侯英书取得了联系,得知康增富在村里开了个板厂,侯英书开了矿。但后来,随着张志凡手机的丢失,他们再次中断了联系。
“今年,我和内蒙古的一些战友商量着想搞个聚会,回去看看。”张志凡说,战友们想趁着年纪还不太大,故地重游一番,但联系不上康增富、侯英书和杨贵平,想通过《燕赵都市报》找找他们。张志凡告诉记者,康增富、侯英书和杨贵平今年应该都是54岁,退伍后也都回到了平山。
另外,张志凡还想寻找当年的速记教员王玉新。王玉新老家是沧州的,当年自学成才提干,妻子是内蒙古的。按照年龄推算,王玉新今年应该是55岁。“他那时候对我也挺好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张志凡说。
如果您知道康增富、侯英书、杨贵平和王玉新的联系方式,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311-88620000,或直接拨打张志凡的电话15110201451,助力这些老兵圆了聚会梦。
(燕赵都市报 记者 卢伟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