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在2014年发布了便携式Hi-Res头戴耳机MDR-1A,不贵的价格,讨喜的流行声音调教以及不错的素质,使其成为了千元头戴耳机的首选之一。四年后,索尼在2018CES展上发布了MDR-1A的升级版,MDR-1AM2,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表现究竟如何。
外观及包装:包装还是索尼一如既往的风格,打开以后是一个很有质感的黑色盒子,里面右侧是耳机,左侧是收纳袋以及附送的两根音频线,这次索尼除了3.5的线以外,还附送了4.4的平衡线,希望以后索尼的耳机都能附送4.4平衡线,在平衡线下确实素质要比3.5非平衡好很多。



1代和2代的外观大体相同,相比1代,1AM2取消了红色的一圈点缀,换成了深灰色的一圈,同时凸起的圆形也比1代小了一圈,整体看起来更加的高档,更有质感。头梁和耳罩部分依旧是非常柔软的皮质,佩戴起来非常舒服。反过来以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单元的网罩。1AMK2换成了和旗舰大耳MDR-Z1R一样的斐波那契图案格栅,使得驱动单元开孔均衡,不影响空气的传播,达到平衡的高频特征。1AMK2的单元采用了和MDR-Z7一样的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能在在全频段减少声音的失真和渲染。这次的1AMK2在单元部分用了曾经的旗舰MDR-Z7和当今旗舰MDR-Z1R的两项技术,可谓是诚意满满,而在听感上也确实得到了很大提升。




左边的1AMK2采用了斐波那契格栅

听感:1A低频量感充沛,下潜很一般,稍稍有点糊,低频略微有些散,声音平淡,动态相对比较差,人声较温暖突出,高频相对暗淡,延伸和泛音比较差,解析和声场一般,是这个价格的主流素质,很明显的流行调校风格,适合听人声,流行,小编制音乐
1AMK2:1A的全面提升,低频稍稍收敛,下潜深度增加,低频糊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低频颗粒感比1A强很多,低频密度高了很多,声音不再散,动态提升很大,人声相较1A线条感更清晰,人声质感通透度更好,人声空气声较1A明显不少,高频相较1A得到了巨大提升,声音通透度得到了巨大改善,延伸和高频泛音相比1A得到了巨大提升,声场比1A稍大一些,声音定位以及混响轮廓比1A清晰很多,解析有明显提升。依旧是流行调校,适合听人声,小编制,但是素质是全方位的提升。耳机因为没煲开,声音相对较硬,高频有毛刺感,煲开以后会有更好表现。






总结:这次的1AMK2在1A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旗舰大耳上才有的黑科技,并且在声音上也进行了很大的提高,声音的完成度听起来更高,素质大大增加,相信1AMK2将会是千元大耳里面一个有很强竞争力的产品。


外观及包装:包装还是索尼一如既往的风格,打开以后是一个很有质感的黑色盒子,里面右侧是耳机,左侧是收纳袋以及附送的两根音频线,这次索尼除了3.5的线以外,还附送了4.4的平衡线,希望以后索尼的耳机都能附送4.4平衡线,在平衡线下确实素质要比3.5非平衡好很多。




1代和2代的外观大体相同,相比1代,1AM2取消了红色的一圈点缀,换成了深灰色的一圈,同时凸起的圆形也比1代小了一圈,整体看起来更加的高档,更有质感。头梁和耳罩部分依旧是非常柔软的皮质,佩戴起来非常舒服。反过来以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单元的网罩。1AMK2换成了和旗舰大耳MDR-Z1R一样的斐波那契图案格栅,使得驱动单元开孔均衡,不影响空气的传播,达到平衡的高频特征。1AMK2的单元采用了和MDR-Z7一样的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能在在全频段减少声音的失真和渲染。这次的1AMK2在单元部分用了曾经的旗舰MDR-Z7和当今旗舰MDR-Z1R的两项技术,可谓是诚意满满,而在听感上也确实得到了很大提升。




左边的1AMK2采用了斐波那契格栅

听感:1A低频量感充沛,下潜很一般,稍稍有点糊,低频略微有些散,声音平淡,动态相对比较差,人声较温暖突出,高频相对暗淡,延伸和泛音比较差,解析和声场一般,是这个价格的主流素质,很明显的流行调校风格,适合听人声,流行,小编制音乐
1AMK2:1A的全面提升,低频稍稍收敛,下潜深度增加,低频糊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低频颗粒感比1A强很多,低频密度高了很多,声音不再散,动态提升很大,人声相较1A线条感更清晰,人声质感通透度更好,人声空气声较1A明显不少,高频相较1A得到了巨大提升,声音通透度得到了巨大改善,延伸和高频泛音相比1A得到了巨大提升,声场比1A稍大一些,声音定位以及混响轮廓比1A清晰很多,解析有明显提升。依旧是流行调校,适合听人声,小编制,但是素质是全方位的提升。耳机因为没煲开,声音相对较硬,高频有毛刺感,煲开以后会有更好表现。






总结:这次的1AMK2在1A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旗舰大耳上才有的黑科技,并且在声音上也进行了很大的提高,声音的完成度听起来更高,素质大大增加,相信1AMK2将会是千元大耳里面一个有很强竞争力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