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敖珞珈,京渝堂掌柜,在同袍圈中被亲切地称为老猫,一个被汉服事业耽搁的喜剧演员!
汉服,从10几年前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就饱受争议,每天围绕它的话题不断,面对即将开始的“中国华服日”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华服、汉衣冠、汉装等。
最近大家对“中国华服日”到底是“汉服日”还是“华服日”争论不休,我认为这里的汉或华都泛指大中华民族(比如:汉人、华人),不少人对于本次活动持以怀疑的态度,原因不外有两点:
一、为什么不能直接宣传为汉服日,同袍们努力了那么久一直为复兴汉文化,让汉服能回归主流视野而奔走,现在被国家定性为“华服”,那我们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汉服这个词是不是就这样又一次被主流声音给抹灭了?
二、如果是华服日,那发展近百年以满旗妆为原型进行时装改良的旗袍,是不是也会参加?(既然华服可以理解为华夏服装,又可以理解为美丽的衣服)那是不是任何人穿着任何服装都可以参加?
其实大家何不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此事?
汉服,我们现在共识的汉服其实是很狭小的一部分,即:有证可循的汉民族传统服装,可以日常使用并穿着的常服【应为:便服】或礼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文化太博大,在汉服知识没有普及的当下,我们只能择选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进行传承(我们目前没有认可影视剧、经过艺术加工的摄影服装、各个地方戏剧等服装归为汉服,但是不能否认古人也一定会有一些没有流传下来奇思妙想的服装的)。
其实我们在做的无非是不停的梳理我们的文化,整理我们可以学习到的资料,让我们今日的汉服体系更加完善和准确。
所以,我们何不:
对外称华服,彰显我们大华夏的文化传承,泱泱大国的自信;对内称汉服,区别每个民族的个性,让汉服可以骄傲的回归主流舞台。
天知道作为汉族的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儿时学习的时候,看见56个民族图片上的汉族不再是白衬衣背带裙;又是多么希望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不再只是筷子,还有其他更多更多……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同袍常常会说“不忘初心”,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呢: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身穿汉服,去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身穿汉服才会深刻的理解:什么是裙压,汉女子的端庄仪态怎么最大化展现;发叉为什么叫步摇,多生动的名字啊;我们该如何坐得更美、走得更美?怎么样的服装即能彰显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能最大限度展现我们的美态……当我们起争执的时候,往往忘却了我们最初的心愿。
我们难道复兴的只是一件衣服吗?招摇过市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还沾沾自喜?不是的!一直让我们不畏别人的眼光,一直努力的动力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做的事情是:能满足自我价值定位,能传承汉民族文化再次复兴,能体现国家美丽自信的大好事。我们坚定的认为这件事其实深藏我们民族血液里很久了,她需要我们去点燃,所以才一直坚持和努力。
汉服,我希望她能像我们的文化一样包容。每次看见大家为了什么是汉服,什么不是汉服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一直想说:汉服从古至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她有一些标志性的变化。我们要尊重一些商家做复原的汉服,也要接受一些商家做改良的汉服;商家做的是商品让大家更加美丽自信,专家做的是研究,他们让我们更加有证可循(现在很多顾客往往把汉服商家叠加上了许多服饰考古专家的职能,我们也同样渴望,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缺少资源和机会)。
不要急于盲目的去否认一些汉服,当我们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证据正视我们的猜想的时候,不要急于否认另一些汉服的存在,毕竟我们也只是看见了历史的冰山一角。如果我们拒绝创新和尝试,那么宋可以否认明,唐可以否认宋,汉可以否认唐,而汉被周否认以后,又怎么能称为汉服呢?
我们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缺少过忠于历史真相的勇士,也不缺少敢于尝试的智者,不然“朱子深衣”是怎么来的呢?
整个汉服体系还在学习当中,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希望每位同袍都像我们崇尚的汉文化一样,因为自信而包容,因为强大而坚定。
请相信最好的时代即将到来,汉服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狂欢,她已经美丽的呈现在大众面前,并正逐步被接受,我们需要准备得更好来接受这一切。
敖珞珈
笔于渝雨夜
祝大家平安喜乐
敖珞珈,京渝堂掌柜,在同袍圈中被亲切地称为老猫,一个被汉服事业耽搁的喜剧演员!
汉服,从10几年前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就饱受争议,每天围绕它的话题不断,面对即将开始的“中国华服日”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华服、汉衣冠、汉装等。
最近大家对“中国华服日”到底是“汉服日”还是“华服日”争论不休,我认为这里的汉或华都泛指大中华民族(比如:汉人、华人),不少人对于本次活动持以怀疑的态度,原因不外有两点:
一、为什么不能直接宣传为汉服日,同袍们努力了那么久一直为复兴汉文化,让汉服能回归主流视野而奔走,现在被国家定性为“华服”,那我们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汉服这个词是不是就这样又一次被主流声音给抹灭了?
二、如果是华服日,那发展近百年以满旗妆为原型进行时装改良的旗袍,是不是也会参加?(既然华服可以理解为华夏服装,又可以理解为美丽的衣服)那是不是任何人穿着任何服装都可以参加?
其实大家何不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此事?
汉服,我们现在共识的汉服其实是很狭小的一部分,即:有证可循的汉民族传统服装,可以日常使用并穿着的常服【应为:便服】或礼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文化太博大,在汉服知识没有普及的当下,我们只能择选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进行传承(我们目前没有认可影视剧、经过艺术加工的摄影服装、各个地方戏剧等服装归为汉服,但是不能否认古人也一定会有一些没有流传下来奇思妙想的服装的)。
其实我们在做的无非是不停的梳理我们的文化,整理我们可以学习到的资料,让我们今日的汉服体系更加完善和准确。
所以,我们何不:
对外称华服,彰显我们大华夏的文化传承,泱泱大国的自信;对内称汉服,区别每个民族的个性,让汉服可以骄傲的回归主流舞台。
天知道作为汉族的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儿时学习的时候,看见56个民族图片上的汉族不再是白衬衣背带裙;又是多么希望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不再只是筷子,还有其他更多更多……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同袍常常会说“不忘初心”,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呢: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身穿汉服,去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身穿汉服才会深刻的理解:什么是裙压,汉女子的端庄仪态怎么最大化展现;发叉为什么叫步摇,多生动的名字啊;我们该如何坐得更美、走得更美?怎么样的服装即能彰显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能最大限度展现我们的美态……当我们起争执的时候,往往忘却了我们最初的心愿。
我们难道复兴的只是一件衣服吗?招摇过市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还沾沾自喜?不是的!一直让我们不畏别人的眼光,一直努力的动力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做的事情是:能满足自我价值定位,能传承汉民族文化再次复兴,能体现国家美丽自信的大好事。我们坚定的认为这件事其实深藏我们民族血液里很久了,她需要我们去点燃,所以才一直坚持和努力。
汉服,我希望她能像我们的文化一样包容。每次看见大家为了什么是汉服,什么不是汉服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一直想说:汉服从古至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她有一些标志性的变化。我们要尊重一些商家做复原的汉服,也要接受一些商家做改良的汉服;商家做的是商品让大家更加美丽自信,专家做的是研究,他们让我们更加有证可循(现在很多顾客往往把汉服商家叠加上了许多服饰考古专家的职能,我们也同样渴望,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缺少资源和机会)。
不要急于盲目的去否认一些汉服,当我们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证据正视我们的猜想的时候,不要急于否认另一些汉服的存在,毕竟我们也只是看见了历史的冰山一角。如果我们拒绝创新和尝试,那么宋可以否认明,唐可以否认宋,汉可以否认唐,而汉被周否认以后,又怎么能称为汉服呢?
我们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缺少过忠于历史真相的勇士,也不缺少敢于尝试的智者,不然“朱子深衣”是怎么来的呢?
整个汉服体系还在学习当中,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希望每位同袍都像我们崇尚的汉文化一样,因为自信而包容,因为强大而坚定。
请相信最好的时代即将到来,汉服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狂欢,她已经美丽的呈现在大众面前,并正逐步被接受,我们需要准备得更好来接受这一切。
敖珞珈
笔于渝雨夜
祝大家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