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了你走吗吧 关注:104贴子:307
  • 0回复贴,共1

安徽省海航电子商务,如何写好“个人的广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个人在找工作时都免不了要写简历和自我介绍,在对方不认识我们的时候,这两份文件可说是营销自我的关键。
偶尔会遇到年轻朋友请我帮忙看看他们的自我介绍和简历。简历部分还好,就是把过往的学历、经历以条列式的方式说明清楚,问题不大,但自我介绍的部分就很难说了。
我很惊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写自我介绍,我自己的公司在招聘时,常读到一些不知所云,甚至让人啼笑皆非的自我介绍。有时候还真想叫这人来面试,不是因为他条件突出,而是实在想看看本人是什么样子。
后来想想,其实也不该怪这些年轻朋友,我自己是有幸接受过一些训练,才大致了解求职文件的重点。
除了当初申请国外学校时,自己花了些功夫研究之外,后来去美国念书,学校还规定每位研究生都要参加“简历撰写”的讨论小组,由具备写作专长的老师带着我们完成自己的求职简历,甚至还有一对一的面谈和润饰。
这些训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真建议高校也提供类似的协助。
首先,在下笔之前,我们一定要彻底搞清楚所谓的“自我介绍”到底是什么东西?写这玩意儿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答案如下:
自我介绍就是“个人的广告”,写自我介绍的目的,就是获得“面试的机会”!
自我介绍就是“个人的广告”,写自我介绍的目的,就是获得“面试的机会”!
自我介绍就是“个人的广告”,写自我介绍的目的,就是获得“面试的机会”!
因为实在太重要,忍不住重复三次。
所谓“广告”,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突显出产品的优点,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同样的,好的自我介绍,就是要用最短的篇幅,突显出求职者的优势,让公司想邀约进一步面谈。
容我夸张一点地说,自我介绍不是好友间的“交换日记”,更不是“回忆录”,而是有明确目的的“求职文宣”,因此每句话都要达到“突显自己优势,赢得面试机会”的终极目标。这是所有求职者要紧抓的第一个观念!
我曾看过为数不少的自我介绍,尤其是新鲜人的作品,开头都不免俗地来上这么一段:我叫XX,我生长在一个普通家庭,家境小康。我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
这段话很亲切温馨,但对“突显优势、赢得面试”的目标毫无贡献。
只有一两分钟,这些“温情的背景交代”等于消耗他们对你的注意力。
除非你的家庭状况对你应聘的职位有加分作用,就如以下我在网络上找到的这个很妙的例子:
亲。我有一位姐姐,但她十六岁前是我哥哥。我自己不曾有过性别认同问题,我深爱我的家人,是他们带给我在服装设计上无穷尽的灵感,尤其帮助我突破性别的藩篱……
别忘记,审核者并不认识你,求职者在他们眼前,只是几张A4 纸,外加三分钟的阅读时间,“广告很贵”,因此自我介绍里每个字句都要帮你加分才行。
以下是另一个可爱小朋友的例子:……我的兴趣是打篮球,虽然我打得普普通通,也没有入选校队的实力,但我仍然乐在其中……
你正在笑吗?这段话的问题在哪里呢?如果这是本“回忆录”中的句子,或许能让读者更了解主人公的生活点滴,但问题出在这是求职用的“自我介绍”啊!这段话不但无法替专业加分,说不定还会倒扣。
写自我介绍是要向面试官推荐自己,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工作,这是求职者的“角色”和“立场”,像这样说自己某方面“普普通通”,我要是面试官,还真不知道要如何回应。
假设我们在餐厅问服务生有什么招牌菜推荐?结果对方回答:“红烧狮子头算是我们的招牌菜,不敢说特别好吃,但我们大厨很喜欢这道菜……”请问你到底点还是不点?
如果求职者真要提个人兴趣,可以把刚刚那句改成以下形式:
我最爱的运动是篮球,因为团队合作让我充满热情,而运动让我维持工作所需的能量……
这样是不是让兴趣和工作产生了联结,一个阳光、热血的青年才俊浮现了,而不是刚刚那个坐冷板凳的Loser!
自我介绍里面绝对不可以包含欺骗的因素,因为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掩饰,而百密总有一疏。我就曾听过某人夸大自己的计算机能力,虽然顺利录取,结果没多久就在重要会议上出纰漏然后“自愿离职”。
求职其实就像第一次相亲,我们总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努力展现出来,至于不那么好的地方,不主动谈起,甚至稍加掩饰应属合理。
主管都很精明,他们真想用一个人的时候,自然会通过面谈进一步了解,并不会因为你的自我介绍里只写优点,就把你当作完美或是自大的人。
别忘了,自我介绍的目的,原本就是要突显优点,赢得面试机会。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我曾经参加过XX全国竞赛,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后来评审私下告诉我,我的分数在评审这部分是全部参赛者中最高的(总分是以评审和观众两部分的评分来计算)……
解释了一大串,很诚实没错,但我怀疑审核者只会对“没得奖”这三个字印象最深。所以我帮这位“诚实如华盛顿”的小朋友改了一下:我曾经参加XX全国竞赛,有幸获得评审最高分的肯定……
这样是不是好一些了呢?不但精简了篇幅,也在不扭曲事实的情况下,突显自己的成就。
▲同时再来看另一个例子:我在商业展览中获得XX公司的注意,后来被邀请进入该公司担任营销总监的职位。这头衔主要是方便洽商,下面并不带人,但我从这职位上学到很多技巧。
以上这句话看似自我褒扬,但我心中留下的强烈印象却是“空头主管”,很伤脑筋,我建议当事人改成下面的句子:我的营销能力获得XX公司的青睐,随即被延揽至该公司担任“营销总监”一职。
修改之后,这短句强调“挖角”“空降”的正面印象,应该比上句“虚位主管”的印象好多了。如果面试官真的很在意你带人的经验,他问的时候再诚实地告诉他就好了。
安徽海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


IP属地:安徽1楼2018-04-18 09: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