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暹酒吧 关注:14贴子:175
  • 2回复贴,共1

李明英:回忆我的父亲李兴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他,针对茅台酒质量的不稳定,用了千百次的反复实验,终于寻找到了白酒勾兑的规律;
他,率先提出茅台酒香型划分的理论依据,成为白酒香型划分的鼻祖;
他,用无限忠诚于国酒茅台的心血,换来对茅台酒及其白酒业的卓越贡献;
他,被评为白酒界的高级酿酒工程师,中国食品协会酱香酒顾问;
他,2000年10月13日永远离开我们后,其石雕像由茅台酒厂集团高高竖立在中国酒文化城的现代馆内,供人们景仰;
他,就是被国人尊称的“酱香之父”——李兴发。
引 言
父亲给我做了一个勾酒杯,是用瓶子内盖做的,小巧而准确。用这个“袖珍杯”滴上那么很小的一滴,父亲告诉我说就是0.01ml,用这微小的0.01ml调味酒,放进要调的基酒样里,就会起很微妙的变化;
父亲经常拿出勾兑好的有缺陷的酒样,考我会用什么样的调味酒去把有缺陷的样酒勾兑成酒质好的酒。他随时都在测试我品评酒的技术和勾兑好的样酒的技术,经常测试我在品评上的准确性;
父亲还教会我怎样降低成本,怎样计算成本,怎样降低浓度等等的方法……
父亲高大的形象始终在我脑海里一幕幕闪现,令我思绪翻滚,心潮澎湃,追思不已。为了忘却的记忆,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

作者:李明英
作者简介
李明英,“酱香之父”李兴发女儿,排行老九。从小在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会了各种香型的勾调技巧。1984年,进了茅台酒厂的附属酒厂“劳服司“上班。1993年,经过严格考试,考入茅台酒厂,在制曲车间上班。半年后,调入茅台酒厂酒体勾调中心。父亲去世后,组建贵州李兴发酒业有限公司,现任高级工程师。
1
苦难的童年
1930年10月17日,我的父亲出生在仁怀市三百梯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本属令狐家族后裔,在四兄妹中排行老二。那时,满目疮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父亲所在的家,也和天下劳苦大众一样,家境十分贫寒,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父亲八岁时就被姨妈家抱养过房,改姓李 ,取名为李兴发。
姨妈家住在同一个村寨,家境也不富裕,不能供父亲上学。三百梯有间小学,那是富裕人家子弟的学堂。父亲童年时又特别想读书,他就经常跑去学堂教室外偷听老师讲课,这便是父亲的文化基础。
父亲童年时很苦,十来岁就开始给别人卖米面、馒头和麻糖。十一岁到茅台镇上的那条赤水河里帮人放筏子。赤水河上游木材很多,从上游运木料到合江再入长江水道,便是用扎木筏的方式将木料运出去的。旧社会在赤水河放筏子很危险,赤水河的中上游河段水急滩险,容易将木筏撞垮而丢命。冬天里放筏子,常常有逆河而上的北风呼啸,冻得父亲全身直打啰嗦,饥寒交迫。年少的父亲尽管吃不消这些大人干的活,为了生存,也得冒险去帮工。
父亲十二岁便进了镇上王家酿酒作坊当童工。那时镇上作坊酿酒,用的水是从赤水河里挑上来的,至今在茅台镇一带还流传着“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的民谣。蒸馏酒用的是柴火,烤出来的酒便是用牛车拉出去卖。童年的父亲,要下到窖池里背糟、下到赤水河边挑水,大热天传火蒸馏酒,热得满头大汗,一天累下来,精疲力竭。
父亲没有上学的机会,可是他多么渴望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啊!为此,父亲晚上还得争分夺秒地在桐油灯下,自学打算盘、识字和写字,不断地学会着一些常用的字体,并把它运用到酿酒工艺环节的记录上来。


1楼2018-04-18 10:22回复
    李明英会勾兑酒吗?风云酱父是我们的经销商开发的品牌,怎么了?你们眼红吗?你们的酒与李兴发没有任何一点关系,你们这是在欺骗消费者,误导消费者。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23-05-23 09:11
    回复
      你简直是在编故事,李明英和李润连是怎么没合作的,怎么去欺骗消费者消费者的,你问她们三,你可以写成故事,李长寿老师为人低调,不张扬,不欺骗消费者,这有错吗?风云酱父和酱父家都是李长寿老师的旗下公司,你眼红吗?你只能怪你命不好。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3-12-18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