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吧吧 关注:33,127贴子:92,587
  • 2回复贴,共1

修心不修意佛经,它只有一部。当佛法进入到心法上时,就会产生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心不修意
佛经,它只有一部。当佛法进入到心法上时,就会产生多部?由于修行和修心的时间观念告诉我们,佛经只有一部。自已多出的几部?是为了给唯一的那一部从心道上来取证,对照用的。旦若你光看佛经,你所明白佛经的只是表面意思,为什么没有多出的几部意思?因为多出的那几部意识是再心道上产生的疑惑。所以说是见末不见本。佛法的本在修心中,佛法的含意在三观中见证。佛法的道理在修行中证实。也是说,佛教的明词明相,是在道行的修心中得悟正觉。比如‘禅’,字面上的解释是意识的理解。真正的解释是把禅符印在心相上来理解。这就是本与末的区别,也是心与意识的区别。大家都知道佛家主要是修心,而不是修意。因为成佛是心成佛,而不是意识去成的佛。
你在打坐念佛中,若不用心,多半修的就是意。但你若真修的是意识之根识,那你的心就白修行了。它只是去助长了你的惯性意识,来迷惑你的心,是让你在用心,而不是再修心也。因为你的三观之相中他也没有意识之相的位置,而只有全六根性的位置,只要你再修心,那就同时再修意识也。也是说;你现已把意识上的种种之惯性法相,都又交给信佛后的“心”来处理,从而好让修行中的“心”从三观中来把‘意识之根性识体’调整,把‘前五根’调平衡。那样你的心,才能从三观中把意识之相化为无相也。其实你的意识上少受到无谓的阻碍,对修心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无谓的阻碍’‘指意识上所执着的一些五蕴、和六贼上的贪嗔痴慢疑’。但是,你的心上要是还存在有无谓的阻碍之意识法相力,那就说明你的心上有所执着,而没有全部的放下,不能达到念佛三观的目的,和念佛在三观中得到净心舒心的目的地。若你念佛号时,就得不到净心和舒心,那你对佛教的素食没吃出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20 16:51回复
    我的佛理,是从佛法中修出来的心得。只看的懂三藏或阿含的人,他只知有此意,却不知理从何来?关键是本人没遇到能够说理的人,总不能对墙说吧?再说;没有修行过的,说了也不一定懂得啊?请网友们谅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22 13:11
    回复
      每个人都可成佛,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4-22 2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