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吧 关注:14,208贴子:339,297
  • 19回复贴,共1

软禁生涯:“随护”在张学良身边的特务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防抽


IP属地:上海1楼2009-04-19 13:09回复
    2004-08-30 15:31:00  齐鲁晚报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到了南京。一下飞机,他就被软禁在北极阁宋子文公馆,失去了人身自由。
       张学良即将受到军法会审的前一天晚上,他与宋子文在宋公馆的花园里散步。他问宋子文:“子文,委员长不会枪毙我吧?”“不会的,不会的。”宋子文答道。 这样私密的谈话,很快就被写入监视报告,送到了蒋介石的案头。写报告的人,正是那个紧紧贴在张学良身边的“卫士”。这名“卫士”是戴笠派来的,名叫熊仲 青。他的职务有个特殊的称呼,叫“戒护”,又叫“随护”,有时又称作“特护”,其实就是戴笠派来看守张学良的特务。这群幽灵一般的人,整整看守张学良达半 个多世纪。


    IP属地:上海2楼2009-04-19 13:09
    回复
      2025-08-07 17:33: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特务队长外号“希特勒”
        安排在张学良身边的特务队分为三组:警卫、随护、巡查。各自的职责分别:警卫组负责守卫张学良的住所;随护组负责跟随张学良,张到哪里,“随护”就到哪里;巡查组负责掌控专门配属给特务队的宪兵连,以保障张学良住地的“安全”。
        特务队配有50支快慢机手枪、2支冲锋枪、2支自动步枪,还曾经有过机关枪。
        1937年春节前,处在幽禁中的张学良被转移到浙江溪口。特务队长原来是周伟龙,到溪口后,队长一职改由刘乙光担任。刘乙光直到1962年才离任,看守张学良整整25年。
        刘乙光,湖南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后调到军统局工作。他担任过蒋介石的侍从室警卫队队长以及军统局特务队队长等职。刘乙光外表斯文儒雅,其实对人非常严厉苛刻,故有“希特勒”、“德国人”的外号。
         戴笠将看守张学良的重任交给刘乙光后,刘颇费了一番心机。他规定:执行内部警戒任务的特务,白天须站在张学良住房十丈左右的位置,晚上则移至寝室窗外和 门口;外围宪兵白天在远处站岗,夜晚则移到特务们白天所站的位置放哨。张学良的自由活动区域只有200米,且只限于白天,黄昏以后便不能走出屋门。在特务 的警戒范围外,宪兵连的士兵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彼此相望,形成一个包围圈。这样的部署一直相沿成习,从祖国大陆到台湾都是如此。
        这还不算,刘乙光将他的妻子儿女也带来同住,全家人还“陪伴”张学良吃饭。借此机会,张学良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刘乙光的监视。 


      IP属地:上海3楼2009-04-19 13:10
      收起回复
        张学良是一个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的人,处在没有尽头的囚禁之中,他的苦闷难以用言语表达。为了消除苦闷,每到一地,他都尽量争取去游览当地名胜。有时, 他也与看守自己的特务下下象棋,打打小牌。就连打牌时他也注意掌握分寸。他知道,赢多了特务们会不高兴,输多了怕会引起误会,以为是变相收买他们。为打发 日子,他还与刘乙光去钓鱼、打猎。钓到的鱼他自己不吃;为避嫌,打猎时,张学良总不拿枪,只是捡拾猎物。
          1946年末,张学良 离开祖国大陆,被囚禁在台湾省新竹市井上温泉。不久,台湾发生了“二·二八”事件,刘乙光十分紧张,指挥宪兵特务们加强警戒,不分昼夜来回在屋外巡逻,并 不时向室内窥探动静。刘的部下悄悄告诉张学良,如果事变波及井上温泉,为怕张学良逃跑或被台湾民众劫走,刘乙光就会采取紧急措施,杀掉张氏夫妇。
           在刘乙光的长期折磨下,张学良有时也压抑不住心头的愤怒,大声对赵一荻说:“十多年来,他把我张学良看作江洋大盗,唯恐我越狱逃跑,又怕我自杀,处处限 制我,给我难堪。不管我受得了受不了,他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实在做得太过分了。”“随护”的特务听到了,马上向刘乙光作了汇报,刘听了,也无可奈何。
           1947年10月30日,张治中带妻子儿女,到井上温泉看望张学良。久别重逢,他们谈了约有四个钟头。张学良托张治中向蒋介石提出两项要求:一是恢复自 由,做一介平民;二是要刘乙光搬出他的房子,生活由他自己管理。张治中回南京后,如实向蒋介石转达了张的两项要求。老蒋面露不悦之色,只是“啊”了两声。 不久,老蒋下手谕给台湾省警备司令彭孟缉,命令他以后非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见张学良。这样的结果,二张都始料不及。
          正因为刘乙光对蒋死心塌地地效忠,老蒋对他宠信有加。1949年初,蒋介石兵败,乘军舰来到高雄。安顿下来之后,他立刻召见了刘乙光,询问了有关张学良的情况。蒋交代侍从室通知军统局,发给特务队奖金一万元,相当于300两黄金。
           1962年,刘乙光调回安全局。张学良为他举行了“饯别”宴会,与宴的还有蒋经国、彭孟缉。酒席上,张学良语出惊人:“刘乙光是我的仇人,也是恩人。说 是仇人,因为他严格看管我;说是恩人,因为他曾救过我的命。现在他要走了,我想送他一笔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刘乙光为什么是张的“恩人”呢?事情是这 样的:在贵州桐梓时,张学良突发盲肠炎,在来不及请示获准的情况下,刘自作主张,将张送到贵阳中央医院急救开刀。如果刘不这样做,后果不堪设想。
          蒋经国代刘乙光婉拒了张学良的馈赠。刘乙光于1982年去世,活了84岁。


        IP属地:上海4楼2009-04-19 13:11
        回复
          “随护”时间最长的“熊队副”
            “随护”张学良时间最长的要算“熊队副”,即特务队副队长熊仲青。他的“随护”时间长达30年,直到1966年从队长任上退休为止。
             熊仲青是湖北人,1907年生,杭州特警班第一期毕业。后被戴笠看中,来到南京鸡鹅巷戴公馆服务。1936年,他被安插在张学良身边,担任“随护”组组 长。这个职务很辛苦,白天要跟着张学良,晚上还要查勤。熊仲青干了整整14年,才升到副队长。1962年,刘乙光走后,他才升任队长。
             熊仲青对他的工作很尽职,一直是刘乙光的好助手,不论冬夏寒暑,每天晚上,他都要出去查勤。有一天,他看到当班的警卫不在岗位上,马上将其找来痛斥了一 顿。那名警卫恼羞成怒,拔出了手枪。熊仲青眼明手快,夺下了他的枪。那些人都曾是戴笠的警卫,侍候过戴本人,脾气很骄横。熊仲青管理这些人很不容易。
             熊仲青外表看起来很憨厚,平时沉默不语,却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张学良以为他是个大老粗,其实他很聪明,只是他喜怒不形于色,就连刘乙光都摸不清他的底 细。有一次,熊的一个部下死了,去世时只有49岁。他写了一副挽联,只用了三分钟时间。挽联是这样写的:“二十一载同学同事同励志节;四九年华长才长能长 恨永存。”张学良看到了,问是谁写的。当他知道是熊写的之后,说:“你不错嘛,真是看不出!”
            熊仲青,中等身材,手劲很大,枪法极好。在湖南时,有次沅江涨了大水,熊陪张学良坐船逆流而上,由他掌舵,因为用力过大,竟把舵折断了。他掉入急流里,幸而善于游泳才保住了性命。


          IP属地:上海5楼2009-04-19 13:11
          回复
             熊仲青与张学良的关系,不像刘乙光那样紧张。熊说,张学良很幽默,见多识广,平时会与自己开开玩笑。他这样评论张少帅:“他是个爱国者,他的出发点是好 的……‘西安事变’(他)是犯上,但没有作乱。凭着一股爱国的忠心义胆,他会在中国流芳千古。”正因为熊仲青对张学良有好感,后来影响到了自己的升迁。
              1950年,他在石牌受训。蒋经国召见了他。后刘乙光调到局里做特勤室副主任,小蒋便提升了熊仲青。熊仲青升了队长后,小蒋一年里总 要召见他一两次。有一回,小蒋问到张学良最近情况怎样?熊说,自张受洗(基督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态度比较谦卑了。小蒋一听,“呀”了一声,好像在 说:“你怎么可以同情张呢?”熊马上反应过来,改口说:“但他仍改不掉那种优越感。”就这么一来,熊升少将军衔的事泡了汤。最后以上校军衔退役。


            IP属地:上海6楼2009-04-19 13:12
            回复
              随护组长的“儿媳风波”
                段毓奇,继熊仲青之后任随护组组长。他“随护”张学良23年,仅次于熊仲青、刘乙光两人。
                 1957年,段毓奇进“随护”组任第二副组长。进随护组前,蒋经国召见了他。段接任组长一职后,蒋经国又当面吩咐,对张学良要客气有礼貌。段毓奇按小蒋 的吩咐去做,因此与张学良的关系更融洽。少帅夫妇对段也很和气,段对张学良提出的要求,有例可援的就援例办理,难办一些的就请示后办理,实在办不到,他才 婉言予以拒绝。
                “随护”是段毓奇的职责。张学良先对佛教感兴趣,段就陪着他去请教印顺法师;后来张信仰基督教,每周段都陪张去做礼拜。段毓奇一向严守规则,对外从来不谈张学良的事。不过还是因其长媳陈若曦引起一场风波。
                段毓奇的长子段世尧是流体力学博士,长媳陈若曦是着名作家。1966年,段世尧和陈若曦夫妇俩从美国到祖国大陆。1969年春,段世尧在南京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任教。1973年两人离开祖国大陆。后陈若曦去台北时,蒋经国两次接见了她并作长谈。
                外界曾有传闻,段毓奇安排陈若曦和张学良见过面。段自己说绝无此事。事有凑巧,赵一荻曾夸耀段的大女儿的厨艺。某日,段的大女儿做了几样菜,请张氏夫妇去她家品尝,而那天陈若曦并不在台北。尽管如此,外界仍出现了上述的流言。
                 据特务队的司机龚永玉说:“段组长的提早退休,是因为他安排陈若曦在她女儿家与张学良见面。那天段组长叫我休假,安全官也不在,但安全士官在,就把这事 报告了局里。段组长三更半夜被叫到局里,问到清晨4点才回来。好严重呢。要不是他的一些福州同乡为他讲话,他可能要关起来。”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结果就 是段很快就退休了。 


              IP属地:上海7楼2009-04-19 13:12
              收起回复
                最后一任监护组长
                  后来,张学良身边的特务队改称为第一特勤组,执行监护工作。除上校组长、中校副组长外,有三名安全官。此外就是警卫及驾驶总共18人,外围有一个宪兵班。
                  李震元是最后一任第一特勤组组长。直到1993年张学良离台去夏威夷定居时,他才从张学良身边离开。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后,社会各界对恢复张学良的自由问题更加关注,这时,第一特勤组才逐渐将原来的监护改为照顾。不过,张学良要外出活动 时,李震元仍然紧紧跟随。如外出就诊与购物,李震元都亲自跟随。他将张的行动情况每月两次写成报告上呈“国安局”。这些报告的等级为“机密”。
                  与以前有所不同的是,“随护”们奉命不再配枪,改为使用瓦斯枪。外出的“随护”车也不再跟着张学良的车子,而改为先在目的地等候。当第一特勤组的撤离问题提到日程上时,张学良还心有余悸,表示“不希望”他们撤离。因而李震元仍在他身边,直到张去美国为止。
                  据李震元透露,1992年张学良本准备回祖国大陆,他打算先到香港参加何世礼孙子的婚礼,然后回到祖国大陆。当时,他去香港的签证已办好。后因何家的婚礼改期,就拖了下来,终于未能成行。这是张学良的终生遗憾。(文/贾广利)


                IP属地:上海8楼2009-04-19 13:14
                回复
                  2025-08-07 17:27: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熊仲青说那很苦,工资拖几个月发不下来,他们还得自掏腰包,把他们像猪一样养着


                  10楼2015-09-16 20:33
                  回复
                    记得李大维在大陆生活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0-10 12:52
                    收起回复
                      哎哟,007,像庸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13 13: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