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吧 关注:333,788贴子:10,287,758
  • 17回复贴,共1

当睿智的p社玩家开始写东西——《山河彼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打算把上次只写了结局的脑洞故事详细写出来,通过十几个小的片段描绘出整个故事。随缘更新


IP属地:北京1楼2018-05-03 19:08回复
    第一章——旧岁与新篇
    春节,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最重大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阖家团圆,张灯结彩,忘掉旧的一年所有的烦恼与忧愁,在一片温馨、喜庆的气氛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本应年年如此,但在崇祯十四年,似乎是无数例外中的一个。
    除夕夜的静海县,笼罩在一片喜庆而忧愁的氛围中。街上如往常一样,被一盏又一盏的大红灯笼照得通红,家家户户早早关上了房门,享受家人团聚的时光。只是这一次,能做到家人团聚的家庭却实是不多。一年前,洪承畴奉皇帝诏令出关御敌,于河北诸府县招募兵马民夫,靠近前线的静海县有许多年轻子弟应征从军。这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背负着家庭与自己的希望,放下锄头、毛笔或锤子,扛枪披甲,奔赴未知而危险的战场。如今,洪承畴被围松山,几次突围均告失败,已成困兽之势。仗注定要败,那百姓们关心的就是自己儿子、兄弟的安危。只是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除了求神拜佛,似乎也做不了什么其他事情了。
    在乱世,军人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不能和家人团聚,不能有平平淡淡的生活,有的只是血腥的杀戮与不知哪天就会光顾的死亡。但军人也是安全的,因为在部队里,至少不会饿死,也不用为繁杂的税赋发愁。夜里睡觉,白天行军打仗。从战场上活下来就算幸运,活不下来的就自认倒霉。要是活下来的次数多了,说不定会受到领导的赏识,给个军官当当。这样不光自己,全家也就都不用担心挨饿了。因此,就算明军打的败仗再多,还是能够招募到充足的兵员。然而养兵需要钱,当钱不够养兵或为了养兵征收了太多的税时,造反的人便也就多了起来。
    还好,在静海县是不会有人造反的。一来这里离京师太近,是朝廷重点关照的地方;二来他们有一位好县令。县令苏文胜来到静海已经五年了,身为扬州人的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座北方县城,而他的两个儿子——苏宽和苏翔更是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静海人。苏文胜两次担任静海县令的八年时间,将这座小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虽然不能减免百姓的税赋,但是能够最大程度上进行通融甚至补贴;虽然还不能让人民过得安康富足,但至少可以让大多数人吃上一口饱饭。这种生活可能在平时不算什么,但在乱世里就会显得弥足珍贵。
    县令的府邸建在静海最宽阔的道路旁边,看上去和旁边的宅院并没有什么区别。平时,总会有百姓来这里和县令唠唠家长里短。而今天,没了访客,这府邸里却比平时更加热闹。县令一家围坐在大堂的桌子前,看着管家——也是这座府邸中唯一的仆人——把菜一道一道地端上来。老醋六样、拌白菜、黄瓜炒鸡蛋、八珍豆腐、四喜丸子......每一道菜都是县令夫人用心烹制。此时她坐在县令身旁,满脸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县令则是一再称赞自己的妻子贤惠,并对这一桌年夜饭赞不绝口。
    县令的老母亲坐在正座上,念过花甲的她行动有些不利索,需要儿子儿媳帮她夹菜。对于老妇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孝顺的儿子和贤淑的儿媳更令她欣慰的了。如果有,那一定是自己长大后的两个孙子。大孙子苏宽自幼尚武,这次出关作战,他早早表明了参军意图。苏文胜也没有阻拦,将自己父亲留下的铠甲传给儿子后目送儿子离去。
    “你记住了,当年你的爷爷是戚继光将军麾下的一员干将。你此番出关,不必挂念我们,为父只求你不要辱没我们苏家的威名!”
    苏宽被编入吴三桂部,此时已随自家主帅退守杏山,无性命之忧。昨日,苏文胜刚刚收到儿子的家书。他在信中痛骂吴三桂关键时刻逃跑,导致洪军主力无力突围只得坐以待毙。苏文胜笑了笑,没有回信。对于明朝武将心里那些小算盘,他心里一清二白。可惜自己一个县令,纵使知道了也无法改变什么。儿子血气方刚,有些事情还需要时间才能参悟。
    至于另一个儿子苏翔,则和他哥哥截然相反。哥哥励志从军,他却不喜欢打打杀杀,希望能通过科举某得官位,像父亲一样造福百姓。此刻他正坐在桌子对面,身边有两个客宿的朋友:从江南赶来参加会试的青年张煌言和从辽东流落入关的女孩李君欣。张煌言博闻强识,写得一手好文章,此次进京进士及第板上钉钉。如果大明还能坚持,此人日后前途无量。能够结交此人,一来说明儿子才学得到对方认可,日后大有可为;二来两人可以互相照顾,在官场多个这样的朋友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至于那个叫李君欣的女孩,则完全颠覆了苏文胜对女人的认知。此前苏文胜一直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能够下得厨房,相夫教子的女人才招人喜欢。可眼前的女孩,熟读古今兵书法典,对时局的见解比自己更加全面,策论比张煌言写得更加深入真实。精通骑射,即使骑着马使起来火铳来也是弹无虚发。与之相对的,在十七岁的年纪居然即不会做饭也不会织布,流水般的消费怎么看也不像一个与父母失散的难民。直觉告诉他,这个女孩的身世并不简单,可自己的儿子却并没有发现这一点,而是被她的容貌与性格所深深地吸引。对于自己儿子的这份感情是否能够得到回应,苏文胜持悲观态度。毕竟对方太过耀眼,未必看得上自己这个傻儿子。
    除了这六个人,苏文胜的亲弟弟也出现在了饭桌上。这位在陕西随孙传庭剿匪时断了一条腿的汉子,在静海开了一家铁匠铺,生意不算兴隆,倒也还能养活自己。他在妻子难产而死后就没有结婚,直到现在还是孑然一身。每年除夕,他都会和哥哥一家一起吃团圆饭。也只在这一顿饭时,他才能够吃到一口肉。即使这样,他还是固执地坚守着自己那小小的铁匠铺,拒绝哥哥对自己的援助。
    “重茂,你快自觉坐下来吃吧,别总让我说了。”苏文胜笑着叫住准备溜走的管家,用筷子指了指弟弟身边的空座。按规矩,管家是不能和主人在同一桌吃饭的。但每个春节的年夜饭,苏文胜都会邀请管家上桌。起初管家还会推辞,近几年似乎是觉得拗不过主人,也就自动接受这番好意了。
    “这几日承蒙苏县令照顾。我一介书生,让乱匪截去了盘缠,是大人慷慨解囊,救我于危难。县令恩情,煌言没齿难忘。”
    趁着宴席还未正式开始,张煌言先向苏文胜行礼谢恩。半个月前,去河间送救济粮的苏翔遇到了被流寇劫走盘缠流落街头的张煌言。赵翔被对方的博学与气度所折服,张煌言则被对方清奇的观点所吸引,于是两人便顺理成章地结伴回了静海。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及时报恩让张煌言心怀不安,但至少要用这一番道谢提醒自己,也算对苏家的照顾有个交代。
    “哎,不必多礼。救人于危难之际是人的本分,况且张公大才无量,日后必成大气,到时候还望张公关照一下我这不成器的儿子。”
    “若是如此,我必当尽力。但在我看来,翔弟以后的成就恐怕会在我之上。”
    张煌言此句倒并非客套话。若是在治世,自己断无可能被这个天赋、勤奋均不如自己的人所超越。但在乱世,所有的才华与辞藻都会变成一张废纸,只有有能力顺势前行甚至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的人才会有生存的空间。而在这一点上,自己不如苏翔。
    “张公太抬举犬子了。”苏文胜笑了笑,将头转向南面,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只见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皇天庇佑,我们苏家又平安度过了这一年。母上大人依旧身体安康,宽儿在前线平安撤下来还挣了军功,翔儿年方十七便险些中举,还结识了张公、李小姐二位贵人。至于我,官运平稳,家庭安康,夫复何求啊。希望来年我们苏家也能如今年一般,平平安安。也祝张公能高中状元,李小姐可以觅得情郎,文茂弟生意红红火火。干!”
    一桌七人,除了手脚不便的老太太都举起了酒杯,干下了手中这半碗黄酒。平时苏宽在时,总能与父亲一同痛饮。如今苏宽出征在外,苏文胜自然也不会忘了自己的长子,又倒了一整碗酒,朝东北方向一饮而尽。不知在杏山修整的苏宽,能不能感受到这千里之外的思念。
    “吃饭!我不许你们任何一个人饿着肚子迎接新年。”
    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可以让一家人抛弃掉所有烦恼。因为无论如何,自己和家人都能围坐在桌子旁边,唠着家常,吃着平时吃到、吃不到的丰盛菜肴。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所谓的烦恼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危机。雪中不能没有炭,但锦上真的一定要有花吗?
    一顿饭吃得所有人心满意足。对于妻子的手艺,苏文胜十分自信。当年在扬州,自己有幸结识这位女孩。虽然她家境并不好,长得也不算漂亮,但她的细致、体贴、贤惠还是打动了自己的心。二十年来,自己在官场两起两落,妻子都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自己左右。陪自己一起吃苦,和自己一起享福。如今自己过了不惑之年,虽然没能干出大的成就但却有一个如此和睦、温馨的家庭,都是妻子的功劳。
    想到这,苏文胜瞥了一眼正在吃饭的妻子。该说不出所料还是哭笑不得呢,妻子还在用一股奇怪的略带鄙视的目光看着正在和苏翔聊得兴起的李君欣。自从儿子第一次把这个天仙般的女孩带回家开始,妻子就一直对她心有厌烦。在妻子看来,她活似一个丝毫不懂礼义廉耻的风尘女子。而自己的儿子却被她迷得神魂颠倒,越陷越深。对于这件事,苏文胜很是头疼。三天前,自己还和儿子、妻子进行过三方会谈,其结果却是未能达成任何一致,三人不欢而散。现在他只能希望对方别走了眼看上自己的傻儿子,虽然这样对儿子可能有些打击,但至少能为这个家省去许多麻烦。
    “哥哥也不必太过挂念宽儿,那孩子吉人自有天相。这洪承畴送了那么多部队,可唯独宽儿的上司懂得跑路,依我看,他是跟了个好上司啊。”
    苏文胜的一声叹气引来了弟弟与之无关的安慰,搞得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尴尬地笑了笑。说到苏宽的前途,自己与弟弟的看法还是相同的:保命第一,效力第二。这倒不是说希望他贪生怕死,如若国家主清国明,上下一心,那样哪怕自己的儿子为国牺牲,他也会引以为傲。只是如今的大明,君王骄躁,官僚腐败,已是病入膏肓,这样的国家,儿子若是为之丧命,实在不太值得。当年弟弟随孙督师入陕剿匪,连战连捷,打得李自成只剩一十八骑,钻入秦岭山沟。弟弟虽然失去了一条腿被迫退伍,也觉得高兴、值得。可后来,本来立了大功的孙传庭被皇上一纸诏令关入大狱,本来只能坐以待毙的李自成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喘息时间。最终的结果就是闯逆再次横行豫陕大地,之前孙洪二人的成果全部荡然无存,弟弟也因此心灰意冷,不再关注国事。那种眼看着自己用血汗累积的成果被自己人轻易摧毁时的绝望,弟弟至今没有走出来。而作为他的哥哥,苏文胜却无能为力,只能让儿子不要走上他叔叔的老路。只是宽儿现在报国之心正热,父亲说的话,他又怎么听得进去?
    报国之心正热的不止有宽儿,坐在对面那位张煌言张公子,也是其中之一。经过十几天的相处,自己看到了这个年轻人心中燃烧着的爱国热忱,如同一把双刃剑,悬挂在他的心中。在苏文胜看来,这种有才华、有热情的年轻人正是大明起死回生的最后希望。可在剑的另一面,是权贵的排挤、利益的损失和仕途的坎坷。这孩子在今后能不能既守住这颗初心,又能够攀升至高位,着实令人难以预测。而可以预测的是,如果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最终没能成功,那么大明,也就该寿终正寝了。
    至于二儿子苏翔,还未及冠的他如今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在他的眼里只有读书、做官,然后娶眼前这个女孩子。社稷与百姓什么的,暂时还与他无关。苏文胜隐约希望翔儿最终不要成为一个忠臣,就算有一天天下真的易主,苏家的香火也还是要延续下去。自己和宽儿注定会将一生献给大明,到那时,翔儿就成了家里唯一的希望。况且在乱世,做一个贰臣比做忠臣要轻松很多。这种违背礼法的事情,他只能在心里想想,哪怕是和妻子儿子交流也是不敢的。话说回来,究竟是什么时候,自己开始有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了呢?
    在觥筹交错之间,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除夕夜的星星格外的多,围绕着残缺不全的月牙身边,就像要把它啃干净似的。桌上的饭菜全部见了底,所有人对这顿年夜饭都赞不绝口。苏文胜将小酒坛里剩下的佳酿一饮而尽,宣布年夜饭的结束。紧接着,邻家富户院里传来一阵鞭炮声。在这个火药紧缺的年代,已经没有多少家庭能在除夕夜放炮仗,大都是用民间土方,制一些不太像的土炮。苏文胜作为县令,用官炮不舍,用土炮掉面,于是干脆就不放了。幸亏两个孩子都长大了,记得他们小时候,可是一个劲追着自己要炮仗的。


    IP属地:北京3楼2018-05-03 19:11
    回复
      年夜饭结束后,大家各自散开。苏文胜和弟弟、张煌言在前厅讨论,苏翔和李君欣则坐在后堂小院的石凳上,一起望着星空。至少李君欣是这样,至于苏翔,更多时候是在看面前的女孩。一个月前,苏翔在沧州遇到了这个被当地流氓所纠缠的女孩,想着自己也算习过五年武功,此刻正是出手之时,于是一个箭步拦到流氓和女孩之间,拔刀欲战。哪知六个流氓纷纷亮出砍刀,打算手刃这个不识趣的毛孩。当时已是夜里,街上哪里还有他人?只能硬着头皮上。谁知身后的女孩抽出一柄长剑,先手了结一个流氓。那场战斗没有人死亡,女孩一个人击倒四个成年男子,另外两个则被自己处理,这便是两人的初遇。在此后的日子中,苏翔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从辽东来关内避难的女孩,她的学识、武艺、观念无不在吸引着自己。苏翔推测,她应当是某位原先任职于辽东的官员之女,父亲大概率是被崇祯下狱或是战死。所以自己应该尽力为她营造家的氛围,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而这一个月,看得出李君欣过得很高兴,对关内的一切都有着一股别样的新鲜感,这让苏翔很是欣慰。如今,三人已经约定好共赴京师,见一见大明的都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翔打算在那里,向李君欣坦白心意。在那之前,要赢得足够多的好感。
      “关内的星星,好像比辽东的还要亮。”李君欣后仰着身子,用略带遗憾的口气道,“不过这里的灯火太多了,星星的光都照不到地上。”
      “灯火代表着繁荣,如果灯火的光暗淡了,星星再亮,人们也会觉得孤单。”苏翔站起身,吹灭了桌子上的蜡烛,“只要这些灯火不会打扰到人们生活的话。况且说到底,灯也是为了能更好的生活才点燃的。”
      “只是不知道,灯里面的蜡烛还能烧多久。我觉得这根蜡烛,就要燃尽了呢。”李君欣收回目光,看向只剩下短短一截的蜡烛和围绕着它的烛灰,摇了摇头。
      “会有人添蜡的。”苏翔笑了笑,宽慰道,“人多力量大,不会让它烧完的。”
      “是吗?”李君欣盯着蜡烛,不知道心里想着些什么。几次欲言又止后,她抬起头来,叹了口气道:
      “是人多力量大,还是飞蛾扑火,恐怕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了吧。”
      “一个人通过奋斗,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天下人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相信也能改变天下的命运。就像你,冒着生命危险闯入关内,不就改变了被异族统治的命运吗?”
      对于李君欣的过去,苏翔几乎一无所知,只能凭借仅有的信息和推测说出这段话。他一直坚大明还有希望,这一点和哥哥苏宽是一样的。他喜欢静海城,喜欢现在的生活,希望现在的生活能够持续下去,而这种生活是建立在大明还存在的基础之上的。就算它的统治再腐败,也比天下大乱要强很多吧。况且它还有机会,只要能够稳定住局势,缩减地方税赋,处理好土地兼并和贪腐问题,那么无论是李自成还是皇太极,都没有办法从外部攻破它。为了这个目标,为了守护平静的生活,自己要考试,要做官,做一个像张居正那样的大官、贤官,维护天下的稳定与和平。这个八年前就立下的志向,就算最终不能完成,也会一直指引着自己前行。
      “我来关内可不是为了改变被异族统治的命运。”李君欣犹豫片刻,缓缓说道,“是为了改变——再嫁的命运。”
      这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砸在苏翔头上,将他运转的思维砸得一丝不剩。李君欣似乎早就预料到对方的反应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
      “我十三岁那年,就被父亲定了婚事,嫁给一个蒙古人做妻子。那个蒙古人已经三十多岁了,长相粗野还没有文化,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但是,那个人是科尔沁部的贵族,他看上了我,父亲没有办法拒绝。于是我就嫁到了科尔沁,作为那个人的妻子。在部落里的三年,我几乎没有说过话,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哑巴。那个人起初对我还很有兴趣,后来因为我冷淡的态度,就开始宠爱自己的侧室,和我之间只求相安无事,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三年后,他在一次狩猎中坠马而亡,那时我没有丝毫的悲伤,甚至有些喜悦。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小叔可以娶寡嫂。在那个人死后,他的弟弟便开始纠缠我。我实在忍受不住,便准备出逃。后来,他的弟弟被叫去攻打锦州,我便趁机逃出科尔沁,跟随一拨马匪进入关内。跟着他们在天津卫过了几天,再之后就是在沧州遇到你。一直以来没有告诉你我的过去,在这里说声抱歉。”
      之后的事情,苏翔就不太记得了,只记得那天晚上,自己辗转反侧,直到半夜才入睡。他万万没想到,李君欣是有过丈夫的,而且是私自从丈夫的家中逃出来。虽然自己并不在乎,但父亲、母亲又怎么能会接受这样一个女孩做他们的儿媳?一旦发生这种事情,那便是一个家族的耻辱,这让本来脸上就愁云遍布的苏翔更加烦恼。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晚上除了苏奶奶,整个县令府无人入眠。即使明天一早,三人就要前往京师,需要养精蓄锐。


      IP属地:北京4楼2018-05-03 19:12
      回复
        第二天卯时,张煌言准时起床,将早就打点好的行李放到院子里。从江南带过来的行李大多被匪兵所截,万幸的是自己最宝贝的几本书还留在身边。一个月一来,自己受了苏家太多的照顾,纵使苏县令有帮助儿子的私心在,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也足以让自己没齿难忘。昨晚,与苏县令的彻谈让他的心中多了一份疑虑,此番进京,他要用双眼看看大明的朝廷,看看苏县令所言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然而即使真如苏县令所说,自己忠于大明的决心也不会有半点改变。
        太阳升起来了,因为是春节,静海县的驿站前并没有人。由于国家要打仗,稍微能跑的马都被征收,留给驿站的就只剩些老弱病残。就这样,驿站的费用倒比此前贵了不少。县令夫妇与苏铁匠一道,送三位青年进京。虽是离别,但六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着欣喜与期待。崇祯十五年的钟声早已敲响,三位少年还不知道,在这一年他们会有怎样的经历。他们只知道,此刻的自己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还等着他们去拯救。
        “我想问你一件事。”正午,马车按照计划抵达天津卫,三人在此修整就食。苏翔鼓起勇气,将憋了一上午的问题对李君欣问了出来:
        “也不一定非要回答。就是我昨晚想了想你说的话,你说你的前夫是科尔沁贵族。我虽然没去过大漠,但我知道蒙古贵族是不可能娶一个普通的汉人女子做正妻的。况且你说你对他很冷淡,他就开始宠爱侧室,可这个时候为什么你们还能相安无事?你之前说是和父母失散,现在又说是为了抗婚。可我还是觉得——”
        “觉得我在骗你?”苏翔挣扎着说出这段话时,李君欣一直在用微笑来回应。一瞬间,苏翔感觉昨晚那些矛盾的地方,都是她故意说给自己听的。只见李君欣收敛起笑容,用一种冰冷而严肃的口吻道:
        “有些事,我觉得也应该让你知道了。我之所以被迫嫁给蒙古贵族,是父亲的要求,目的想要以此拉拢科尔沁部落。那个人没有冷落我的原因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他的弟弟,应该也不是喜欢我,而是想依靠我,拿到科尔沁可汗的位置,毕竟我是满洲皇帝皇太极的嫡长女,爱新觉罗马喀塔。”
        同一时间,在杏山,苏宽将刚刚巡逻时发现的斥候尸体上的信件呈递给吴三桂。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位三关总督,关宁铁骑的执掌者。这位青年将领面目清秀却显得老成持重,他可能不是个好臣子,但毫无疑问是个好上司。一个时辰前,那位弥留之际的斥候告诉自己,一定要将这封求援信亲自交到吴三桂手上,现在自己做到了。可这封信,真的能够起作用吗?
        吴三桂冷笑了一下,左手举到半空时突然瞥了一眼苏宽,问道:
        “你觉得,本帅该不该去救洪承畴?”
        苏宽半跪在帐下,眼珠不停地转动,片刻后才到:
        “我认为,洪帅身陷重围,实南脱身,万一鞑子围城打援,我军必有不可承受只损失。不如派遣一对轻骑,骚扰敌人后路一并侦查,再做打算。”
        “你的想法与本帅倒是不谋而合,本帅看你武艺不错也有谋略,正好突围时阵亡了一名亲兵队正,我看你很适合补这个缺,你意下如何啊?”
        “谢大帅提拔,我愿意誓死效忠大帅以报知遇之恩。”
        走出营帐后不久,苏宽便一拳锤在地上。如果再让自己选一次,自己宁愿随洪承畴战死在松山,也好过随吴三桂突围出来。只是每当此时,他就会想到远在静海的父母、弟弟,家国之间,实难抉择。


        IP属地:北京5楼2018-05-03 19:12
        回复
          下一章随缘更新,希望回复的时候不要被认定为是坟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03 23:02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5-03 23:1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5-04 13:41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8-14 2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