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是秋、冬季更换季节,气温表现既有秋季,又有冬季气温特点,且时常会受到冷空气南下影响,可出现温度骤降。这一季节不仅仍可发生肠道传染病,又易受到呼吸道传染病病原感染发病,应注意预防。
病毒性腹泻(又称为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柯萨奇肠道病毒、星状病毒和诺瓦克病毒等。潜伏期常见数小时至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临床类型可表现为呕吐型和肠炎型两种,肠炎型严重者易出现脱水。病毒性腹泻好发季节在秋末初冬。感染对象以幼儿、学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传播感染,易在幼托、学校出现暴发。预防措施上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培养饭前饭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婴儿提倡母乳喂养。一旦出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医治疗。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泪、流涕、四肢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暴发。每年冬季有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在冷暖交替季节,易发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目前正值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之机,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体弱者等对象可应用流感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如出现类流感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
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各年龄组人群对甲、戊肝均易感,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甲、戊肝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每年冬春季为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好发季节;根据本市对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监测,市民食用生、半生海、小水产品(如毛蚶等蚶类食品),食用无证食品,个人卫生习惯差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预防上应注意平时或节假日或外出旅游应注意食品卫生,不要食用生、半生海小水产品,尤其蚶类水产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甲、戊肝发生。也可采取免疫接种甲肝疫苗预防。
除注意上述疾病预防外,十一月份正值毛蚶类水产品上市季节,望市民注意不要食用毛蚶类水产品,谨防甲肝发生。此外,这一季节温差变化大,仍应注意对感冒的预防,患有哮喘、老慢支、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疾病复发。
中国消毒联盟 www.xiaodu-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