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洛兰手中飞舞的笔一滞,自从上周转到十二班,这已经是数不清第几次听到这种话了。
白晓沐是一个同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处中上游,在洛兰的印象中,他好像没什么朋友,在男生中也是如此。
“听说昨天他去十八班,又被王总看到了。”一个女生神秘兮兮地对周围的人说,“王总下了死命令,说他要是再去十八班找人闲聊一些和学习无关的废话,发现一次就别再来学校了,还和十八班的人打了招呼。”
“王总怎么使唤得了十八班那群人?”“白晓沐去十八班干什么?我看他每天都去啊!”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洛兰的笔又一次停下了,她最讨厌这种事,随即把注意力又集中在数学题上。
那个女生似乎很享受这种状态,仿佛自己成了明星,正在接受把她围的水泄不通的记者们的采访。她清了清嗓子,“不知道了吧,王总和十八班班主任是大学同学,铁哥们儿,我听说当天十八班就加了一条班规:发现谁再和白晓沐闲聊,每天多写一套文综。他们班班主任张挺是出了名的严,这下白晓沐可没地方去了,在十八班估计要人人喊打呢!至于他天天去干什么,我可是费了无数心思,千辛万苦通过各种渠道才打听到的。”
“是什么呀?快说啊!别吊人胃口了,”一个男生见她没说话了,连忙追问,“难道是专程去谈情说爱的?”
女生突然笑了,笑的很不屑,“就他那个样子,谁会和他谈情说爱啊,也只有十八班那帮饥不择食的人了。不过他还真不是做那事儿去的,毕竟别人又不是次次只找同一个人,相反,别人干的可是十成十的正事儿呢!”
“啥正事儿啊,你倒是快说啊!”
女生带着一些同情和嘲笑的味道说:“他去和别人谈论历史、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什么乱七八糟的鬼东西去了!”
可能她的声音有点大,独自坐在最后一排的白晓沐持笔的右手似乎抖了抖,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他也很清楚,班上的人围在那个女生旁边,十有八九又在说他的事。
“哈哈哈哈…”
洛兰放下笔揉了揉眉心,又是这样,她完全不理解为什么每次他们都笑得那么开心。
这时班主任突然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便飞快的坐回原位,从一旁的书箱翻出几本书来。没过多久,上课铃也响了。
洛兰抬起头看了看黑板,上面写着:“高考倒计时:40天。”她又转头看了看白晓沐,白晓沐在看黑板,又像是在看她。她连忙转了回去。
白晓沐好像真的安分了很多,每天都认真听课,也没再去过十八班“指点江山”,只是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孤僻,也没人愿意和他打交道。奇怪的是,洛兰注意到每天下午他都是踩点到校,脸上似乎还有些泛红。
洛兰或许可能真的会相信白晓沐“改邪归正”了,如果她没去学校附近的那家火锅店吃那顿午餐。
那天她和一个初中的闺蜜联系到了,那个女孩初中毕业就随家人去了广州,那段时间因故回本地,便与她约在那里吃火锅。
洛兰最后一节是体育课,所以早早到了火锅店,它开在一条巷子深处。女孩还没有到,她便拿起菜单,思索着闺蜜的饮食爱好和忌口之物,准备下单。然而单子还没递出去,女孩突然打来电话,说上午得到消息,她外祖母病危了,她要立刻回广州,并再三表达歉意,同时邀请她高考后去广州玩。
洛兰表示了一下关心,并以要询问父母的意见婉拒了。她听到了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的声音,女孩那时不在火车上,恐怕也到了火车站了。
既来之,则安之。洛兰顺势就吃起了火锅。之所以选择吃火锅,是因为两人都对辣情有独钟。
只是她没开动多久,突然发现白晓沐坐在她后桌,背对着她。坐在他对面的女孩,穿着校服,看起来应该是十八班的学生。两人有说有笑,谈的话题却是很广泛,有政治时事,有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有最新的军事武器,还有古代君王的得失,文人墨客的奇闻趣事,甚至上世纪的流行歌曲,或者经典的戏剧…
洛兰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而后桌的二人似乎谈的很投机,忘记了时间。洛兰听的也很投入,除学习外她很少对别的事物也表现得这么有兴趣。奇怪的是这么长时间,除了工作人员询问过洛兰几次,流露出不耐烦的意思,居然没有其他人打扰他们,两人谈了这么久,居然都是那么正经的话题。
直到洛兰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她设的闹钟——她最爱的一首歌,韵律很美。用来提醒她赶紧起床,不然要迟到了。
洛兰心中一惊,立刻从口袋中抽出手机,关掉了闹钟,偷偷转头去看白晓沐的反应。
但如此近的距离,白晓沐当然听到了这独特的声音,也转头去看是什么情况。
然后两人的视线正好撞在一起,奇怪的是,洛兰在他的眼中,除了惊讶和一丝尴尬,没有别的东西。
此时白晓沐的手机也响了,应该也是午睡的闹钟?
白晓沐转身过去,想拿起放在桌上的手机,但闹钟已被对面的女孩关掉了。
洛兰只听见女孩说了一声“明天见”,女孩便起身离开了。
白晓沐又一次转过身去看洛兰,却不是恼怒地指责,而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然后也起身离开了。
没听错的话,应该是“该走了。”
洛兰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五分钟。而白晓沐正低头看笔记,右手的笔有规律地晃动,如一只跳着舞的精灵。
因为洛兰的成绩很好,在学校十分听话,加上又是初犯,王总只是看了她一眼,又叫她下次注意些,便未追究什么了。
日子还是和往常一样,洛兰中午已经不回家了,午餐、午睡都在学校解决,全身心都投入在学习上。
只是课余之时,仍能听到聒噪的闲聊,仿佛已经是是同学们缓解压力的方式。
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她不是没找过那些以此为乐的人,让她们安静一些,但得到的只是敷衍的回应,和变本加厉的聒噪。
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高考结束后,同学们相约在酒店做离别宴,老师们也受邀参加。洛兰与几位老师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白晓沐坐在无人的小沙发上,同学们的脸有些陌生。
酒过三巡,班主任提议,每个同学给其他同学写一张明信片,以作留念。他会在不偷看的前提下,用信封装好,分别寄到同学们家中。洛兰想了想,选了一张纯白的明信片,上面只写了一句话。
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几个月后,洛兰收到了一张兰色的明信片,字很好看,内容很少,只有一句话。
一、白晓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二、洛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三、文中多次提到“笔”,有什么用意?
四、白晓沐与十八班的女孩是什么关系?你从哪里的出的结论?
五、白晓沐在乎同学们的反应吗?从何得知?
六、白晓沐的脸为什么会泛红?
七、白晓沐与女孩常去火锅店吗?火锅店实质上代表什么?从何得知?
八、白晓沐的闹钟是用来干什么的?
九、洛兰对白晓沐的感觉如何?白晓沐呢?为什么?
十、文中多次重复“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是什么意思?如何分析?
十一、文尾白晓沐给洛兰的明信片写了什么?
十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十三、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这篇文章单纯是我,有感而发,有兴趣的吧友可以进来感受一下,再看看问题,读懂了多少。
如果有人质疑我有什么资格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明明对了还说错,什么,十一级大水比的话一句都不能信,这种事我也无话可说。放在这里只是留个纪念,毕竟曾经是我放不下的地方。
QQ1624046262 有想讨论的可以加我 贴吧不怎么用(当然我觉得是没有的)
顺便85求不删,蟹蟹!@狱檀 咳,让小檀檀感受一下xxx
洛兰手中飞舞的笔一滞,自从上周转到十二班,这已经是数不清第几次听到这种话了。
白晓沐是一个同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处中上游,在洛兰的印象中,他好像没什么朋友,在男生中也是如此。
“听说昨天他去十八班,又被王总看到了。”一个女生神秘兮兮地对周围的人说,“王总下了死命令,说他要是再去十八班找人闲聊一些和学习无关的废话,发现一次就别再来学校了,还和十八班的人打了招呼。”
“王总怎么使唤得了十八班那群人?”“白晓沐去十八班干什么?我看他每天都去啊!”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洛兰的笔又一次停下了,她最讨厌这种事,随即把注意力又集中在数学题上。
那个女生似乎很享受这种状态,仿佛自己成了明星,正在接受把她围的水泄不通的记者们的采访。她清了清嗓子,“不知道了吧,王总和十八班班主任是大学同学,铁哥们儿,我听说当天十八班就加了一条班规:发现谁再和白晓沐闲聊,每天多写一套文综。他们班班主任张挺是出了名的严,这下白晓沐可没地方去了,在十八班估计要人人喊打呢!至于他天天去干什么,我可是费了无数心思,千辛万苦通过各种渠道才打听到的。”
“是什么呀?快说啊!别吊人胃口了,”一个男生见她没说话了,连忙追问,“难道是专程去谈情说爱的?”
女生突然笑了,笑的很不屑,“就他那个样子,谁会和他谈情说爱啊,也只有十八班那帮饥不择食的人了。不过他还真不是做那事儿去的,毕竟别人又不是次次只找同一个人,相反,别人干的可是十成十的正事儿呢!”
“啥正事儿啊,你倒是快说啊!”
女生带着一些同情和嘲笑的味道说:“他去和别人谈论历史、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什么乱七八糟的鬼东西去了!”
可能她的声音有点大,独自坐在最后一排的白晓沐持笔的右手似乎抖了抖,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他也很清楚,班上的人围在那个女生旁边,十有八九又在说他的事。
“哈哈哈哈…”
洛兰放下笔揉了揉眉心,又是这样,她完全不理解为什么每次他们都笑得那么开心。
这时班主任突然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便飞快的坐回原位,从一旁的书箱翻出几本书来。没过多久,上课铃也响了。
洛兰抬起头看了看黑板,上面写着:“高考倒计时:40天。”她又转头看了看白晓沐,白晓沐在看黑板,又像是在看她。她连忙转了回去。
白晓沐好像真的安分了很多,每天都认真听课,也没再去过十八班“指点江山”,只是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孤僻,也没人愿意和他打交道。奇怪的是,洛兰注意到每天下午他都是踩点到校,脸上似乎还有些泛红。
洛兰或许可能真的会相信白晓沐“改邪归正”了,如果她没去学校附近的那家火锅店吃那顿午餐。
那天她和一个初中的闺蜜联系到了,那个女孩初中毕业就随家人去了广州,那段时间因故回本地,便与她约在那里吃火锅。
洛兰最后一节是体育课,所以早早到了火锅店,它开在一条巷子深处。女孩还没有到,她便拿起菜单,思索着闺蜜的饮食爱好和忌口之物,准备下单。然而单子还没递出去,女孩突然打来电话,说上午得到消息,她外祖母病危了,她要立刻回广州,并再三表达歉意,同时邀请她高考后去广州玩。
洛兰表示了一下关心,并以要询问父母的意见婉拒了。她听到了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的声音,女孩那时不在火车上,恐怕也到了火车站了。
既来之,则安之。洛兰顺势就吃起了火锅。之所以选择吃火锅,是因为两人都对辣情有独钟。
只是她没开动多久,突然发现白晓沐坐在她后桌,背对着她。坐在他对面的女孩,穿着校服,看起来应该是十八班的学生。两人有说有笑,谈的话题却是很广泛,有政治时事,有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有最新的军事武器,还有古代君王的得失,文人墨客的奇闻趣事,甚至上世纪的流行歌曲,或者经典的戏剧…
洛兰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而后桌的二人似乎谈的很投机,忘记了时间。洛兰听的也很投入,除学习外她很少对别的事物也表现得这么有兴趣。奇怪的是这么长时间,除了工作人员询问过洛兰几次,流露出不耐烦的意思,居然没有其他人打扰他们,两人谈了这么久,居然都是那么正经的话题。
直到洛兰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她设的闹钟——她最爱的一首歌,韵律很美。用来提醒她赶紧起床,不然要迟到了。
洛兰心中一惊,立刻从口袋中抽出手机,关掉了闹钟,偷偷转头去看白晓沐的反应。
但如此近的距离,白晓沐当然听到了这独特的声音,也转头去看是什么情况。
然后两人的视线正好撞在一起,奇怪的是,洛兰在他的眼中,除了惊讶和一丝尴尬,没有别的东西。
此时白晓沐的手机也响了,应该也是午睡的闹钟?
白晓沐转身过去,想拿起放在桌上的手机,但闹钟已被对面的女孩关掉了。
洛兰只听见女孩说了一声“明天见”,女孩便起身离开了。
白晓沐又一次转过身去看洛兰,却不是恼怒地指责,而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然后也起身离开了。
没听错的话,应该是“该走了。”
洛兰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五分钟。而白晓沐正低头看笔记,右手的笔有规律地晃动,如一只跳着舞的精灵。
因为洛兰的成绩很好,在学校十分听话,加上又是初犯,王总只是看了她一眼,又叫她下次注意些,便未追究什么了。
日子还是和往常一样,洛兰中午已经不回家了,午餐、午睡都在学校解决,全身心都投入在学习上。
只是课余之时,仍能听到聒噪的闲聊,仿佛已经是是同学们缓解压力的方式。
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她不是没找过那些以此为乐的人,让她们安静一些,但得到的只是敷衍的回应,和变本加厉的聒噪。
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高考结束后,同学们相约在酒店做离别宴,老师们也受邀参加。洛兰与几位老师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白晓沐坐在无人的小沙发上,同学们的脸有些陌生。
酒过三巡,班主任提议,每个同学给其他同学写一张明信片,以作留念。他会在不偷看的前提下,用信封装好,分别寄到同学们家中。洛兰想了想,选了一张纯白的明信片,上面只写了一句话。
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几个月后,洛兰收到了一张兰色的明信片,字很好看,内容很少,只有一句话。
一、白晓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二、洛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三、文中多次提到“笔”,有什么用意?
四、白晓沐与十八班的女孩是什么关系?你从哪里的出的结论?
五、白晓沐在乎同学们的反应吗?从何得知?
六、白晓沐的脸为什么会泛红?
七、白晓沐与女孩常去火锅店吗?火锅店实质上代表什么?从何得知?
八、白晓沐的闹钟是用来干什么的?
九、洛兰对白晓沐的感觉如何?白晓沐呢?为什么?
十、文中多次重复“白晓沐真是个奇怪的人啊”是什么意思?如何分析?
十一、文尾白晓沐给洛兰的明信片写了什么?
十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十三、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这篇文章单纯是我,有感而发,有兴趣的吧友可以进来感受一下,再看看问题,读懂了多少。
如果有人质疑我有什么资格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明明对了还说错,什么,十一级大水比的话一句都不能信,这种事我也无话可说。放在这里只是留个纪念,毕竟曾经是我放不下的地方。
QQ1624046262 有想讨论的可以加我 贴吧不怎么用(当然我觉得是没有的)
顺便85求不删,蟹蟹!@狱檀 咳,让小檀檀感受一下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