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觉经》背景介绍
1、伪经
扶风-吴穗琼:开题前先讲一下,这部经有被归为伪经的说法。所谓伪经,主要指不是佛陀亲口所讲。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义理完全违背佛陀三法印的。另一类是合三法印,却在印度古籍里找不到出处的。
本《圆觉经》有时被一些人称为伪经,指的是第二类,在印度文本里找不到出处。这个交给学者去研究,我们作为禅人,因为它后来成了宗门大德多推荐的书,更关键的是它里面的内容,合三法印,更合宗门何处惹尘埃的性相不二,所以扶风老师亦推荐大家学习《圆觉经》。
好,现在介绍这部《圆觉经》。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首见于佛陀多罗的译本,有《疏》记载“羯湿弥罗三藏法师佛陀多罗,长寿二年(693)龙集癸巳,持于梵本方至神都,于白马寺翻译”。这些交待一下就可以了,大家可以百度找到。
2、手指与月亮
学经,跟扶风老师学经,名词不重要,现在网络发达,大家有不明白的,自己百度一下就可以了。我希望大家,能随着文字,真正印心。我是学哲学出身的,哲学讲究自肯。所谓的自肯,就是一些常识性的,基本的原理,是人人一样的。如饿了要吃,急了要拉,一些人人自明,不需要别人证明的东西。
经典是指月之指,手指是别人的,不是自明的。但当你看到月亮时,那个是自明的。
3、宗密与《圆觉经》
这部《圆觉经》,主要得益于唐代的圭封宗密,他的《禅源诸诠集都序》我们群里已经学习过的。宗密开始专修华严,后期以这部圆觉取代华严,并写了好几大部圆觉经的注解。《圆觉经》的流传,主要源于宗密的大力推广。
我们的学习,亦以宗密的《圆觉经大疏》为注释本。大方广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唐 宗密述)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6/T39n1795.pdf(中華電子佛典協會)86页
各位收藏一下,这是我选用的中华佛典协会的电子版本。
4、内容简介与学习方法
全经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所提出的问题,文殊菩萨引出如何返回佛陀清净因地的问题后,后面的十位菩萨各自提出更详细的下手方法。最后一位是问经名的。
那我们注册学员有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认两名菩萨的问题,到你们组时,必须研读宗密的《圆觉经大疏十二卷》
一组:普贤菩萨、威德自在菩萨
二组:普眼菩萨、辩音菩萨
三组:金刚藏菩萨、净诸业障菩萨
四组:弥勒菩萨、普觉菩萨
五组:清净慧菩萨、圆觉菩萨
讲到那章时,负责的组要把名词或章节内容熟悉,在课堂中回答我问题。
大家上课时,汉典网zdic.net是必备工具,收藏一下。读经的同时,亦把古文顺带加强了。
二、经文学习
好,今天只学习开经第一段,
【圆觉经 唐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1、果地说法
扶风-吴穗琼:经文都是佛陀的弟子,在佛陀离世后,对他的言行的记录。所以一般经开头,都会有:佛陀哪天、在哪里、和谁谁、为什么给我们讲的。所以经开头都叫“如是我闻”。
扶风-吴穗琼:有说这部经是伪经的,其中一个原因,一般经都有时间地点,指佛陀在印度活动的地点。而这部经开始就讲佛在果地说法。
橘桔:什么叫果地?
扶风-吴穗琼:因地,果地,是相对一组概念。用出发点与到达点,大家可能好理解。
xstar:是不是就是指在他方世界,或者是说在肉眼看不到的空间?
扶风-吴穗琼:也可以说是在成佛的地方。站在凡夫位,果地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2、因地、果地
扶风-吴穗琼:这里的因地、果地,如北京与上海,在北京的人说因地(出发地)是北京,果地(到达地)是上海;而在上海人眼中,因地(出发地)是上海,果地(到达地)是北京。故在凡夫位,因地是凡夫无明,果地是佛净土;而在佛菩萨位,因地则是清净性海,果地是初阶菩萨发心行处。
扶风-吴穗琼:因为佛经有两大类,看着互相矛盾的,后来就分为因地说法,果地说法。给一些不明白的人方便说的,假相说止小儿啼;对明白人则究竟说,性上说接引上机。
3、因地法行
鸿军:文殊菩萨引出如何返回佛陀清净因地的问题。到了果地,为啥还要回去?
扶风-吴穗琼: 后面经文的【因地法行】,与我上面果地说法又不一样。这里的因地指佛陀所在地,这是从佛位说的。佛陀因为自身在佛清净地的原因,才有了引导众生从迷返净的诸多佛说。【因地法行】主要强调佛教法的正确性,因为佛是在清净的地方看出来,见着凡夫无明烦恼,才有了教凡夫位的众生修回去的法。
4、性相不二
橘桔:假相说,性上说是什么?
扶风-吴穗琼:性相是学佛的关键,这个不明白,学佛只是自欺欺人。
带着这个问题,一是看我原来讲的《金刚经》,一是在这堂《圆觉经》的课里,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凡佛经,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圆觉经》差不多等于《金刚经》,都是菩萨问佛怎么修到佛那样的清净觉地的。金刚经强调了不住生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以离相为大。圆觉经更是细细地一层层引导如何离染归净。
5、光明觉海
觉慈: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妙啊。
扶风-吴穗琼:觉慈相应了呀,赞叹。
好,这段文字非常美妙的,这是描述佛世界光严清净的文字呀。
【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扶风-吴穗琼:那天呀,佛陀在大光明藏的性海里,深入正定诸受皆息,自然现起。
6、正受
荷叶:婆伽婆,正受是什么意思?
扶风-吴穗琼:婆伽婆是佛陀的另一译名,正受的问题问得好。
江西-Katie:三昧正受是啥?
扶风-吴穗琼:正受,对应的是邪受。这个我喜欢游乐园里的旋转风车,正受邪受不是指哪一个方向,风车上的椅子往什么方向去的都有,往东的,往西的,都对。只要朝着上面的圆心,那个中心点,都朝向着那个中心点的,就是正受。都朝向不执着,朝向离相的,都是正受。
江西-Katie:正受,都朝向不执着,朝向离相的,都是正受。
鸿军:八万四千法门,不同人,不同法门,都是离相。
7、佛无说一法
扶风-吴穗琼:如我在学习《法华经》时讲到的A+B=100。A比众生的,B比喻佛法,如A=20的,B佛法就用80;如众生A执着55的,佛就给45。不要盯着上回佛讲了25,25才是正法,85不是。
扶风-吴穗琼:上回佛是对着一个75的人讲的,比如那人特别贪爱美女的,佛陀对他讲白骨观,给他个25,让他歇下。又有一回佛陀见着一个很小气的33,就教了他67布施。用布施的心,把他的守财心给打开,再有一回又见着一个脾气暴烈的69,就教他慈悲31,用慈悲心感染他软化,把暴烈放下。
扶风-吴穗琼:这就是扶风老师发明的A+B=100,佛讲法四十九年无讲一法,不是佛陀没有讲法,是没有一个法是可以拿来普世适用的。每一个法,都是众生心的变量。佛法B,是众生A的变量。不是佛法有八万四千,只因众生心有八万四千。
静敲敲:100是指什么呢?
ADAM:100就是圆满,开悟吗?
扶风-吴穗琼:不要执着100是什么?是圆满,是开悟,是放下。
鸿军: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宁旭:正受=离相吗?
扶风-吴穗琼:正受,就是离相的一切根尘正用。不是无受,是不起执着分别的根用。
宁波-应奇: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 .
云天:禅者,自觉——圆觉也.
扶风-吴穗琼:好好感受A+B=100,100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佛法是什么,为什么佛法有那么多种。感谢刘丰老师的高维推广,现在我们亦可以提醒大家,不要在一个平面里绕这些问题。不是非好即坏,非邪即正地随意定义。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是多面的。
觉慈:比喻很好。
8、清净觉海
扶风-吴穗琼:好,回来佛陀的世界。
【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扶风-吴穗琼:佛陀所在的那个地方呀,神通大光明藏地,那里是一切所有如来的停留的地方,也是所有众生回归的清净地。
神通、光明、光严、清净,这些都是形容光的,佛地就是光地,就是波地,就是没有生成形质前的信息处。即“藏地”、“觉地”,即性海。
每个众生,不论成佛还是没成佛的,本质都是波性,都是能量态,都是光。众生,只是执着了形质。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力学的坍塌与显现、波粒二相性的显象、暗物质等,这些讲的就是佛性藏海。
鸿军:住持何意?
扶风-吴穗琼:住持,住,停驻;持,在那里。
橘桔:光严是形容光的什么呢?
扶风-吴穗琼:光严,波的形态,在世人的肉眼看上去就是光。不是有光,是频率和谐后,显现的一种轻盈态,在黑关房里80%的人能看到自己的自性光。不是有光,是自己清净了,现出来的一种感觉。光严可以理解为用光去庄严。
宁波-应奇:自性光母光是无相的,闭关暗室看见光应该属于子光,非真自性光,也不离自性.
ADAM:性海,佛性藏海,不懂?
扶风-吴穗琼: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性海无边,指大而含藏一切。
简简:“一切所有如来的停留的地方”老师这句话里的如来是指什么?
扶风-吴穗琼:如来是佛的另一个称号,佛有十个主要称呼,从佛的不同功用去描述命名,“如来”从佛的随意自由出入而言。
9、佛是像皮泥,凡夫是石膏
广州-小龙:“执”是什么?
扶风-吴穗琼:执即粘着,不肯放。
Song:为什么容易执着形质?
荷叶:形质指什么啊?
扶风-吴穗琼:执着,指本来是光的波的信息态的,因为有了贪嗔疾等心念的贪,而由本来自由四散的光,往一个方向去了,这些往一个方向去的光与缘聚合,便现出了形相。
广州-小龙:万物是佛的显现,执呢?
扶风-吴穗琼:小龙我知道你想表达的,万物都是佛的显现,执也是佛现,只是执了就回不去了,用过不能再用。佛显现而用过不留,方才可以随用随有。
宁波-应奇:执着形质,也可以说执着这个身心颠倒的世界为实有,才有后面一句'身心寂灭'。
扶风-吴穗琼:对的,执着了,就如石膏,被固住了,出不去。在轮回里出不去了。
鸿军:如何从形质回到光态.
扶风-吴穗琼:所以学佛,不是学到自己能不死,是学到佛的如如,学到在这个器世间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既现了凡夫身,便是这一期的因果。我们在这因果里,就好好受用,不再结新因,随缘消旧业。
Song:这个光很智能啊。
扶风-吴穗琼:智能,怎么说?佛是橡皮泥,可塑任何你想要的。凡夫是石膏。
10、寂灭才能生生不息
【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扶风-吴穗琼:这么美的世界,不要被扶风老师的光迷住了,那也是比喻,让你们对凡夫的形质,有一个松动。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
扶风-吴穗琼:身心寂灭,不是没有,只是寂,不着。灭的是对生灭的执着,而不是相。不执着生灭了,才能生生不息。
广州-小龙: 需要修,才能身心寂灭吗?还是本自寂灭?
扶风-吴穗琼:本自寂灭,但凡夫执着。寂灭不用修,只是把执着去掉,让寂灭现前。
扶风-吴穗琼:这些解释,看宗密的《圆觉大疏》基本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了。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 凡聖身心取相似異。相皆虛妄當體寂滅。寂滅故平等皆同一 際。即圓覺本際”。宗密指出,凡夫与圣人的身心,看上去不一样,而形质都不过假幻的,本体的性都是当体寂灭的。而在寂来的光的世界一切平等同一,即为圆觉本际了。这个明白性相了,大家就好理解。
荷叶:这个际是什么意思啊?
扶风-吴穗琼:边界。本际,本来的地方。
【不二随顺,于不二境,】
扶风-吴穗琼:这个不二,明白性相了,就知道不二。
11、菩萨名称
【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
扶风-吴穗琼:在这样一个净土里,佛陀与十万大菩萨一起,他们有以下十位,及他们的家属弟子。菩萨的名字,在宗密的疏里也写得很清楚,都不过是借名来表事的,非真有那么一位菩萨存在。“夫聖人無名為物立稱。多依行德。隨宜別標。標立千差皆有所表 ”。简单说就是每一个菩萨名字,代表一类众生行径。
【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扶风-吴穗琼:这些人与佛陀一起,都在三味定中。一起与佛在同一个平等的性海里。三味,平等,这些亦必须在明白性相,及性相不二后,才能理解的概念。不要以凡夫的平常认识,去硬套。
流沙是一段年华:不二是不落于相待?
扶风-吴穗琼:下一节课重复讲《金刚经》时的性相练习,必须先明性相,才知修行方向。不二、相待,这些都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好了,《圆觉经》第一课到此结束。
1、伪经
扶风-吴穗琼:开题前先讲一下,这部经有被归为伪经的说法。所谓伪经,主要指不是佛陀亲口所讲。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义理完全违背佛陀三法印的。另一类是合三法印,却在印度古籍里找不到出处的。
本《圆觉经》有时被一些人称为伪经,指的是第二类,在印度文本里找不到出处。这个交给学者去研究,我们作为禅人,因为它后来成了宗门大德多推荐的书,更关键的是它里面的内容,合三法印,更合宗门何处惹尘埃的性相不二,所以扶风老师亦推荐大家学习《圆觉经》。
好,现在介绍这部《圆觉经》。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首见于佛陀多罗的译本,有《疏》记载“羯湿弥罗三藏法师佛陀多罗,长寿二年(693)龙集癸巳,持于梵本方至神都,于白马寺翻译”。这些交待一下就可以了,大家可以百度找到。
2、手指与月亮
学经,跟扶风老师学经,名词不重要,现在网络发达,大家有不明白的,自己百度一下就可以了。我希望大家,能随着文字,真正印心。我是学哲学出身的,哲学讲究自肯。所谓的自肯,就是一些常识性的,基本的原理,是人人一样的。如饿了要吃,急了要拉,一些人人自明,不需要别人证明的东西。
经典是指月之指,手指是别人的,不是自明的。但当你看到月亮时,那个是自明的。
3、宗密与《圆觉经》
这部《圆觉经》,主要得益于唐代的圭封宗密,他的《禅源诸诠集都序》我们群里已经学习过的。宗密开始专修华严,后期以这部圆觉取代华严,并写了好几大部圆觉经的注解。《圆觉经》的流传,主要源于宗密的大力推广。
我们的学习,亦以宗密的《圆觉经大疏》为注释本。大方广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唐 宗密述)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6/T39n1795.pdf(中華電子佛典協會)86页
各位收藏一下,这是我选用的中华佛典协会的电子版本。
4、内容简介与学习方法
全经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所提出的问题,文殊菩萨引出如何返回佛陀清净因地的问题后,后面的十位菩萨各自提出更详细的下手方法。最后一位是问经名的。
那我们注册学员有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认两名菩萨的问题,到你们组时,必须研读宗密的《圆觉经大疏十二卷》
一组:普贤菩萨、威德自在菩萨
二组:普眼菩萨、辩音菩萨
三组:金刚藏菩萨、净诸业障菩萨
四组:弥勒菩萨、普觉菩萨
五组:清净慧菩萨、圆觉菩萨
讲到那章时,负责的组要把名词或章节内容熟悉,在课堂中回答我问题。
大家上课时,汉典网zdic.net是必备工具,收藏一下。读经的同时,亦把古文顺带加强了。
二、经文学习
好,今天只学习开经第一段,
【圆觉经 唐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1、果地说法
扶风-吴穗琼:经文都是佛陀的弟子,在佛陀离世后,对他的言行的记录。所以一般经开头,都会有:佛陀哪天、在哪里、和谁谁、为什么给我们讲的。所以经开头都叫“如是我闻”。
扶风-吴穗琼:有说这部经是伪经的,其中一个原因,一般经都有时间地点,指佛陀在印度活动的地点。而这部经开始就讲佛在果地说法。
橘桔:什么叫果地?
扶风-吴穗琼:因地,果地,是相对一组概念。用出发点与到达点,大家可能好理解。
xstar:是不是就是指在他方世界,或者是说在肉眼看不到的空间?
扶风-吴穗琼:也可以说是在成佛的地方。站在凡夫位,果地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2、因地、果地
扶风-吴穗琼:这里的因地、果地,如北京与上海,在北京的人说因地(出发地)是北京,果地(到达地)是上海;而在上海人眼中,因地(出发地)是上海,果地(到达地)是北京。故在凡夫位,因地是凡夫无明,果地是佛净土;而在佛菩萨位,因地则是清净性海,果地是初阶菩萨发心行处。
扶风-吴穗琼:因为佛经有两大类,看着互相矛盾的,后来就分为因地说法,果地说法。给一些不明白的人方便说的,假相说止小儿啼;对明白人则究竟说,性上说接引上机。
3、因地法行
鸿军:文殊菩萨引出如何返回佛陀清净因地的问题。到了果地,为啥还要回去?
扶风-吴穗琼: 后面经文的【因地法行】,与我上面果地说法又不一样。这里的因地指佛陀所在地,这是从佛位说的。佛陀因为自身在佛清净地的原因,才有了引导众生从迷返净的诸多佛说。【因地法行】主要强调佛教法的正确性,因为佛是在清净的地方看出来,见着凡夫无明烦恼,才有了教凡夫位的众生修回去的法。
4、性相不二
橘桔:假相说,性上说是什么?
扶风-吴穗琼:性相是学佛的关键,这个不明白,学佛只是自欺欺人。
带着这个问题,一是看我原来讲的《金刚经》,一是在这堂《圆觉经》的课里,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凡佛经,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圆觉经》差不多等于《金刚经》,都是菩萨问佛怎么修到佛那样的清净觉地的。金刚经强调了不住生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以离相为大。圆觉经更是细细地一层层引导如何离染归净。
5、光明觉海
觉慈: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妙啊。
扶风-吴穗琼:觉慈相应了呀,赞叹。
好,这段文字非常美妙的,这是描述佛世界光严清净的文字呀。
【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扶风-吴穗琼:那天呀,佛陀在大光明藏的性海里,深入正定诸受皆息,自然现起。
6、正受
荷叶:婆伽婆,正受是什么意思?
扶风-吴穗琼:婆伽婆是佛陀的另一译名,正受的问题问得好。
江西-Katie:三昧正受是啥?
扶风-吴穗琼:正受,对应的是邪受。这个我喜欢游乐园里的旋转风车,正受邪受不是指哪一个方向,风车上的椅子往什么方向去的都有,往东的,往西的,都对。只要朝着上面的圆心,那个中心点,都朝向着那个中心点的,就是正受。都朝向不执着,朝向离相的,都是正受。
江西-Katie:正受,都朝向不执着,朝向离相的,都是正受。
鸿军:八万四千法门,不同人,不同法门,都是离相。
7、佛无说一法
扶风-吴穗琼:如我在学习《法华经》时讲到的A+B=100。A比众生的,B比喻佛法,如A=20的,B佛法就用80;如众生A执着55的,佛就给45。不要盯着上回佛讲了25,25才是正法,85不是。
扶风-吴穗琼:上回佛是对着一个75的人讲的,比如那人特别贪爱美女的,佛陀对他讲白骨观,给他个25,让他歇下。又有一回佛陀见着一个很小气的33,就教了他67布施。用布施的心,把他的守财心给打开,再有一回又见着一个脾气暴烈的69,就教他慈悲31,用慈悲心感染他软化,把暴烈放下。
扶风-吴穗琼:这就是扶风老师发明的A+B=100,佛讲法四十九年无讲一法,不是佛陀没有讲法,是没有一个法是可以拿来普世适用的。每一个法,都是众生心的变量。佛法B,是众生A的变量。不是佛法有八万四千,只因众生心有八万四千。
静敲敲:100是指什么呢?
ADAM:100就是圆满,开悟吗?
扶风-吴穗琼:不要执着100是什么?是圆满,是开悟,是放下。
鸿军: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宁旭:正受=离相吗?
扶风-吴穗琼:正受,就是离相的一切根尘正用。不是无受,是不起执着分别的根用。
宁波-应奇: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 .
云天:禅者,自觉——圆觉也.
扶风-吴穗琼:好好感受A+B=100,100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佛法是什么,为什么佛法有那么多种。感谢刘丰老师的高维推广,现在我们亦可以提醒大家,不要在一个平面里绕这些问题。不是非好即坏,非邪即正地随意定义。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是多面的。
觉慈:比喻很好。
8、清净觉海
扶风-吴穗琼:好,回来佛陀的世界。
【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扶风-吴穗琼:佛陀所在的那个地方呀,神通大光明藏地,那里是一切所有如来的停留的地方,也是所有众生回归的清净地。
神通、光明、光严、清净,这些都是形容光的,佛地就是光地,就是波地,就是没有生成形质前的信息处。即“藏地”、“觉地”,即性海。
每个众生,不论成佛还是没成佛的,本质都是波性,都是能量态,都是光。众生,只是执着了形质。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力学的坍塌与显现、波粒二相性的显象、暗物质等,这些讲的就是佛性藏海。
鸿军:住持何意?
扶风-吴穗琼:住持,住,停驻;持,在那里。
橘桔:光严是形容光的什么呢?
扶风-吴穗琼:光严,波的形态,在世人的肉眼看上去就是光。不是有光,是频率和谐后,显现的一种轻盈态,在黑关房里80%的人能看到自己的自性光。不是有光,是自己清净了,现出来的一种感觉。光严可以理解为用光去庄严。
宁波-应奇:自性光母光是无相的,闭关暗室看见光应该属于子光,非真自性光,也不离自性.
ADAM:性海,佛性藏海,不懂?
扶风-吴穗琼: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性海无边,指大而含藏一切。
简简:“一切所有如来的停留的地方”老师这句话里的如来是指什么?
扶风-吴穗琼:如来是佛的另一个称号,佛有十个主要称呼,从佛的不同功用去描述命名,“如来”从佛的随意自由出入而言。
9、佛是像皮泥,凡夫是石膏
广州-小龙:“执”是什么?
扶风-吴穗琼:执即粘着,不肯放。
Song:为什么容易执着形质?
荷叶:形质指什么啊?
扶风-吴穗琼:执着,指本来是光的波的信息态的,因为有了贪嗔疾等心念的贪,而由本来自由四散的光,往一个方向去了,这些往一个方向去的光与缘聚合,便现出了形相。
广州-小龙:万物是佛的显现,执呢?
扶风-吴穗琼:小龙我知道你想表达的,万物都是佛的显现,执也是佛现,只是执了就回不去了,用过不能再用。佛显现而用过不留,方才可以随用随有。
宁波-应奇:执着形质,也可以说执着这个身心颠倒的世界为实有,才有后面一句'身心寂灭'。
扶风-吴穗琼:对的,执着了,就如石膏,被固住了,出不去。在轮回里出不去了。
鸿军:如何从形质回到光态.
扶风-吴穗琼:所以学佛,不是学到自己能不死,是学到佛的如如,学到在这个器世间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既现了凡夫身,便是这一期的因果。我们在这因果里,就好好受用,不再结新因,随缘消旧业。
Song:这个光很智能啊。
扶风-吴穗琼:智能,怎么说?佛是橡皮泥,可塑任何你想要的。凡夫是石膏。
10、寂灭才能生生不息
【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扶风-吴穗琼:这么美的世界,不要被扶风老师的光迷住了,那也是比喻,让你们对凡夫的形质,有一个松动。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
扶风-吴穗琼:身心寂灭,不是没有,只是寂,不着。灭的是对生灭的执着,而不是相。不执着生灭了,才能生生不息。
广州-小龙: 需要修,才能身心寂灭吗?还是本自寂灭?
扶风-吴穗琼:本自寂灭,但凡夫执着。寂灭不用修,只是把执着去掉,让寂灭现前。
扶风-吴穗琼:这些解释,看宗密的《圆觉大疏》基本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了。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 凡聖身心取相似異。相皆虛妄當體寂滅。寂滅故平等皆同一 際。即圓覺本際”。宗密指出,凡夫与圣人的身心,看上去不一样,而形质都不过假幻的,本体的性都是当体寂灭的。而在寂来的光的世界一切平等同一,即为圆觉本际了。这个明白性相了,大家就好理解。
荷叶:这个际是什么意思啊?
扶风-吴穗琼:边界。本际,本来的地方。
【不二随顺,于不二境,】
扶风-吴穗琼:这个不二,明白性相了,就知道不二。
11、菩萨名称
【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
扶风-吴穗琼:在这样一个净土里,佛陀与十万大菩萨一起,他们有以下十位,及他们的家属弟子。菩萨的名字,在宗密的疏里也写得很清楚,都不过是借名来表事的,非真有那么一位菩萨存在。“夫聖人無名為物立稱。多依行德。隨宜別標。標立千差皆有所表 ”。简单说就是每一个菩萨名字,代表一类众生行径。
【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扶风-吴穗琼:这些人与佛陀一起,都在三味定中。一起与佛在同一个平等的性海里。三味,平等,这些亦必须在明白性相,及性相不二后,才能理解的概念。不要以凡夫的平常认识,去硬套。
流沙是一段年华:不二是不落于相待?
扶风-吴穗琼:下一节课重复讲《金刚经》时的性相练习,必须先明性相,才知修行方向。不二、相待,这些都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好了,《圆觉经》第一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