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新吧 关注:1,429贴子:14,903

归隐,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归隐,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5-08 08:12回复
    我们曾经写过很多人的隐居。
    古人隐居,必往山林深处去,清风明月,琴棋书画。久而久之,隐居的人在我们心中成了仙,留下的诗篇成了可望不可即的传说。
    以至于如今的人谈及隐居,也多以此为模板,总想要找一处山头,躬耕南阳,从工薪族一夜变农夫。
    但这样的隐居,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真正的归隐到底是什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08 08:13
    收起回复
      归隐,未必安逸
      在很多人印象中,归隐代表着一种自由自在、桃花源般的生活。但事实上,归隐并不代表安逸。它是一种选择,有所得,也有所失。
      住在终南山上的80后张二冬,曾有无数人钦羡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每天写诗画画,喂鸡养狗,种地晒太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他却说:我建这个小院,总共才花费一万多元,似乎想要一个桃花源的生活并不难。可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实现呢?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应对想象后的现实。
      桃花源只是一般人看见的白天,而“聊斋”才是晚上。我们总羡慕桃花源的生活,却不知道山上停水停电,严寒酷暑,乃至“鬼怪虫蛇”、空寂回音,每一样都能轻易打破你的美好幻想。
      入山归隐,得到的是大自然的宁静,失去的是城市的便利和安全。只有对现实有所觉悟,才足以谈归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08 08:15
      回复
        曾有一位叫比尔·波特的美国学者,到终南山上寻访隐者的生活。他来到一座简陋的庙宇,那里住着一些尼姑,生活上完全靠自给自足。
        一个叫彻慧的女尼说:“需要的菜我都自己种,整个冬天光吃土豆。夏天,我每天都在菜园子里劳动。通常总有东西可吃。如果没有,我也不急。”
        如果你所理解的归隐,是到山上独居荒野,去面对陌生的自然,那么你需要的是勇气,还有一份对得失的淡然。
        它不是头脑发热,而是一种清醒的选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08 08:16
        回复
          归隐,是回归本心
          归隐意味着有得有失,那么舍弃,就是为了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
          它不是切断所有欲望,无欲无求,而是回归本心,选择自己认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像中国人的“隐居师祖”陶渊明,也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归隐。他在官场几番出入,但做的始终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迫于生活压力,归隐后他又数次出入官场。但宦海进出数遭后,他身心疲惫,终于看清“代耕非本望,所业在田桑”,42岁那年下定决心,不为五斗米低下头颅,退出官场,由追逐建功立业转向追求内心的安宁,哪怕生活不复光鲜,连喝酒钱都没有。
          若不是久在樊笼里,他不会明白复得返自然的可贵,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最重视的东西。
          只有确定了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不受诱惑、不怕艰难,坚定自己的选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5-08 08:18
          回复
            心隐,便是大隐
            在现实之中,我们囿于各种条件,既不能上山,也无法舍弃许多东西,似乎注定与归隐的超脱无缘。
            可我觉得,其实真正的隐,终归是心隐。无论处于何处,是深山老林也好,是喧嚣闹市也好,如果能在心中保留一片精神自留地,那也不失为一种隐的境界。
            我总会想起台湾诗人周梦蝶。他年轻时流落台湾,身无分文,只能在街头摆书摊为生。他的书摊上,全是由自己挑选的文史哲书籍,内容艰深,常常乏人问津。但他从不推销,遇到知音人,反而会以书相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5-08 08:20
            回复
              在繁华的街头上,周梦蝶守着他的小书摊,就像一个隐者守着自己的疆土,别人的眼光于他无干。哪怕物质清贫,对精神需求也不能有半分妥协。
              后来,他出版了两部诗作,随即在台湾声名鹊起。可他始终独自住在一座简陋的老房子里,每天慢慢地吃饭、写诗、读书,为了钻研一首诗耗费几十年。
              那时拜访他的不乏文化名流,像龙应台、余光中、李敖,但他从没借此求过什么名利。对他来说,有一个可以供他安静写诗的地方便已满足。
              在社会利欲的洪流中,周梦蝶像一块身处激流中的磐石,唯有诗歌是他的锚,他的归处。
              当一个人的内心有所寄托的时候,他才能这样从现实的藩篱中抽身出来,回到心灵的“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08 08:22
              回复
                生活中,我们也总有些时候,会为自己留下一个安静的空间,做回自己。
                也许是每晚下班回家,你会拿起放在角落的吉他,认真练习一首喜欢了很久的曲子。也许是每个周末,你会抛开所有工作和社交,独自去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举着相机不知疲倦地拍下四季的美景。又或者,仅仅是在家中泡一杯茶,关上手机,静静地看一本书,读一首诗。
                我们未必身处山林,未必一定把自己与社会割裂开来,风里来雨里去。那些山林隐士所做的一切,最终也是为了保留自己内心一处无人打扰的花园。
                对我们来说,在为生活奔波劳碌的时候,仍不忘为内心的精神家园耕种,何尝不是一种归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5-08 08:23
                回复
                  看山不是山了,,,,


                  11楼2018-07-09 00:27
                  回复
                    有精神追求,内在世界丰富的人对物质的要求很低,因为他好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都习惯独处,这些人能心隐,当然脱离俗世干扰,也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14 13:38
                    回复
                      境由心生,心也由境生,二者是互生关系,否则出家修行就没有意义。


                      13楼2018-10-09 09:10
                      回复
                        隐居,未必安逸,只是为了换一种心情生活而已,让自己可以不用压抑的活着,长短都行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0-29 17:34
                        回复
                          本人一心归隐山林,不知道那里好,请各位隐士推荐一下,我这有礼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12-25 00:57
                          收起回复
                            当年曾经隐在清晖园中,自由自在。往事如烟!现在隐于大都市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5-29 0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