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风云吧 关注:24,961贴子:517,176
  • 0回复贴,共1

华夏风韵——隋唐时期的择婚观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榜下择婚,成为时尚 
  在科举制度出现以前,中国没有榜下择婚的习俗,一般来说,人们选妻择婿,或通过媒婆,或通过手中的权力。如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守寡后,利用她弟弟的权力,把众多大臣叫到殿上进行“精挑细选”成为她的相公。自从隋炀帝创立了进士科之后,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是风流倜傥的缙绅,位及人臣,可是没有取得进士身份,“终不为美”,而那些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的进士,则被视为“白衣公卿”,倍受青睐。所以,为了物色到一个才貌双全的乘龙快婿,人们就想到了榜下择婚的作法。 
  2.钱权联婚,买卖婚姻 
  男婚女嫁,接受财礼,本是中国古代婚假的一个常规环节,而像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那样,自诩门第,收取厚礼,却不失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的长期社会动乱,使门阀制度大为衰落,而寒门掌管机要,逐渐兴起。名门渴望金钱,寒门权贵需要名望,所以为了各取所需,搞起了买卖婚姻的勾当。 
  3.民族婚血杂婚普遍 
  隋唐社会是在南北朝长期对峙之后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随着民族矛盾由对抗到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通婚越来越多。首先,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亲次数增多。自从文成公主入藏开始,前后有23次之多。其次,是社会上层中的异族联婚十分活跃。唐太宗一家三代人都与鲜卑族通婚。再次,社会下层的民间联姻也十分活跃。隋朝末年大量中国士兵被高丽人捕获,这些人绝大部分和高丽人通婚。 
  可以看出,隋唐时期人们的择婚观念是无分国界的,相比起今天的我们中的某些人,他们都还注重什么门第、地方出身等,确实是一大进步。 


1楼2009-04-24 15: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