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百岁书
《百岁书》有云:"昔年小仙阿鬼初入地府,司掌灯之职,执青灯一盏,来往黄泉路间,引往生之人。常见巧笑倩兮,眉目弯弯。
一日闲时,误入判官殿,见白衣判官书生写死。恍惚退去间,忽遇其回首,眼目相接,得以窥其风貌,竟是眉眼如玉,神仪明秀,真乃画中人也。阿鬼兀自驻足,觉自形秽。心念道:虽一眼足记百年耳。
"汝何事?"白衣者眸微挑,一时万般风韵悉堆眼角。
惊其濯濯之姿,阿鬼立良久,不知所答。
白判颔首轻摇,道:"擅入殿中,念汝初犯,为吾录誊文十卷便罢,何如?"
答曰:"善。"
久矣,成矣。间或交谈,不过寥寥数言。
白判言谢而默,阿鬼私窥其面容,仍寡淡郁忧,嗫嚅踌躇良久,几经欲言又止。忽惊起,竟将误掌灯时辰,遂仓皇离去。
适逢黑判归,见白判遥望殿阶,笑问匆匆逸者为何人。
答曰:"贸贸然迷途小仙耳。"飘飘然一语,竟莞尔而笑。
累日而过,阿鬼虽念兹在兹,而莫近殿半步。
孟婆见其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遂引其衣,嘱道:"吾视汝情,明若观火。近有何郁结,不妨说与阿婆。"
阿鬼赧然,只问:"判官殿当真不可入乎?"
孟婆答曰:"亿万年间未曾闻此规矩。"
如醍醐灌,阿鬼恍然大悟。
闲时又入判官殿,不似先前唯唯诺诺。
掌灯者罗衣翩跹,玉音婉转,嗔道:"先生原是欺我初来也。"
白衣者衣袂飘飘,言笑晏晏,许道:"日后再不欺汝便罢。"
相视而笑,答曰:"善。"
后百余年间,盈盈灯豆总近判官殿,往来日渐繁矣。
一日,白衣判官忽感久静之心微颤,笔坠风动,惊觉误书命格,遂请罪阎王殿。
"今汝著此大错,何故?孤视汝眉心血印,已然仙心不稳。若愿断前尘,便赦汝。"
白衣者默然摇头。
阎王叹息:"如此地府便容不得汝。"
复厉声呵道:"窃听者为谁?"
阿鬼自柱后而出,低眉施施然一礼:"此事皆因小仙而起,吾心已决,代受无妨。"面色怆然而坚,遂夺门出。
白判惊呼:"勿能胡来!"欲追去,然身形为阎王锢。
"不过百年小仙耳,汝宁舍万年修为?"
青灯落地,地府忽骤然无芒,孟婆急寻阿鬼,欲拦自入忘川河者而莫能,唯虚指一道,凝其左颊泪为痣。
府间偌大,小仙魂散七魄而无人问津,却知白判已亡久矣。
——《百岁书·青灯》
*亡:在这里是失踪的意思。
《百岁书》有云:"昔年小仙阿鬼初入地府,司掌灯之职,执青灯一盏,来往黄泉路间,引往生之人。常见巧笑倩兮,眉目弯弯。
一日闲时,误入判官殿,见白衣判官书生写死。恍惚退去间,忽遇其回首,眼目相接,得以窥其风貌,竟是眉眼如玉,神仪明秀,真乃画中人也。阿鬼兀自驻足,觉自形秽。心念道:虽一眼足记百年耳。
"汝何事?"白衣者眸微挑,一时万般风韵悉堆眼角。
惊其濯濯之姿,阿鬼立良久,不知所答。
白判颔首轻摇,道:"擅入殿中,念汝初犯,为吾录誊文十卷便罢,何如?"
答曰:"善。"
久矣,成矣。间或交谈,不过寥寥数言。
白判言谢而默,阿鬼私窥其面容,仍寡淡郁忧,嗫嚅踌躇良久,几经欲言又止。忽惊起,竟将误掌灯时辰,遂仓皇离去。
适逢黑判归,见白判遥望殿阶,笑问匆匆逸者为何人。
答曰:"贸贸然迷途小仙耳。"飘飘然一语,竟莞尔而笑。
累日而过,阿鬼虽念兹在兹,而莫近殿半步。
孟婆见其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遂引其衣,嘱道:"吾视汝情,明若观火。近有何郁结,不妨说与阿婆。"
阿鬼赧然,只问:"判官殿当真不可入乎?"
孟婆答曰:"亿万年间未曾闻此规矩。"
如醍醐灌,阿鬼恍然大悟。
闲时又入判官殿,不似先前唯唯诺诺。
掌灯者罗衣翩跹,玉音婉转,嗔道:"先生原是欺我初来也。"
白衣者衣袂飘飘,言笑晏晏,许道:"日后再不欺汝便罢。"
相视而笑,答曰:"善。"
后百余年间,盈盈灯豆总近判官殿,往来日渐繁矣。
一日,白衣判官忽感久静之心微颤,笔坠风动,惊觉误书命格,遂请罪阎王殿。
"今汝著此大错,何故?孤视汝眉心血印,已然仙心不稳。若愿断前尘,便赦汝。"
白衣者默然摇头。
阎王叹息:"如此地府便容不得汝。"
复厉声呵道:"窃听者为谁?"
阿鬼自柱后而出,低眉施施然一礼:"此事皆因小仙而起,吾心已决,代受无妨。"面色怆然而坚,遂夺门出。
白判惊呼:"勿能胡来!"欲追去,然身形为阎王锢。
"不过百年小仙耳,汝宁舍万年修为?"
青灯落地,地府忽骤然无芒,孟婆急寻阿鬼,欲拦自入忘川河者而莫能,唯虚指一道,凝其左颊泪为痣。
府间偌大,小仙魂散七魄而无人问津,却知白判已亡久矣。
——《百岁书·青灯》
*亡:在这里是失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