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频道5月6日电
又一年中考即将到来,在考试分数这根“指挥棒”下,作为素质教育“硕果仅存”的中考体育,再次摆在了全国中学生面前--50分的分值显然弃之可惜,初三学年,“魔鬼训练”成为学校、家长为短时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例行手段,临阵磨枪甚至可能给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带来身体上的损害。
因为存在明显弊端,一些省、市、区曾尝试取消将体育计入中考总分,但统计数据却显示,不考体育,学生的体质指数普遍下降。
绕了一圈之后,中考体育再次回到原地。然而,用应试教育的一套办法来对待体育锻炼,效果也许适得其反。
临阵磨枪,“素质”锻炼伤害身体“素质”
“早上到校,先是五个来回的蛙跳,每个来回100米。上午的课间操全部改为绕圈跑,晚自习前跑,晚自习后也要跑。还要练习立定跳远,老师监督,达到所谓优秀线之后才准我们回家。”河南郑州某中学初三学生小张说。
这种被同学称为“魔鬼式”的训练法,是学校针对该省今年4月的体育中考制定的。“魔鬼式训练”的时间放在体育中考前两个多月,特点是“三高”:体育课“高密度”、运动时间“超长度”、训练方式“高强度”。
为了应对中考体育,家长和学校使出的“奇招”还不止于此。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张继波就发现,当地一些体育培训班近来“生意”异常红火--许多家长不惜砸下重金请来“体育私教”,希望通过专业人士的“调教”,让孩子掌握“考试技巧”,考出好成绩。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中学初三年级的体育教师屈金龙说,有的学生平时缺乏锻炼,本来就很瘦小,却因为要参加考试,短时间高强度训练实心球、拉引体向上,“就连老师看了,都觉得有些不忍心”。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蒲勇称,为了能够拿到更高的中考体育分数,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超强度进行体育训练,以短时提高体育成绩水平,“但是,人的身体运动量是靠日积月累起来的,临时抱佛脚,很可能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而压迫学生骨骼,拉伤肌肉韧带,导致对学生身体的伤害”。
“魔鬼训练”外,在中考体育前大量饮用某些有特殊成份的饮料、服用葡萄糖水等方法已成惯常做法。有报道称,部分家长甚至找来违禁药物让孩子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没有“指挥棒”,体育课成为一纸空文
用应付应试教育的方法来应对中考体育,本意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中考体育课,反而成为了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一把利刃。不断有专家提出,体育考试这样搞,还不如直接取消。
2006年,贵阳市改革中考体育,规定中考体育成绩不计入总分,只是由各学校按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状况进行评分,评分等级在B等以下的,取消报考重点高中的资格。但是,各学校仍需加强体育课的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规定很快成了一纸空文。蒲勇称,体育课打等级的评判方法本意是让学校更好、更自然的开展素质教育,但是,结果却让体育课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学生进入初三之后,不断有主课老师前来要课。挤压到最后,学生课表上的体育课早已名存实亡”。
受中考“指挥棒”影响的不仅是老师。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三学生小施表示,如果中考不考体育,他绝对不会锻炼,“体育课的分数是鸡肋,与其花时间练习,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
又一年中考即将到来,在考试分数这根“指挥棒”下,作为素质教育“硕果仅存”的中考体育,再次摆在了全国中学生面前--50分的分值显然弃之可惜,初三学年,“魔鬼训练”成为学校、家长为短时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例行手段,临阵磨枪甚至可能给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带来身体上的损害。
因为存在明显弊端,一些省、市、区曾尝试取消将体育计入中考总分,但统计数据却显示,不考体育,学生的体质指数普遍下降。
绕了一圈之后,中考体育再次回到原地。然而,用应试教育的一套办法来对待体育锻炼,效果也许适得其反。
临阵磨枪,“素质”锻炼伤害身体“素质”
“早上到校,先是五个来回的蛙跳,每个来回100米。上午的课间操全部改为绕圈跑,晚自习前跑,晚自习后也要跑。还要练习立定跳远,老师监督,达到所谓优秀线之后才准我们回家。”河南郑州某中学初三学生小张说。
这种被同学称为“魔鬼式”的训练法,是学校针对该省今年4月的体育中考制定的。“魔鬼式训练”的时间放在体育中考前两个多月,特点是“三高”:体育课“高密度”、运动时间“超长度”、训练方式“高强度”。
为了应对中考体育,家长和学校使出的“奇招”还不止于此。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张继波就发现,当地一些体育培训班近来“生意”异常红火--许多家长不惜砸下重金请来“体育私教”,希望通过专业人士的“调教”,让孩子掌握“考试技巧”,考出好成绩。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中学初三年级的体育教师屈金龙说,有的学生平时缺乏锻炼,本来就很瘦小,却因为要参加考试,短时间高强度训练实心球、拉引体向上,“就连老师看了,都觉得有些不忍心”。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蒲勇称,为了能够拿到更高的中考体育分数,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超强度进行体育训练,以短时提高体育成绩水平,“但是,人的身体运动量是靠日积月累起来的,临时抱佛脚,很可能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而压迫学生骨骼,拉伤肌肉韧带,导致对学生身体的伤害”。
“魔鬼训练”外,在中考体育前大量饮用某些有特殊成份的饮料、服用葡萄糖水等方法已成惯常做法。有报道称,部分家长甚至找来违禁药物让孩子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没有“指挥棒”,体育课成为一纸空文
用应付应试教育的方法来应对中考体育,本意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中考体育课,反而成为了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一把利刃。不断有专家提出,体育考试这样搞,还不如直接取消。
2006年,贵阳市改革中考体育,规定中考体育成绩不计入总分,只是由各学校按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状况进行评分,评分等级在B等以下的,取消报考重点高中的资格。但是,各学校仍需加强体育课的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规定很快成了一纸空文。蒲勇称,体育课打等级的评判方法本意是让学校更好、更自然的开展素质教育,但是,结果却让体育课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学生进入初三之后,不断有主课老师前来要课。挤压到最后,学生课表上的体育课早已名存实亡”。
受中考“指挥棒”影响的不仅是老师。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三学生小施表示,如果中考不考体育,他绝对不会锻炼,“体育课的分数是鸡肋,与其花时间练习,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