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层开始以自己日常穿着的角度,用汉服与时装类比的方式,来讲解一下各种制式。这样讲可能让大家更能直观理解。
详细资料请看导读贴
https://tieba.baidu.com/p/2154911190首服:冠、冕、弁biàn、巾帻zé、帽等
足衣足之内衣为
袜,足之外衣指
鞋。
屦、先秦时期的鞋,用皮、丝、麻、草等材料制成。一般百姓只能穿草屦。
屐、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
谢公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在鞋底安有两个木齿,登山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
《庄子·异苑》云:“介子推抱树烧死, 晋文公伐以制屐也。”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灵岩山·响屐廊》廊坏空留响屐名,为因西施绕廊行。可怜五相终死谏,谁记当时曳屐声。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
如何简单辨别和区分网上卖的木屐?
汉式木屐多为前后两齿,要分左右脚,后根有带。
日式木屐多为中后两齿,不分左右脚,后根无带。
延伸小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位后为晋文公。晋文公欲封赏有功之人,却忘了封赏当年跟随他逃亡并割股肉让他食用的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接受封赏,带老母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知道后,派人去绵山寻找,他避而不见,于是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想迫使他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抱着大树和母亲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痛,于是令人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次看到木屐的时候都会说:“悲乎,足下!”。
“
足下”一词由此而来,最终“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对表示对他人的敬称。
东汉·蔡邕《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