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宋宫词吧 关注:16贴子:461
  • 13回复贴,共1

【大宋宫词】#大宋宫词# 科普贴之【宋代的皇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代皇后坐像,装扮却有点特殊!在中国古代历史,女性面容无所不用其极,尤其在宫中(一切为了皇帝),各色面靥、花钿层出不穷。如今看来,更颇有新意。
留存的宋代皇后像中清晰地记载了当时的妆容样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宋朝历代皇后吧!


1楼2018-06-19 12:57回复
    昭宪杜太后
    昭宪太后(902年―961年9月17日),杜氏,名失考,定州安喜人(今新乐市杜固镇杜固村人),赠太师杜爽长女,母范氏,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杜氏初因儿子赵匡胤为官缘故,受封南阳郡太夫人。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尊为皇太后。建隆二年(961年),杜氏去世,终年六十岁,谥号明宪太后,葬于安陵,后改谥号为昭宪太后。


    2楼2018-06-19 12:58
    回复
      宋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1016年-1079年)曹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生于永城县太丘乡(今属河南)。曹氏出身将门,祖父为北宋名将曹彬,为开国功臣,官枢密使、谥周武惠王。父亲曹玘。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刘娥死后,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被仁宗以无子为借口废掉,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次年九月即景祐元年(1034年)立为皇后。
      曹皇后是北宋乃至宋代难得能称上贤德的皇后,不是因为她活得长,而是她留下的事迹之多足以证明她是一位贤后。
      除了在仁宗朝平乱的事迹,在英宗朝、神宗朝,曹皇后为帝王也做了很多。


      4楼2018-06-19 12:59
      回复
        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北宋宣仁皇太后高氏(1032年—1093年),小名滔滔,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母亲,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她的姨妈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因此家庭地位显赫。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信任保守派旧党的大官司马光。1085年,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赵煦只有十岁,还是个小皇上。时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高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高太后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派,但是却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高太后也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5楼2018-06-19 12:59
        回复
          宋神宗向皇后
          向皇后,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青州知府向经之女。治平三年(1066年),向氏嫁于颍王赵顼,封安国夫人。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驾崩,颍王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向氏立为皇后。为立太子之事,宋神宗一直犹豫不决,向皇后便称赞第六子安郡王赵煦贤达,遂定建储之议,赵煦成为太子。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驾崩,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尊向皇后为皇太后 。


          6楼2018-06-19 12:59
          回复
            宋徽宗郑皇后
            显肃皇后郑氏(1079年—1131年),开封人,郑氏少年入宫,聪明伶俐,向太后总是令郑氏侍候端王赵佶。徽宗即位后,向太后便把郑氏赐给徽宗。 郑氏儒雅秀丽,能鉴赏徽宗的书画词章和帮助处理奏章。徽宗也赏赐她一些诗画词作。 公元1111年十月,郑氏被册封为皇后。
            公元1125年,金兵南下,近逼京城。徽宗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钦宗尊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郑皇后为道君太上皇后。不久,徽宗率郑皇后避居镇江。第二年四月,金兵被李纲击退。同年十二月,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徽宗、钦宗为庶人。公元1127年三月底,金军将徽、钦二帝和郑皇后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百官等三千余人押送北方。把有号位的妃嫔和公主五十余人交由金国皇帝处理。宫女由粘罕分给金军将士,其余的分配给金国贵族为奴。徽宗与郑皇后北迁至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县),郑皇后因不堪折磨,于公元1131年病死五国城,终年五十二岁。五年后,徽宗也死于五国城。公元1142年,徽宗与郑皇后的遗骸运回南宋,两人合葬于永信陵。


            8楼2018-06-19 13:00
            回复
              宋钦宗 朱皇后
              仁怀皇后朱琏 (1102年---1128年),宋钦宗赵桓的皇后,汴京祥符人。 宣和七年,钦宗即位,册封朱氏为皇后。后来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二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郑朱二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朱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据说他们到达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都到金太祖庙去行“牵羊礼”,又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宫“赐浴”。朱皇后不堪污辱,当天投水自杀身亡。
              金太宗: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永垂轸恤。


              9楼2018-06-19 13:01
              回复
                宋高宗 吴皇后
                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1115年-1197年),开封人, 其名史书无记载。吴氏14岁入宫侍奉康王赵构,赵构登基后封吴氏为义郡夫人,又累进封为才人、婉仪、贵妃。1143年(绍兴十三年)被册立为皇后。83岁去世,谥曰宪圣慈烈皇后,攒祔于永思陵。
                吴氏十四岁时候被选入宫,侍奉当时还是康王是宋高宗赵构。宋高宗即位初期,吴氏常常着戎装侍奉左右。吴氏非常知书明理,跟从宋高宗到四明时,卫士突然发生兵变,闯进宫内的士兵询问宋高宗在哪里,吴氏骗过他们得以免祸。不久,宋高宗航行海上,有条鱼跳进宋高宗船中,吴氏说:“这是周人白鱼的祥兆。”宋高宗大为高兴,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回到越地,进封她为才人。吴氏博通书史,又善于写作,因此得到宋高宗宠遇日盛,很快就将她进封为“婉仪”,不久晋升为贵妃。
                吴氏很孝敬婆婆。高宗的母亲显仁太后从金国还朝后,由吴贵妃侍奉起居。吴氏体贴周到,“顺适其意”,性格严肃的婆婆显仁太后性对这个媳妇也非常满意。《宋史·后妃传》上还有一个细节,记载吴氏曾经“绘画《古烈女图》置坐中为鉴”,同时,“取《诗序》之义”,在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这两件事让韦太后欣慰。因此,宪节皇后去世后,朝臣请“累表请立中宫”,吴贵妃便成了热门人选,韦太后也帮着说好话,力挺吴贵妃。于是,1143年(绍兴十三年),吴贵妃正式被册立为皇后。


                10楼2018-06-19 13:01
                回复
                  宋孝宗成肃谢皇后
                  谢氏,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任皇后,丹阳人,年幼孤苦无依,长大后被选入宫,原为宪圣太后的侍女,后获赐咸安郡夫人,宋孝宗即位后晋婉容,其后再晋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记载“成肃谢皇后,丹阳人。幼孤,鞠于翟氏,因冒姓焉。及长,被选入宫。宪圣太后以赐普安郡王,封咸安郡夫人。王即位,进婉容。逾年,进贵妃。
                  成恭皇后崩,中宫虚位。淳熙三年,妃侍帝,过德寿宫,上皇谕以立后意。寻遣张去为传旨,立贵妃为皇后,复姓谢氏。亲属推恩者十人。光宗受禅,上尊号寿成皇后。孝宗崩,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加号惠慈。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三年崩,谥成肃,攒锜于永阜陵。”


                  11楼2018-06-19 13:01
                  回复
                    宋光宗李皇后
                    李皇后李凤娘(1144年-1200年),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宋宁宗赵扩的生母,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
                    李氏虽姿色艳丽,却姓喜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为皇后后,恃著光宗生性懦弱,又疏于朝政,大事小事都要取决于她,权力渐被骄恣凶悍的李凤娘操控。有一次,光宗见给他端水的宫女的手生得嫩白,随口说了一声“好!”。第二天李后给光宗送来了一盒点心,揭开盖子一看,里面装的就是那位宫女的两只手,吓得光宗心脏病发。后来光宗的一个宠妃又被李后杀害,光宗受到很大刺激发病,精神也不太正常。他的父亲孝宗听说后便送来了药丸,但李后却造谣说那是毒药,离间光宗与孝宗父子关系。
                    光宗不但朝政受李皇后操控,连行动也被她干预。当孝宗临病死前,欲见光宗及儿媳最后一面,懦弱的光宗得不到李皇后的同意,竟不敢前去探望父亲,许多大臣上书要求光宗去看望孝宗,但光宗也不予理睬,至孝宗大殓之日两人也同样不理不闻。光宗与李凤娘不仁不孝的行为激起朝野公愤,大殓同日奉立赵扩为帝。光宗与李凤娘则成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12楼2018-06-19 13:01
                    回复
                      宋宁宗杨皇后
                      杨妹子,活动于宋宁宗庆元至嘉定(1195—1208)年间,亦称杨娃。宋宁宗杨皇后之妹,一说为杨皇后本人,历来众说不一。


                      13楼2018-06-19 13:02
                      回复
                        太后原来不放权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的冬至,已继位七年且成年的宋仁宗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刘太后(刘娥)祝寿,然后宋仁宗驾临天安殿接受百官的朝拜。当时的秘阁校理范仲淹为此上了一道奏疏,内容如下:
                        “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而行家人礼可也。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体,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
                        这封奏疏表面上是说皇帝这样做不对,有损君主的威仪,实际上更像写给当时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看的。宋仁宗成年后,刘娥刘太后仍迟迟不愿归政,朝中大臣对此颇为担忧。范仲淹的奏疏其实是一种提醒,皇帝才是这个国家的君,而非太后。
                        结果奏疏呈上后无任何回复,范仲淹于是接着上了封赤裸裸的奏疏,直接建议刘太后把政权交还给宋仁宗,照样呈上后没有任何回答。
                        范仲淹一看朝局如此,知道在朝已无大的作为,便请求离朝任职,说不定更能造福一方。没过多久,朝廷果然派他出任河中府同判。[/cp]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6-20 07:14
                        回复
                          不是已经有大宋宫词吧了,不需要两个吧吧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6-21 13:07
                          回复


                            16楼2018-06-26 14: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