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守和进攻战术双重失效的困境中,丹麦幸运保住了平局。
防守结构
丹麦和澳大利亚使用相同的4-2-3-1阵型,在无球时的基本结构也都是4-4-2,两个边锋回撤掩护边后卫,进攻中场顶上锋线。这样的对阵形式,焦点在于双方选择如何压迫对手的两名中前卫。
范马尔维克选用了常规方案,和前一场的秘鲁一样,用两名攻击手纳布特和罗基奇贴近德莱尼和舍内,限制他们接球。丹麦队的做法则更为冒险:当澳大利亚中卫控球时,约根森和埃里克森会顶上去压迫,而德莱尼和舍内同时前提迫近耶迪纳克和穆伊。丹麦队的这个布置被证明为比赛中最大的败笔,直接导致本方的被动局势。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埃里克森和约根森贡献的防守强度太低,并没有限制住中卫出球,反而让自己游离于防守体系之外。
-同时,西斯托和鲍尔森不能在第一时间靠近澳大利亚边卫限制他们接球,丹麦队两名边锋似乎更热衷于站住边中结合部的位置,经常离自己的防守对象太远。
-以上两点导致澳大利亚队中卫-边卫的简单传球可以越过丹麦队四名前场队员的防守,此时罗基奇和内收的边锋都处于无人盯防状态。
-澳大利亚队完成中卫出球之后,德莱尼和舍内回收,其中德莱尼还经常横向支援左边路防守。此时,耶迪纳克和穆伊总有一个人(通常是前者)空出来,接到球,并快速完成往前场的输送。
简单地说,两名丹麦前锋在防守中的不作为导致己方陷入中场少一人而无法对位防守的状态,而舍内和德莱尼的频繁前压又造成身后的罗基奇被漏掉。罗基奇在上半场非常活跃,他的处理球成为澳大利亚前场进攻中的关键环节。
后场组织
丹麦队让他们的两名中卫长时间控球,最后的出球总是由克亚尔执行。克亚尔长传技术优秀,但将所有进攻线路决策的任务交给他,似乎也很容易让对手预判。丹麦队长传的目标点不外乎约根森和鲍尔森两名高大前锋,以及沿边路插上的两名边后卫。在给对手较长时间整理防守阵型和判断进攻意图之后,这些进攻方式成功率较低。约根森和达尔斯加德在上半场有几次成功地拿住球,而丹麦队大部分有效的进攻都是由此展开。上半场后半段,舍内开始向中卫靠拢提供另一个后排出球点,此时他可以摆脱澳大利亚前锋的贴身。
除中卫长传之外,丹麦队也会将西斯托撤回中场拖后位置,让他接应后卫脚下球并执行推进。这种方法可以绕开澳大利亚4-4-2防守阵型的压迫,也使得埃里克森免于长时期远离对方禁区。然而,西斯托缺乏视野和处理球速度的缺点导致他经手的进攻展开速度偏慢,且容易出现失误丢球。
两个进球
埃里克森的进球是一次非常出色的进攻配合。舍内提供了具有穿透性的二次进攻传球,而约根森成功利用了澳大利亚两名中卫之间转瞬即逝的空当。每一名球员在配合中都能够迅速做出决定,这是哈雷德上任之后的主要贡献。
澳大利亚队连续两场通过VAR回放获得点球,而鲍尔森则连续两场以这种方式送出点球。下一场他将停赛缺席。鲍尔森在防守中的表现经常令人困惑,堪称丹麦的格特·维尔海恩。在禁区中他显得太过粗心,同时本职工作也没有做好:他总是在错误的时间靠近贝希奇,结果既不能限制对手前插,也不能及时保护达尔斯加德。尽管罗比·克鲁泽是一名缺少才华的攻击手,丹麦队右路还是显得危机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