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因为早产后吸氧过多造成了视网膜损伤,刚开始还有部分视力,4岁时完全失明。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很多父母也许会对孩子特殊对待格外照顾,但王蕴的父母却一直把他像普通孩子一样对待,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王蕴的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认为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所以,许多看起来对盲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王蕴妈妈曾撰文《“瞎子”是一种美好的称呼》,记述了这么一件事:
王蕴同正常孩子一起玩耍,但有一天被小朋友嘲笑是“小瞎子”,起哄“瞎子、盲人'来了,我们不跟他玩!”
王蕴当时摸着妈妈流泪的脸,问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这么叫他,妈妈想了想,说, “瞎”是由一个“目”和一个“害”字组成,眼睛生病了就用“瞎”来表示;小伙伴叫你“瞎子”是因为你早产导致眼睛生病了,他们没有恶意。 “盲”是由一个“亡”和一个“目”组成,表明眼睛已经死掉不起作用看不见了。也是因为你看不到小伙伴,他们很希望你和他们一样能看到才这么说的,大家都喜欢你!
这样温暖的解释让王蕴爱上了“瞎子”这个在他心目中变得美好的称呼,虽然他看不见,但他的心里始终都有爸爸妈妈给他灌注的阳光,并不觉得自己是“特殊”的。
3岁上幼儿园后,王蕴就开始自己吃饭、穿衣,洗袜子和短裤。8岁开始,王蕴开始学习游泳,后来,又在爸爸的铃铛声音提示下,学会了骑自行车。小学六年级开始,他主动提出独立上下学,从此,每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他都会拿着盲杖,独自往返于位于松江区的家和长宁区的盲校之间。2016年,在爸爸的陪伴下,他挑战了“半马”,今年还打算报名“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