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听到一首歌的片段,觉得很好听,便上网去查了一下。
张杰的《少年中国说》(原著梁启超,作曲许嵩)。
《少年中国说》,并未出现在我学生时代的教材上,只是作为历史知识,我大概知道是梁启超写的。
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在图书管理读过一次,没什么感觉,今天重温而细读,不知道是因为听了歌的缘故,还是这十几年的沉淀对我的鉴赏力有所改变,竟觉这片文章如此之好,看到最高潮那一部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那一段,更是读的热泪盈眶!
我想把这段词背下来,诵读给我女儿听,无奈人到中年,记忆力减退,早失却了过目成诵的本事,背了四五遍也没背下来,只得悻悻放弃,最后,不舍再读一遍之时,有四个字,忽勾起了我一段迷糊的回忆。
“乳虎啸谷”,这四字,有点眼熟,我仔细回想一阵,终想起,这是我高中寝室一个同学的扣扣名。
当然并不懂这四字是何意,以为乱起的,感觉有点傻乎乎的,如今方知,竟出自这里,竟有如此深意。
换言之,我今日才“懂”的一个词,他在17年前,就已经懂了,而且视之为座右铭,惭愧,惭愧。
仔细想想,这并不是偶然。
这位马姓同学,我们年级组前三,月考多次斩获第一,志向是清华北大,高考时,发挥略有些失常,我记得他好像考了620分左右,报志愿的时候,出现了重大失误,一本A段报高了,去了一本B段的北京某大学。
高考结束后,我去过他家,在彰武,简单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爸妈的卧室里,有个不小的书架,上面满满当当全是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父母在税务系统工作,不算“高干”,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是书香家庭。
我认识好几个这种书香家庭出来的孩子,成绩参差,但他们有个共性,就是特别自信,不是中性的自信,而是褒义的自信,他们永远昂着头,且待人温和,充满幽默感,处事方式理性,性格却都很感性,应可算是“正能量”的年轻人。
这种孩子,或许不会取的什么超人一等的成就,但人生也都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我的这几个朋友,一个在大连定居,从事软件开发行业,一个在香港,从事我不太懂的什么咨询行业,一个在昆山,是公务员,借调去了中组部,一个在本市,接班老爹,成了我们高中的新任校董。
这些人有个共性,就是问,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特别稳,有钱又有闲,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他们的重心,基本都转移到了下一代身上,朋友圈里,看他们的教育方式,明显与其他同龄人不同,在很多人都在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恨不得把所有技能都让孩子掌握的时候,他们带着孩子游山玩水,带着孩子去图书馆,他们的孩子,可能不会唱歌、跳舞、琴棋书画,但却都认识很多字,学前,即做到了“会读书”。
时代发展太快,我无法辨别这两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至少,在他们的上一代,这种书香教育,已经被证明是成功了的,这种教育并不强调教育手段,而是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
入夜之后,很多家长都在打麻将,看电视,他们在看书,未必是想引导孩子看书,只是他们觉得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跟随了。
文字的力量,或许,远比其他要强大的多……
最后说说“乳虎啸谷”的那个同学吧,他去了一本B段大学后,并未自暴自弃(他这种家庭的孩子,也不会那样做),通过努力,成了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毕业留校,行政岗位,去年还是前年,他被调走了,调进了北京市委,正处级实职干部,33岁。
张杰的《少年中国说》(原著梁启超,作曲许嵩)。
《少年中国说》,并未出现在我学生时代的教材上,只是作为历史知识,我大概知道是梁启超写的。
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在图书管理读过一次,没什么感觉,今天重温而细读,不知道是因为听了歌的缘故,还是这十几年的沉淀对我的鉴赏力有所改变,竟觉这片文章如此之好,看到最高潮那一部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那一段,更是读的热泪盈眶!
我想把这段词背下来,诵读给我女儿听,无奈人到中年,记忆力减退,早失却了过目成诵的本事,背了四五遍也没背下来,只得悻悻放弃,最后,不舍再读一遍之时,有四个字,忽勾起了我一段迷糊的回忆。
“乳虎啸谷”,这四字,有点眼熟,我仔细回想一阵,终想起,这是我高中寝室一个同学的扣扣名。
当然并不懂这四字是何意,以为乱起的,感觉有点傻乎乎的,如今方知,竟出自这里,竟有如此深意。
换言之,我今日才“懂”的一个词,他在17年前,就已经懂了,而且视之为座右铭,惭愧,惭愧。
仔细想想,这并不是偶然。
这位马姓同学,我们年级组前三,月考多次斩获第一,志向是清华北大,高考时,发挥略有些失常,我记得他好像考了620分左右,报志愿的时候,出现了重大失误,一本A段报高了,去了一本B段的北京某大学。
高考结束后,我去过他家,在彰武,简单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爸妈的卧室里,有个不小的书架,上面满满当当全是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父母在税务系统工作,不算“高干”,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是书香家庭。
我认识好几个这种书香家庭出来的孩子,成绩参差,但他们有个共性,就是特别自信,不是中性的自信,而是褒义的自信,他们永远昂着头,且待人温和,充满幽默感,处事方式理性,性格却都很感性,应可算是“正能量”的年轻人。
这种孩子,或许不会取的什么超人一等的成就,但人生也都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我的这几个朋友,一个在大连定居,从事软件开发行业,一个在香港,从事我不太懂的什么咨询行业,一个在昆山,是公务员,借调去了中组部,一个在本市,接班老爹,成了我们高中的新任校董。
这些人有个共性,就是问,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特别稳,有钱又有闲,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他们的重心,基本都转移到了下一代身上,朋友圈里,看他们的教育方式,明显与其他同龄人不同,在很多人都在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恨不得把所有技能都让孩子掌握的时候,他们带着孩子游山玩水,带着孩子去图书馆,他们的孩子,可能不会唱歌、跳舞、琴棋书画,但却都认识很多字,学前,即做到了“会读书”。
时代发展太快,我无法辨别这两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至少,在他们的上一代,这种书香教育,已经被证明是成功了的,这种教育并不强调教育手段,而是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
入夜之后,很多家长都在打麻将,看电视,他们在看书,未必是想引导孩子看书,只是他们觉得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跟随了。
文字的力量,或许,远比其他要强大的多……
最后说说“乳虎啸谷”的那个同学吧,他去了一本B段大学后,并未自暴自弃(他这种家庭的孩子,也不会那样做),通过努力,成了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毕业留校,行政岗位,去年还是前年,他被调走了,调进了北京市委,正处级实职干部,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