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尔苏吧 关注:237贴子:24,002
  • 12回复贴,共1

云华:约一场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喂度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12 21:03回复
    @鹤尔苏成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12 21:04
    回复
      2025-08-04 11:24: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二届科举拉开了序幕,带上了家人的祝福,背负着他们的希望,就这样启程了。虽身在轿中,但整颗心都放在了这手上的书中。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四书五经乃是科举必考内容,已经过过多遍,书的外侧已经磨的有些烂了。看总比不看好,看一看还是会心里踏实一些。】
      【经过一阵颠簸,倒是平安顺利的到达了城西的乡试暂居处。便由人引着来到了自己的厢房,入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7-12 21:21
      回复
        (乡试暂住处就在城西,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跟着六叔一道乘车而去。自己这辈兄弟多蒙恩荫早早入仕,就六叔也是有官职在身。这回肯从头再来,或许是二玛法同他说了些什么。或许也同自己一样,想靠着自己本事闯个名堂出来)
        (进了安排的厢房,几人一间,也没来得及仔细收拾,先去了六叔那里)


        4楼2018-07-13 21:14
        回复
          【多少年过去了,从隋唐到如今,科举中举依然是许多做官之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自古男儿当自强,自己虽已有官职在身,但还是想以科举来证明自己。浑浑噩噩也是一生,拼搏向上也是一生。既然拼搏努力能有渊博的学识,学识又能带来似锦的前程,前程又可以保护家人。那么现在所做之事,便是为将来有一天能够足够强大来护自己家人周全。之前一直在考虑,百番斟酌之后,便下了决心。按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来就好,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只要是尽我所能去拼搏一次,那也就无怨无悔了。】
          【也不知道和我一同参加科举的侄儿成衍,是否已经到厢房安排妥当了,此次通到此处,同族之人自然是要相互照顾着的。突然听到外面一声六叔起身开了门,道】
          衍儿真当是和为叔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不,我刚想着,你便来寻我了。来,快进屋坐。
          【说罢便转身提了茶壶,倒了两盏茶水,向成衍递了一盏。】


          5楼2018-07-13 21:44
          回复
            (看着六叔屋中其余几人未来,先进门拱手作礼喊人)六叔
            (这回乡试说好了让这代小辈历练历练,前有三伯二甲在列,对我们而言都是种激励。自己虽不是什么饱学之士,但仍有这份心,不借家族荣光,仅靠自己之力,在混沌中闯一闯)
            (而六叔与我们不同,捧着茶寻思半晌开口)六叔怎么想着,要来考乡试的


            6楼2018-07-16 14:58
            回复
              【听成衍这么一说,倒是心中一亮。这正是参加科举之前,我日日夜夜思索,寝食难安的问题。已有官职之人鲜有再次来参加科举的,文人儒士寒窗苦读十年,望在科举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学识,一举成名。一来得到重用来报效国家,二来获得官职来光宗耀祖。有官职之人前者占个半点,后者则已经占去,若是办公清廉公正,得到所管辖上级的赏识和得到所属的百姓的爱戴,在如今这般盛世之中,圣上定会使贤臣得以重用,升官加爵不在话下了。参加科举无官职的人,心中总有期盼望自己不要名落孙山,要金榜题名,那么这期间十个月的煎熬,在强烈的期盼面前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毕竟有官职在身,有官职之人则没了这种期盼,好似那么就是在没有必要参加科举来折腾自己。】
              【英雄不论出处,只要是为国为民的官便是好官。全当这次是一次磨难,来历练自己,更加扩宽自己的眼界。毕竟都为官员,但参加选拔上来的官员,还是不一样的,那可凭的是真本事。道】
              你也知道,凭着恩荫,为叔的做官之路走得顺了些。但叔不想这样,总是依仗着走完自己的一生。人要经历一些坎坷之后,才会真正成长起来,明白自己真正的价值。让为官之人明白自己的方向,这便是科举的意义所在吧,所以为叔想试一次。
              【叔侄同参加科举,倒是不罕见,毕竟还有考到花甲还未考中之人。但毕竟年岁不同,心理状态也会出现差异,说道】
              侄儿今日一路过来还好吗?


              9楼2018-07-16 16:46
              回复
                (前言是对自己想法证实,点点头不再多言,毕竟他人思想。六叔其人儒雅,总不会与范进同流。乡试结果好坏尚且难说,恐怕自己才疏学浅,到最后兄弟叔叔皆有举中,呷了口茶闻后话,道)
                其实还好,本次兄长也来应试,侄儿想他应该和叔叔一样吧。弟弟们也陆续到了,与亲人一起,无论好坏应当不会太难以接受
                (本来也想不明白兄长于国子监修书育人,是桩好事,但这次也掺和着来弘文馆)


                10楼2018-07-16 17:02
                回复
                  2025-08-04 11:18: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次科举嗣辈只有我一人赴考,晚辈们积极踊跃来了不少人。无论是哪个家族的人,大家都怀揣着同一个目的,来到了这里有缘相聚,说不定若是中举了,今后在朝廷上还要共事。总之,能进得了这弘文馆的人,肚子里还是有真学识的。倒是希望处于此地之人都能不负父母志,将来能够施展才华,衣锦还乡。但这又谈何容易呢?是,自古以来靠着科举一举成名的幸运儿数不胜数,但还有很多的志士赴考数载,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在那无数的不眠之夜渐渐地耗尽了。】
                  【事在人为,科举不应自命不凡,也不宜妄自菲薄。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便好。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一切,那么命运的安排也不会太差。努力过的成果就放在那里,一瞧便知,自然会有对应的收获的。闻成衍的话,不经感慨这些晚辈终究都长大成人了啊,大的道理一个两个心中很是有数。是啊,家人在身边,什么大风大浪都会变得可以接受,家人的力量,总是让人如此倍感希望。】
                  【意味深长的看了成衍许久,毕竟不是谁都能说出直达心里的话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听衍儿的这番话,为叔甚是心喜。就凭你这话,为叔相信你科举的结果会让人喜悦。


                  11楼2018-07-17 01:58
                  回复
                    希望如此,承六叔吉言了
                    (拱手谢过,又在下手时无意间碰到一本摊开的论语,正好儿在庸也篇。想起过几日便是策论试日,往年考试多从四书五经中择题,也准备了些东西。今难得便择了一句,问道)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念完抬头看他)六叔,试解?


                    12楼2018-07-20 17:08
                    回复
                      【历年来的论策试题便都是从这四书五经之中选取的。古贤人之智慧结晶,讲述的自然是正确的君子之道,熟知这其中的奥妙,悟出能学以致用的道理,使思想变得深刻而有洞察,为日后的为官之路垫下一定的基础,这或许就是科举考论策的意义所在吧。如今的世道,不似古时那般纯粹,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友善成了表面上的客套,背后固然有了众多复杂的关系,尤其是为官之人,一步错了,在一瞬之间便能丢了性命,更不用说仕途之路了,当真是人心叵测啊。】
                      【人之短浅,当以书本来武装头脑,以古贤人的智慧来灌溉自己,方能知其对错,这书本上的知识虽看似枯燥乏味,但用处可大着呢。衍儿倒是提了一句论语中的宰我与孔圣之间的对话,并且一字不差,心中感到欣慰,这孩子当真是好好温习了呢,言】
                      仁者皆爱人也,为叔觉得宰我的刁难不是关乎全局的地方,关乎全局的是孔圣的解答,圣人不同凡响,取中庸选一条两可之路,“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便是如此,有仁心亦有仁举。后句则为陷愚,但仁而不愚,此为仁者境界。
                      【既然衍儿问了我一句,但不如反问一句听听他的解答,倒是可以很好的知晓他到底有没有进步,想了想近日来看的题目,道】
                      来,为叔也问侄儿一句,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14楼2018-07-20 18:09
                      回复
                        (他说的理解与自己想的差不多,况且仁字在儒家本核,左右逃不脱仁爱仁政之意。聆后言倒是自己之前读过,但不求甚解,他这一问有些问到自己。压眉想了片刻,回道)
                        侄儿愚见,简字有两解。一有孔子微词子桑伯子办事太简略,毕竟子桑其人放荡形骸,孔圣人以礼为先,行事简而少礼,难免有微词。也有觉得孔子褒奖子桑伯子办事简要而不烦琐,若没这个可也,侄儿便觉得是前种意解了简字两解
                        (语毕,拱手)侄儿少学,让六叔见笑了


                        15楼2018-07-20 18:36
                        回复
                          【闻衍儿的解答,觉得衍儿解释的甚是好,他倒是从子桑本人性格开始解,思路宽阔,为其二解,而我只是谈了一处,但孔圣人之智慧怎么只能谈一处呢?是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合理解答的,圣人之智慧无穷无尽,也许会穷极了一生去探索。倒不知到了我这个岁数会有什么更出色的见识,一代比一代强是真的了,真是羞愧不如啊。拍手称好,向衍儿投去赞许的目光。】
                          【想起自己如衍儿这般岁数时,长辈的鼓舞有着奇妙的力量,若自己的见识得到长辈的欣赏,会心喜好几日,看书都会格外的投入,做事也会有莫名的干劲儿。如今想想,也觉得很是神奇,像是中了什么法一般。可能也许是年轻想要证实自己已经成人了吧。欢喜道】
                          怎会笑话?衍儿解答的甚好,为叔听了侄儿的一席话,倒觉得收益匪浅。
                          【转眼看到天色也已不早,谈学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自己虽还消耗得起,但衍儿的休息可万万不可耽搁,科举还望他考取好功名呢。道】
                          为叔一直抓着衍儿不放行,竟想不到天色已经这样晚了,这几日消耗精力的事情还很多,衍儿回去早些休息吧。


                          16楼2018-07-20 1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