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誓い - 9.9分
本专流行派歌曲中毫无争议的王者。前所未有的节奏运用、别出心裁的段落结构、循序渐进的演唱层次,这些经过熊光编曲的精雕细琢呈现出极具新意的形态,也由此使得这首歌区别于本专其他流行派歌曲而出类拔萃。
稳重坚实的钢琴和舒缓悠长的弦乐为这首歌拉开了帷幕,这两种乐器分别引出这首歌的节奏感和旋律性,一低一高,一重一轻,为歌曲预设好听觉上的开阔感。主歌虽然起调在比较高的中音区,旋律走向的升降波折也很多,但高低音之间相对均衡,歌曲的情绪从一开始便被固定在一个相对安定平和的状态。熊光的中音音色是一如既往的饱满,低音下潜地很稳,而高音则用轻混声圆滑地带过,不论是句尾渐弱的气息控制和颤音抖动,还是在长音中吐息的细微收放感,都在她的声线中得到了细腻的表达。
第二段主歌时引入了两轨鼓点,其中一轨重鼓声是与钢琴完全同步的4/4拍,而另一轨是强、弱、弱、次强、弱、弱结构的6/8拍,也正是这首歌节奏的主干。很多人初听这首歌时都说对不上节拍,那是因为一开始的钢琴是强、弱、次强、弱的4/4拍,还刻意地在弱拍上加入连音又稍稍拖拍,显得节奏紧促且重心拉后,动摇了4/4拍规整的节奏特点,在听感上略微向6/8拍靠拢,而熊光唱的则是6/8拍,所以在第一段主歌会产生节奏感上的不齐整,到第二段主歌时两种节奏型对撞,只在每小节的强拍和次强拍上重叠,弱拍部分自然就会有稍显混乱的不稳定感。不得不说熊光真的很敢写,4/4拍律动感更强,常出现于R&B等风格的歌曲中,也是熊光最常用的节奏型;而6/8拍强拍的间隔非常大,会削弱节奏感,从而凸显旋律的舒缓悠长,也是爵士乐中常见的节奏。从前奏开始的4/4拍钢琴调动节奏感,第二段主歌开始的6/8拍鼓点强化旋律性,在舒缓优美的旋律中靠和声的节奏引出律动感,且由此将节奏重心转向具有摇摆感的6/8拍,虽说在现场改编中这种写法并不少见,但要放到表现更加细腻的录音室音乐中,.熊光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到了副歌旋律被提到高音区,音符变得密集,旋律线的波折更加细腻,情绪也随着人声的抬高而高涨起来,熊光的高音不求力度,但凡旋律有上扬的趋势,她便立刻转到音色明亮的轻混声,一整段副歌被她唱得非常轻盈。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副歌部分全部都是弱起的,正常的6/8拍节奏应该是从强拍开始(如上段所述),而副歌的开始是“(副歌开始)弱、弱 | 强、弱、弱、次强、弱、弱 | ……(正常循环)…… | 强、弱、弱、次强(副歌结束)”,即最初从前一个小节的倒数第二个弱拍开始,最后在一个小节的次强拍结束,前后两个不完整的小节合并起来则又是一个完整小节,节奏仍然完整不会错位。这样写的好处是,在副歌中把强拍的位置整体拖后两拍,使每个强拍听起来都有弱拍在前面作为缓冲铺垫,即让“强、弱、弱”的循环听起来像“弱、弱、强”,且副歌旋律每每从弱拍到达强拍时,刚好也都是音高大幅上抬到达旋律高点的时刻(比如副歌第一句,从弱拍G4开始两拍后到强拍D5,升了7key),将节奏强拍和旋律高点重叠起来,“强”与“高”两个特点相互作用,使得情绪从弱到强的往复像一波又一波的潮水般不断被冲高,推动着副歌前进,也与主歌平稳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此我们已经听过了一段完整的主副歌,可以听到在情绪上有从低到高的程度变化,但情绪的性质却是混沌的,这是这首歌另一个高明的点。钢琴有平稳的坚定感,弦乐有舒缓的从容感,鼓点加入后在节奏上形成了微妙的不稳定,这些感受搭配上主旋律构成了情绪的大融合,我们可以从中准确地抓住那个悲伤的情绪核心,但却不能用它简单的概括这首歌。这种悲伤是暧昧的模糊的,是通过编曲调和出来的,相比熊光过去那种浓重单调的表现方式,它不刻意在听觉上给人强烈刺激来强化情绪,不极端不浓烈,但却更加复杂真实,这样表达的悲伤是更高级的,也是这首歌冷调色彩的主要体现。
在第二遍主歌里,熊光在句尾加入了一点带有环绕感的效果音色,又添上一轨人声辅助主旋律来提高人声的丰富度,主歌最后一串快速的下行音阶把情绪压低,与接下来骤然升高的副歌也形成了更大的反差。进入副歌,熊光在演唱上有了更多的句与句之间的强弱对比,比如某几个高音的力感有所增加,而某几个高音则唱得更轻飘,句尾部分的颤音更加纤弱细腻,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化(或者简单地说,她唱得更有感情)。第二段主副歌之后的桥段变回了由强拍开始的节奏,桥段的旋律升了2key但相对副歌较平,句尾旋律下沉、上扬交替进行的走向很好地兜住了副歌高涨的情绪,这时的弦乐突然拉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像是副歌中饱满情绪的延续,也与主旋律形成高低位置的对比和互补。接下来伴奏突然安静,只剩下4/4拍的钢琴和“念白”式的唱词,唱词部分依然是6/8拍的弱起,与第三遍副歌完美衔接,人声在D4、F4、G4这几个音上稳定地上下浮动,接近平常讲话的音高,用带有叙述感的口吻强化歌词内容,使这一段听起来简直就像是“誓言”本身,与《嫉妬されるべき人生》桥段的处理方式类似。那句“ああ 泣きたい”像是平静湖面上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把歌曲重新带回原有的编曲氛围里,随后鼓点和弦乐也回归到伴奏中,在熊光的合声中歌曲进入第三段副歌。最后的一遍副歌,可以听出熊光真的是铆足了力气,所有在强拍上的高音都音色饱满且富有力感,在这一遍音符紧凑的副歌中,她利用声音的力度将高涨激昂又带有一点紧张感的情绪再度推上了高点。
到此,熊光并没有结束这首歌,以她的能力还可以让情绪更加沸腾。按照国际惯例,《Kingdom Hearts》系列的主题曲在最后总会有一段使歌曲再延伸出一个新层次的转调,比如《光》转调后的段落,旋律线的流转既细腻又柔美,熊光的声线像一层轻薄的丝绸把人包裹住,歌中的温暖与幸福最终升华为迎面而来的万丈光芒;再比如《Passion》,转调前一瞬间的空白释放了军鼓和电吉他带来的紧张感,音阶的不断爬升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歌中那股淡淡的悲怆感也由此变得盛大又宏伟。而在这首《誓い》中,熊光用最后一遍副歌把情绪推高后,立刻借由最后这段转调把情绪再度放大。她把副歌中紧凑的旋律起伏骤然拉长,让情绪渲染得更加浓厚,再将旋律与伴奏中的合声一同缓缓抬高,在第二段“Kiss me once …”时她加入一轨渐强的鼓点,这轨鼓点颤抖般地微微鼓动,给予了这首歌蓄势爆发的力量感,第三段“Kiss me once …”更是神来之笔,她把之前那段“念白”式唱词加入到了伴奏中(而且频率上跟刚才那轨鼓点很相近),这两轨歌词的组合更是两组“誓言”的融合,她唱出的是眼下最直接真挚的渴望,而伴奏里响起的则是她内心最坚定的愿望,为了表达出这股强烈的情绪,熊光在最后这个转调段落里的高音有着近年来最好的强声表现,从而也成为这首歌演唱部分最强的层次。在这之后,依然是用桥段旋律为整首歌的起承转合收尾,它的平稳也适合为饱满的情绪降温,这首歌的最后是一小节的旋律上扬,尾奏的钢琴与前奏相呼应,仿佛这不是一首歌的结尾,而是一段爱情终于达到了下一个起点。
这首歌的歌词道出了一种在爱中卑微,却对爱坚定的态度。或许是经历了太多困顿的缘故,如今面对那个对的人、这个对的瞬间,内心竟被自卑所动摇;又或许是在这世间徘徊太久,终于遇到这份幸福的时候,竟一时难以相信它真的出现。可如今,过去的一切都不该再成为当下的困扰,在这个立下誓言的时刻,抛下了悲伤的过往,舍弃了懦弱的自我,仿佛今生只为这一刻而活。这首歌在伤感的气氛中积极地前进,那份伤感是一路上的艰难坎坷,那份积极则是两个人对未来人生的共同向往,在这段过程中,内心的声音逐渐暗淡,被想要与身边人走过一生的坚定感所取代,化为一切终于修成正果的感慨。桥段的转折给了这首歌应有的仪式感,伤感情绪也随着诵读誓言的临近而变得紧张,喜悦、悲伤、激动、期待交融在一起汇成泪水,与此相称的不是约定或承诺,而是至死不渝、独一无二的誓约,是终于决定了抛弃一切也要共度一生的心愿。“Kiss me once, kiss me twice, kiss me three times”,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言语作为这份誓言的回应,在这之后爱情便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这份誓言中过完这一生,亦是彼此的新生。
这首歌距离10分仅有0.1分,原因是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诡异力量让我把唯一的满分打给了《嫉妬されるべ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