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大理。皇宫。
月色暗淡,树影婆娑。重楼叠阙间,一道白色的身影掠过一处处宫殿,悄无声息,连巡逻的卫士都无一人发现。
直至抵达一座灯火通明、富丽辉煌的宫阙,白色身影才从屋顶飘然落地,宛若一根羽毛。宫门前持刀伫立的卫士目光迥然,神色警惕,却依旧无人发现这道白色的身影。
白衣人缓步向宫殿侧面的窗户走去,还未至近前,殿中就已传来一声朗笑:“深夜竟有客来访,不知所为何事?”话音刚落,便见一身着明黄色龙袍之人负手走出宫门,两侧卫士慌忙行礼。那人微一摆手,径自向白衣人走来:“足下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贵干?”白衣人微微蹙眉,扯下面纱,露出一张清丽的女子面容。身着龙袍之人面露讶异之色,道:“竟是风姑娘,不知……”
那风姑娘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道:“我来是想问问你,段正明,失踪的延庆太子,你找是不找?”
段正明露出微笑,沉声道:“风姑娘难道不知,上明帝自登基之时,就已派人去寻了吗?只是苦寻一年无果,方才传位给朕。何况此事原是段家家事,与风姑娘何干?”
风姑娘冷哼一声,嗤笑道:“当初贼子作乱,弑君篡位,延庆太子若未遇害,必然已逃出大理。可你段正明的人却只在大理境内搜寻,现下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你这般找法,便是找上一百年,恐也找不到人。再者,我风族当初与你段氏约定结为姻亲,联姻之人,便是延庆太子,此事你应当知晓吧?”
段正明微一点头,风姑娘便接着道:“我风沐曦便是延庆太子的未婚妻子,此事当然与我有关。况且,延庆太子是一国储君,而上明帝与你登基,不过是事急从权。于家而言,他是你的宗亲,又是嫡系,而你不过是旁支,如今他父母蒙难,孤身逃亡在外,你将他找回,才称得上孝悌。于国而言,他是太子,是君,你虽平叛有功,但只是臣,你迎他回国登基,才称得上忠义。你现今坦然接受君位,又不用心寻回延庆太子,和那犯上作乱的叛贼有何区别?
“我风族与段氏的盟约,是效忠于上德帝及其子嗣,助你段氏平叛,也是为了整个大理,可不是为了上明帝和你段正明。你若寻不回延庆太子,那上德帝一支也便没了,我风族是与段氏为友还是为敌,可就不一定了。”
段正明沉吟不语。他并非没想过把皇位还给延庆太子,但时隔一年之久,延庆太子只恐已为贼人所害,就算没有,自己已经登基,等延庆太子回国,就算自己再退位,也未必不会招来猜忌。何况权力二字,最是惑人不过,他虽自幼熟谙佛法,对皇位却也不能说全无留恋之意。如今他登基不过一两月,便已对皇权习以为常,心中竟隐隐希望延庆太子不要再出现。
但风族虽偏安于大理一隅,势力却不容小觑,何况风族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在大理百姓中也颇有声望,倘若当真与段氏为敌,必然十分棘手……
一念及此,段正明口气却是丝毫不肯放松,反问道:“风姑娘说这番话,不知是以何立场而言?是作为风族的下一任族长呢,还是延庆太子的未过门的妻子?”
风沐曦听段正明拿婚约做幌子,已是知晓他不愿与风族撕破脸皮,便道:“风族之事,全由族长定夺,族长以外的人,无论是何身份,都无权决定全族的大事。”
段正明略松一口气,稍缓辞色,道:“既蒙风姑娘指点,朕自当遣人至宋国、吐蕃境内寻觅,若寻回延庆太子,朕当即退位,由延庆太子继承国祚。只是如今大理尚不安定,朕也不能再加派人手,还望风姑娘见谅。”
风沐曦虽仍不满意,但也只好勉强答应。至少段正明已承认延庆太子可能还活在人世,她只需寻回延庆太子即可,若到时候段正明翻脸不认,她还可以去天龙寺找枯荣大师,也就是出家后的上明帝主持公道。
思毕,风沐曦微一拱手,道声“告辞”,便飞身离去。在成片的屋顶几个起落后,一袭白衣就已彻底隐没在夜色中了。
段正明望着风沐曦消失之处,神色莫辨,良久,才转身回宫。
宫外,只剩下树木枝叶的沙沙声,仿若从未有人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