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乐毅列传载乐毅留徇齐五岁,而看其他史记诸传,此说当不可信
公元前284年,有五国伐齐事,此年当秦昭襄王23年,齐闵王17年,赵惠文王15年,而于此年,联军于济西和秦周两破齐军,齐闵王出奔
秦本纪秦昭襄王二十四年,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燕赵两军主帅为谁,史书未详,而考战国纵横家书,有“燕赵共相,二国为一,兵全以临齐,则秦不能与燕、赵争。”语,有此语时,虽然尚未有合纵破齐事,然乐毅列传载“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则燕赵共相者,自是乐毅。秦昭襄王24年,即公元前283年率燕赵联军于大梁破齐者,当是乐毅
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又此年,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与魏王会新明邑。则秦魏两国或和谈,或联盟,史书不详,但此年即公元前282年以后无秦伐魏事,而有乐毅率赵师伐魏之事
又赵世家赵惠文王十八年,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此年即公元前281年又有赵伐魏之事,王贲有引河灌大梁之事,此处也是决河水,估摸应当也是伐大梁。而赵惠文王到东阳,即可见对此战的重视,如长平之战,秦昭襄王至河内。如此大战,又继上年乐毅伐魏,无临阵换帅理由,此役主帅,理当还是乐毅
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九年,赵与魏伯阳。当赵与魏讲和,而赵从魏退兵
从以上史料,可得出自破齐之后,而乐毅应当有达3年之多在魏地,不在齐地,自不应有乐毅留徇齐五岁事
公元前284年,有五国伐齐事,此年当秦昭襄王23年,齐闵王17年,赵惠文王15年,而于此年,联军于济西和秦周两破齐军,齐闵王出奔
秦本纪秦昭襄王二十四年,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燕赵两军主帅为谁,史书未详,而考战国纵横家书,有“燕赵共相,二国为一,兵全以临齐,则秦不能与燕、赵争。”语,有此语时,虽然尚未有合纵破齐事,然乐毅列传载“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则燕赵共相者,自是乐毅。秦昭襄王24年,即公元前283年率燕赵联军于大梁破齐者,当是乐毅
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又此年,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与魏王会新明邑。则秦魏两国或和谈,或联盟,史书不详,但此年即公元前282年以后无秦伐魏事,而有乐毅率赵师伐魏之事
又赵世家赵惠文王十八年,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此年即公元前281年又有赵伐魏之事,王贲有引河灌大梁之事,此处也是决河水,估摸应当也是伐大梁。而赵惠文王到东阳,即可见对此战的重视,如长平之战,秦昭襄王至河内。如此大战,又继上年乐毅伐魏,无临阵换帅理由,此役主帅,理当还是乐毅
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九年,赵与魏伯阳。当赵与魏讲和,而赵从魏退兵
从以上史料,可得出自破齐之后,而乐毅应当有达3年之多在魏地,不在齐地,自不应有乐毅留徇齐五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