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843ecfe77f40ad115e4c7eb672d1151/0f9503b30f2442a78b0b2663dd43ad4bd0130237.jpg)
薛涛字洪度,长安(今属陕西)人。随父宦居蜀中,自幼聪颖好学,才智出众。父丧后,因家贫,十五岁编入乐籍。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得当时西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能出入官府,曾做过校书郎,时称女校书。据记载,薛涛有诗五百首,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刘禹锡、张籍等都对她十分推崇,并写诗互相唱和。可惜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九十余首。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b8016ef8a18367aad897fd51e718b68/474cd83f8794a4c246cf3ced02f41bd5af6e3948.jpg)
公园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盖,因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遂成国内名竹荟萃之地,也被称为“竹子公园”或“锦城竹园”。目前园内的竹子品种有150余种之多,不仅有四川产各类名竹,还引进有中国南方各省及日本、东南亚一带所产稀有竹子。主要品种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鸡爪竹、紫竹、绵竹、胡琴竹、麦竹、实心竹等。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ed119f57f8da9774e2f86238050f872/28d6c4fcc3cec3fdc8427db3da88d43f86942738.jpg)
具体景点
望江楼望江楼,又名崇丽阁,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屹立于锦江畔,高39米,共4 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泥塑和人物雕刻,阁基有石栏围护。朱柱碧瓦,宝顶鎏金。阁廊宽敞,每方四柱,屋面盖以绿色琉璃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柜,金项耀目,即有北方建筑的稳健雄伟,又有江南楼亭的秀丽玲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崇丽阁之名是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标志物。
濯锦楼
濯锦楼,位于崇丽阁西侧,光绪十五年(1889)与崇丽阁同时建造。两层三间,略似船形,四周有回廊因汉代成都的织锦户常把织好的锦放入锦江中濯洗,因此锦江又名濯锦江,濯锦楼因此得名。楼呈船形,据说是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吟诗楼
吟诗楼,位于崇丽阁东侧,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一楼三叠。依据薛涛晚年所住碧鸡坊之吟诗楼而建,四面敞开,三叠相依。吟诗楼西南方的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之意而建的。穿过枇杷门巷,便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楼侧堆石作山,以石阶为梯,人工的创造中蕴含着自然情趣,的确能引**人墨客写诗吟诗的兴致。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为此楼撰联:“诗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正是此楼风景的真实写照。
薛涛井
园内还有传为薛涛取水制笺的薛涛井,原名玉女津。井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薛涛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世称“薛涛笺”,历代多有仿制。该井水质甘冽,宜酿酒、烹茶,用来制笺优于江水。因为明代蜀王仿制薛涛笺取水之井,后来便误传为薛涛本人汲取该井水制笺,故名。清康熙三年(1664)立“薛涛井”石碑,渐成名胜。清代后期在井周围陆续建起浣笺亭、五云仙馆、泉香榭、流杯池、吟诗楼等纪念建筑,题咏碑刻,匾联甚多。
望江楼公园竹林
望江公园是国内最大的竹类公园,在全世界也属罕见。步入园中,但见幽篁森森,翠筠拂拂,竹类品种多达150余个。除原产于四川的各种竹子外,还从省外、国外引进了许多竹种。它们或构成绿色的拱廊,或布成蔽日的浓荫,或屹立池畔江边,或环抱水榭楼亭。有的如凤尾凌空,有的似翡翠铺地,有的叶片宽阔胜手掌,有的又狭小像别针。杆茎的色泽或黄,或黑,或紫,或绿,或附白粉,或披毛刺。杆茎的形状,有圆有方,有空有实,奇异者如人面,如佛手,如算珠,如鸡爪,如琴丝,如龟纹虎皮,千姿万态,林林总总,让人大开眼界。院内有薛涛墓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