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吧 关注:1,847贴子:177,234
  • 65回复贴,共1

从史记错误看马陵之战更进板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伟大的田肦 齐BOSS没有真容 匡章代替镇楼


1楼2018-08-07 23:40回复
    1.史记记载混乱,史记记载不可信。
    田齐世家》:二年(齐威王十六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於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於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於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於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
    《魏世家》: 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原效之。”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若战不胜齐,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太子曰:“诺,请必从公之言而还矣。”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太子因欲还,其御曰:“将出而还,与北同。”太子果与齐人战,败於马陵。
    以上两段记载说的是魏伐赵,齐救赵,田齐世家中更是提了一句【战于南梁】【南梁】是韩国地,在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史记已混淆马陵之战交战的三方。
    《战国策·齐策一》:南梁之难,韩氏请救于齐。首先,战国策是一本专记策士游说书,其书中策士章节多为史记收录,因此关于此战策士活动不妨直接看战国策,战国策谓【魏】伐【韩】这是史记第一处不可信。至于魏国的史料《古本竹书纪年》也有记载:【二十八年穣苴帅师及韩孔夜战于梁赫,韩师败逋。】那么史记这里的错误很明显,救韩非救赵,这是第一。
    2.史记记载马陵之战细节,与竹书纪年,战国策不合,甚至有前儒笔记反驳其情节。
    史记记载之马陵之战,是【魏与赵攻韩,韩告急於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於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由此不难看出,史记之中记载,是田忌围魏救韩,又带着魏国【围韩之师】到处跑,孙子用了奇计。事实却不然。《竹书纪年》云:【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肦败梁于马陵。】注意,28年,南梁才被攻打,而且主将是【穣苴】不是【庞涓】这是战场细节之一处不合清理,也就是说按照【竹书纪年】田肦已经攻陷了马陵,那么如何又需要在马陵道伏兵呢?再看战国策【魏惠王起境内众,将太子申而攻齐。】起境内众,将而攻齐,什么意思?是说太子的兵,是后发的,是发去攻打齐国的,攻打那里呢?能看的只有前文所说的马陵。
    3.由上述可见,田肦先攻打马陵,切断魏国攻打韩国之师后路,魏王再起境内众,与田肦一战,竹书纪年有【二十九年五月齐田肦伐我东鄙】即是此意,然而从竹书纪年,不见田忌的影子,也没有围魏救韩的战例,是两军的一场遭遇战。至于史记的记载,且不说成书在此两书之后,单就这事而言,记载已经出现了多个版本,甚至混淆,根本不足信。故而马陵之战没有什么奇谋,也没有什么孙膑的经典战例


    2楼2018-08-07 23:41
    回复
      《容斋随笔》有辩:“孙膑胜庞涓之事兵家以为奇谋予独有疑焉云“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方师行逐利每夕而兴此役不知以几何人给之又必人人各一灶乎。庞涓行三日而大喜曰“齐士卒亡者过半”则是所过之处必使人枚数之矣是岂救急赴敌之师乎。又云“度其暮当至马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遂伏万弩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钻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夫军行迟速既非他人所料安能必其以暮至不差晷刻乎。古人坐于车中既云暮矣安知树间之有白书。且必举火读之乎。齐弩尚能俱发而涓读八字未毕。皆深不可信。殆好事者为之而不精考耳


      3楼2018-08-07 23:42
      回复
        不难看出,魏韩之地,犬牙交错,大梁到南梁魏国如果【不去别的韩国地界】的话,只能从之前攻陷的马陵走,田肦攻马陵,自然切断了南梁之师的退路,因此魏国再发兵【起境内众,太子为将】这么拼,也是很有依据的
        不是什么孙膑奇谋
        图中最左边红圈是南梁,其次是马陵,然后是大梁


        4楼2018-08-07 23:42
        收起回复
          田肦的伟大不容质疑


          5楼2018-08-07 23:4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8-08 01:35
            收起回复
              一、马陵之战本末于《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记载如下
              《秦本纪》:(秦孝公)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
              《田齐世家》:二年(齐威王十六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於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於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於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於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
              《魏世家》: 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原效之。”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若战不胜齐,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太子曰:“诺,请必从公之言而还矣。”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太子因欲还,其御曰:“将出而还,与北同。”太子果与齐人战,败於马陵。
              《孟尝君列传》:宣王二年(齐威王十六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
              《战国策·魏策二》: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
              《战国策·齐策一》:南梁之难,韩氏请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是]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专)[恃]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愬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
              《孙子吴起列传》:魏与赵攻韩,韩告急於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於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战国策·魏策二》魏惠王起境内众,将太子申而攻齐。客谓公子理之(传)[傅]曰:“何不令公子泣王太后,止太子之行?事成则树德,不成则为王矣。太子年少,不习于兵。田(肦)[盼]宿将也,而孙子善用兵。战必不胜,不胜必禽。公子争之于王,王听公子,公子(不)[必]封;不听公子,太子必败;败,公子必立;立,必为王也。” 《竹书纪年》: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肦败梁于马陵。二十八年穣苴帅师及韩孔夜战于梁赫,韩师败逋。二十九年五月齐田肦伐我东鄙 二
              马陵之战起因见以上记载,应有三版本。即魏世家之魏攻赵,齐救赵。魏及赵攻韩,齐救之。魏攻韩南梁,齐救之。考此战前一年【魏败韩马陵】应是此战后,进而攻韩南梁,韩请救于齐。而田齐世家之所记与战国策相符,只是战国策无【复招田忌】一语,想是司马迁为自圆其前文【田忌出走】之说。田忌出走之事,当存疑,或为马陵之战后,或为马陵之战前,于此事战国策,史记已混乱。已无从可考。竹书纪年与战国策之“清楚记载”将应有田肦,孙子应在军中。至于孙子之谋,减灶之说《容斋随笔》有辩:“孙膑胜庞涓之事兵家以为奇谋予独有疑焉云“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方师行逐利每夕而兴此役不知以几何人给之又必人人各一灶乎。庞涓行三日而大喜曰“齐士卒亡者过半”则是所过之处必使人枚数之矣是岂救急赴敌之师乎。又云“度其暮当至马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遂伏万弩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钻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夫军行迟速既非他人所料安能必其以暮至不差晷刻乎。古人坐于车中既云暮矣安知树间之有白书。且必举火读之乎。齐弩尚能俱发而涓读八字未毕。皆深不可信。殆好事者为之而不精考耳。”想孙膑何能知庞涓之行军速度?又何能知庞涓于树下死?庞涓又何能如此奇巧见树上所言?此记载应是民间传说,太史公采之未辩。且《竹书纪年》云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肦败魏于马陵,想是韩求救于齐,齐使田肦将,已于马陵之战取得优势,其后再与魏太子战,应是魏之反击,想十万之众,定不能为一朝所破,而世传马陵之战,应为此战发生之首事,未必会战之地点。且二十八年,魏才下韩南梁,若一边与韩战,则应精锐尚存,不应有【弱魏】之语。大战应是齐攻魏,魏使太子申发境内众反击,非《孙子吴起列传》之围大梁救韩。且桂陵之战有【擒庞涓】
              三、马陵之战本末
              魏惠王二十六年,起兵攻韩马陵,败之,二十七年,进而攻韩梁,韩请救于齐,齐使田肦为将,孙子为师救韩,十二月,败魏于马陵。二十八年,魏拔韩南梁,魏王使太子为将,起境内众,与齐战于东鄙。二十九年,齐败魏于东鄙,覆其十万之军。


              7楼2018-08-08 23:24
              回复(9)
                @辉哥102
                那要在哪裡找


                IP属地:中国台湾8楼2018-08-14 16:36
                收起回复
                  @人墙寒冬1937 庞涓在桂陵被擒杀,马陵死的是太子 战国策》,马陵是田盼+孙膑,擒太子,无庞涓、田忌。 《说苑》,田忌在徐州之围时尚在楚国,难道他出逃了两次? 《战国策》,邹忌怕田忌回齐国,让楚国封了田忌一块地。


                  IP属地:中国台湾9楼2018-11-27 14:58
                  收起回复
                    @人墙寒冬1937:
                    司马迁在桂陵 马陵上出错也不是一两回
                    就算是杨宽也基本断定史纪马陵是小说家言
                    所有说马陵之战有田忌和庞涓参加的都是史记 我们先抛开战国策和竹书 只看下史记 那我们不妨看下孟尝君列传关于桂陵 马陵的记载
                    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
                    短短几句 已经矛盾无数
                    这段话怕是太史公自己也搞不清桂陵和马陵之战了 如果你觉得那个救韩伐魏只是很普通的讹字 那再接着看下面 下面都是史记田世家的记载
                    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於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曰:“蚤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韩且折而入於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
                    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於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於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於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於齐。】
                    先不论田世家世系问题和邹忌在马陵是否还活着 或者桓公午时期是否有邹忌等人的问题 两段话何其相似 迁公公只在中间略加修改 便做两事 这是何等碉堡的治事史态度
                    再考战国策
                    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得交於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因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国。
                    迁公公抄书都成问题 策文本说的是章子灭燕时之事 结果一到史记 时间直接提前了80年 变成了桓公午时期
                    再看史记抄战国策的桂陵之战时事
                    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於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於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威王从其计。
                    和之前迁公公所抄 又何其相似 迁公公抄则抄矣 又何必在史记中整这三段一事几传的东西?治史态度由此可知
                    再看史记马陵之战记载
                    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世家
                    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於齐。……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田世家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於齐。-------孙子吴起列传
                    马陵之战 与赵何关?迁公公语无伦次到碉堡地步 自相矛盾到能让人崩溃 一会魏攻赵 赵向齐求教 一会魏攻赵 韩帮赵 韩向齐求教 一会又魏和赵一起攻韩 韩求教
                    到底谁打谁 谁向齐求教 迁公公搞清楚了没有?
                    再加上孟尝君列传的桂陵之战是【救韩伐魏】 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只能让人觉得迁公公根本就搞不清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关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史记记载 又如何能使人相信?


                    IP属地:中国台湾10楼2018-11-27 16:26
                    收起回复
                      司马迁为了塑造一些他有好感的历史人物名人,编造了很多神话。例如淮阴侯列传,李广传什么的。史记就是一类似三国的小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3-15 0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