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81ac4c07ccf3bc7e800cde4e101babd/81930c83d158ccbfa3928df715d8bc3eb035419b.jpg)
作为一种湖南地方绣种,湘绣起起落落,几番“走出去”又“返回来”,最终退守湖南一隅。在湘绣的发源地,今天的长沙,人们偶尔还能见到几块湘绣招牌探出街头,零零落落,半遮半掩,丝毫透不出它“中国名绣”应有的傲人霸气。
湘绣的辉煌已不复从前。尽管它在技艺传承方面还后继有人,可从行业的规模、效益来看,湘绣正在渐渐失去影响力。生存还是没落,这是千年湘绣面临的新问题。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92e7d3237c79f3d8fe1e4388aa0cdbc/aecf4159ccbf6c8150191425b03eb13532fa409b.jpg)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被整体发掘。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海量文物,大大小小、各种各样有数千件之多。
墓葬的主人名叫辛追,她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的妻子。辛追大概是一个“文化人”和服饰爱好者,在后来清理出的几千件文物中,帛书、简册、丝绸衣物、绣品就占了半数以上,也正因为她的这个爱好,久远年代的西汉刺绣才能遗留至今,被今人窥见。
马王堆出土的绣品,大致可分为“乘云绣”、“长寿绣”、“信期绣”3类。所谓“乘云绣”,就是在丝帛上绣上翻腾飞卷的五彩祥云,云雾中隐约可见露着头部的凤鸟,作为凤鸟乘云的象征;“长寿绣”用多种彩色丝线绣出花穗状的流云,流云中有仅露头部的飞龙——汉代传说龙能引导人们成仙,长生不老,所以称这类图案为“长寿绣”;“信期绣”的绣纹以燕子为主题,燕子是南迁北归的候鸟,每年总是按期归来,故称它为“信期绣”。
“乘云绣”、“长寿绣”、“信期绣”的名字可不是后人杜撰,它们都明明白白记录在一同出土的随葬品清单上。最初,这些古怪名称还真让人云里雾里,可当它们呈现在眼前时,人们顿时恍然大悟——“嗨!这不就是湘绣么!”虽然已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但这些绣品无论从图案还是到针法都清晰可辨,尤其是针法,主要分类有平针、辫子针、接针、打籽针等,它们无不带有鲜明的湘绣特征。
在马王堆绣品出土之前,湘绣有据可考的历史最远只能追溯到明代,1972年的考古发现,无疑把它的历史向前推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之前,中国刺绣的老大哥是苏绣,它保存有南宋时期的刺绣实物。可等到马王堆绣品出土,湘绣的起源时间一下就超过了苏绣,跨到了西汉早期,什么是一步跨千年?这就是!事实面前苏绣肯定要让位,现在的老大哥就是湘绣”,“湘绣在西汉时就价格不菲,据史书记载,像长寿绣这类高档刺绣品,当时一匹的价值是2万钱。汉代黄金1斤值1万钱,2万钱就是2斤黄金,可见刺绣在汉代是价比黄金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1dc363a933df8dca63d8f99fd1072bf/e3155cbe6c81800ac8cbb1c3bd3533fa838b479b.jpg)
据苏秉瑜考证,湘绣技艺从官府流向民间,时间大概是在三国乱世,这一点史籍上也有断断续续的记载。很多的内府刺绣技艺在流转过程中消失,“打个比方,就像把温棚里的花突然搬出去,让它接受大自然的考验,很多花肯定受不了。湘绣也一样。到了民间,以前繁琐奢华的技艺立刻失去支撑,消失的消失,退化的退化。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9d492c0f4dcd100cd9cf829428a47be/fef2fc80800a19d86e2dbcc83ffa828ba71e469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