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蝽资料吧 关注:11贴子:132

世界垂猎蝽属厘订(猎蝽科,光猎蝽亚科,垂猎蝽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垂猎蝽属Cimbus Hahn 1831
模式种:Cimbus productus Hahn 1831
属征:头较长,眼前区长于限后区;触角8节,第1节短于眼前区,无盾角片;喙第2节明显短于等3节,前胸背板的纵沟纵贯前胸背板前后叶,前端达前胸背板前缘; 小盾片端突2个;前翅革片M脉消失;前足股节腹面具2排齿突。
分布: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
讨论:本属特点是头部较长,眼前区明显加长,触角较短,第1节触角明显短于眼前区,前足及中足胫节端部无海绵窝结构。本属的己知种中极可能有同物异名的情况,另外估计本种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具有丰富的新种,目前已知15种,其中包括3新种,本文记录15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8-10 19:45回复
    迅垂猎蝽Cimbus ambulans (Miller, 1941)
    体色:触角栗色,端部色浅。复眼金墨绿色。头部红褐色,端部、基部及腹面两侧栗褐色。喙暗褐色,第2节及3节基部弥漫粟褐色。胸部除小盾片外黑色。前胸背板前叶的纵沟及后叶中域的大部分浅褐色。小盾片酒红色,两侧脊及端突色深。中胸及后胸腹板暗棕色。前翅暗褐色,革片前缘域及翅脉色深,膜片亚前缘处具隐约的黑色色带。后翅淡褐色,具虹彩。腹部红褐色,第3-6节端缘黑色;腹部腹面两侧具黑色斑块,第3-7节各具一条黑色横带。各足深褐色,各足跗节暗棕色:各足基节略呈浅褐色。
    被毛:触角除第1节外均具浓密短毛及稀疏长毛。
    结构:触角第1节弱弯曲,端部较厚,亚端部稍稍狭缩。复眼略小,椭圆形,稍突出。头长于前胸背板后叶2倍;唇基及两侧表面具细纹;单眼突起,单眼间距约为单个单眼的直径;眼前区约为眼后区长度的2倍。喙的第3节约为第2节长的2.5倍,第4节与第2节略等长。前胸背板前侧角强烈突出,末端略狭缩平截;前胸背板前叶约为后叶长的一半,两侧具卷边,亚侧缘略具浅沟,前叶两侧表面具不规则的瘤状突起,突起表而粗糙,具小刻纹;前胸背板纵沟在后叶具小脊和小窝;后叶两侧沟具小脊,但不如中央纵沟的明显,肩区较光滑;前胸侧板前缘腹侧较钝秃。后胸腹板前半部中央具小浅窝和不规则的小横脊。小盾片端突较厚,较弯曲,端部分开;中域凹陷,具不规则的小皱纹。前翅几达腹末。腹部第3-6节中部中央各节后部具浅纵沟。各足股节腹面外侧具1个短齿,内侧具1个短齿及1个极小的齿。
    分布:马来西亚(沙捞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10 19:55
    回复
      恩垂猎蝽Cimbus fraternus (Miller, 1941)
      体色:触角褐色,其上的毛黄褐色。复眼黑色。头及各足浅红褐色。腹部背面端部、腹面两侧具黑晕。前翅暗褐色;前缘域及翅脉色浅。后翅浅棕色,具虹彩。
      被毛:触角除第1节及第2节基部1/3外均具浓密的短毛及稀疏长毛。
      结构:体中大型。触角第1节微微弯曲,端部加粗;触角第2节微微弯曲,基部稍粗。复眼侧视肾型,上下高大于前后长。头约为前胸背板后叶的2倍;单眼大,单眼间距稍短于单个单眼的直径;唇基基部至触角基之间表面具斜纹;喙的第2节长约为第3节长的一半,略长于第4节。前胸背板前叶前缘的前侧角明显,且略尖锐,指向斜上前方;前胸背板前叶约为后叶长的一半,两侧具卷边;前胸背板在中央纵沟两则的部分表面具浅沟,突起的部分较粗糙。前胸背板中央纵沟较宽阔,纵沟在横缢处的两侧耸起隆脊,隆脊表面具细小横纹。前胸侧板前缘腹则突起较弯曲。中胸腹板亚侧缘具纵沟,内具浅的横脊。后胸腹板表面的隆脊或横纹退化,后缘隆起。小盾片端突强烈弯曲,中央域凹陷处具不规则的沟和小脊。前翅刚伸达腹末。腹部第3-6节中央具浅的纵沟;腹面两侧除末节后缘外表面较粗糙。前足及中足股节内侧具5-6个小齿,外侧具1个齿突;前足股节腹侧亚端部另具2个小的瘤突;后足股节腹面亚端部具2个小的短齿,中部具8-9个小的瘤突。
      分布:马来西亚(婆罗洲)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8-10 20:02
      回复
        卜垂猎蝽Cimbus dolosa (Distant, 1919)
        体色:黑褐色。头,喙,各胸腹板及各足棕褐色;腹部腹面黑色,腹部第7节基部褐色。触角端部色淡。
        结构:头部眼前区约为眼后区的2倍;触角第1节与第2节粗壮,2节长度略相等,触角第1节端部超过头的前端。前胸背板的前叶前侧缘两侧具明显的突起;中央纵沟宽阔,后叶约为前叶长度的2倍;后叶的侧角明显具许多小瘤突,后叶其他部分具横向的皱纹,前叶或多或少表面具有纵条纹; 小盾片宽阔,端突弯曲;股节下方具短齿;喙的第3节非常长,长于第2节与第4节的和。体长18mm.
        模式标本无有效标本信息,采集地:Hant Mekong, Muong Sing.
        分布:老挝、越南、印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8-10 20:06
        回复
          褐垂猎蝽Cimbus fuscous Wang & Cai sp. nov.
          体色:棕褐色。喙第3节及4节黄褐色。头部,前翅革片前缘的狭边,各足股节端部,各足胫节及跗节,侧接缘色稍浅,呈略带红色的黄褐色。
          被毛:触角第1节端部外侧及腹侧具稀疏中短毛,其余各节具中长毛及浓密的短毛。喙各节具浓密的软毛。头的腹侧后方着生一簇指向前方的斜毛。各足胫节端部腹侧及各足跗节具浓密中短斜毛。小盾片端部中央具放射状的一簇毛。
          结构:体中型。头约与前胸背板等长,眼后部分明显比眼前肿胀;头的表面具微瘤突,粗糙。触角基凸向下前方,触角第1节明显超过头前端,棒状,较加粗,第2节较第1节细,中部略弯曲,第3节及第4节变细,线状。背视复眼突出,眼间距略大于单个复眼的宽;单眼间距约等于单个单眼的直径,单眼的后方内侧左右各具一个小瘤突。侧视喙第2节末端略及触角最基处; 第3节长,平直,末端超过头的后缘,几达前胸背板前缘; 第4节短于第2节。侧视眼前区约为眼后区的2倍(不加颈);复眼上缘与复眼处头的上缘平齐,下缘处具头的下缘较远。前胸背板前叶约为后叶的一半,前叶前缘及两侧具卷边,前侧角明显,锥形,指向斜前方;前叶表面在纵沟两侧各具4-5个岛形突起,左右对称,突起之间为光滑的沟回;前叶两侧缘中后部各具1个扁形的突起。前胸侧板腹侧前缘的角突较小。中央纵沟贯穿前后叶,在后叶具不规则的小脊。后叶表面具不规侧皱纹,皱纹横连中央纵沟及两侧沟,肩区表面也具细密皱纹;后叶后缘略平直。小盾片宽阔,在端突基部狭缩,中央凹域内具不规则的小脊及小窝;端突略分开,端部弯向下方,端突间的小盾片后缘略凸向后方。前翅不透明,不超过腹末,革质区域限制在革片的前缘域。各足股节加粗程度较一致,前足稍稍加粗;前足股节腹侧具2排齿突,外侧亚端部具1个大齿突,中部具5-6个小瘤突,内侧具6个齿突,端部的齿最大,约和外侧的齿对齐;中足及后足股节内侧亚端部具1个大齿突,中部具2-3个小瘤突,外侧具5-6个齿突或瘤突,最端部的齿最大;胫节海绵窝消失。腹部侧接缘各节后角微微凸起;表面具不规则细刻纹;腹部腹面光亮,节间缝具细密的小脊和小窝;腹面中央各节具线纵沟。生殖节半球形,外表光秃无毛;生殖节中突近圆柱状,端部微微呈二叉状;中突两侧具较密的长毛。抱器棒状,中部略弯曲;端部膨大,内侧具1个小突起,末端尖锐;突起的附近散布短毛。基片延颈长于基片,基片桥扁片状;阳茎鞘背片槭树种子状,左右对称,阳
          茎鞘支片左右对称明显分开;阳茎端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囊状,背侧亚端部具一个扇形的弱骨化片状结构。
          分布:马来西亚(婆罗洲)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8-10 20:19
          回复
            褐垂猎蝽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8-10 20:20
            回复
              卡氏垂猎蝽Cimbus cameronicus (Miller, 1941)
              体色:复眼黑色;触角及喙褐色。头及前胸背板栗色。前翅革片及膜片(除翅脉外)烟褐色;小盾片黑色。各足深褐色。腹部(除侧面栗色外)黑色。
              被毛:触角第2-4节具浓密的短毛及稀疏的长毛。
              结构:触角第1节长筒形,弯曲,端部加粗;触角第2节基部缢缩,长型;触角第3节及第4节几愈合。复眼突出,卵圆形,长约为宽的2倍;头长约为前胸背板后叶的2倍,表面除单眼后方外具不规则皱纹;单眼突出,单眼间距略大于单个单眼的直径。喙的第1节(第2节)与第3节略等长,约为第2节长的1/3。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叶约为后叶长的一半,两侧具宽阔的沟,表面具不规则的浅沟和突起,沟的区域光滑,突起的区域具皱纹;中央纵沟在前叶基部深;后叶表面具明显的横纹,两肩角和基半部皱纹不明显;前胸侧板前缘具卷边,前侧角突明显:中胸腹板具三条浅纵沟,内具横脊;后胸腹板的纵沟内具横纹;小盾片中域凹入较深,约与前胸背板前叶等宽,端突端部圆润,略向两侧分开,小盾片后缘中部轮廓略凸出。前翅伸达腹部末端。前足及中足股节腹面端部外侧具1个中等大小的齿,内侧具4个大小不等的齿;后足股节亚端部腹面内外侧各具一个小齿突,近中部腹面具一个小的瘤突。
              分布:马来西亚(彭亨州)
              备注:原始文献中对触角第3、4节长度的测量可能有误。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8-10 20:26
              回复
                皱垂猎蝽Cimbus drescheri Miller 1954
                体色:晦暗的橘黄色。前翅革片及膜片暗褐色,革片前缘略红,翅脉黄色。喙浅黄褐色。腹部侧面弥漫黑色斑晕。
                结构:体中型。头稍长于前胸背板后叶的2倍。单眼较小,略隆起;单眼间距稍大于单个单眼的直径。头顶横缢处到眼前缘具浅的弧形纹。触角第1节亚基部弯曲,端部渐加粗。喙第2节不超过触角基,第3节伸达后的后缘或颈的前缘。喙前胸背板前叶表面光滑,具稍突出的隆起;后叶表面具强烈的横纹,横纹与中央纵沟的横脊相融;后叶后缘处的皱纹略呈纵向。小盾片中域凹陷,内具明显的横脊。前翅伸达腹部第7节背板。腹部腹面大部分光滑,侧面具不规则的纹路; 侧接缘背面具小的纹路, 两侧缘光滑。中胸腹板具三条浅纵沟,后胸腹板光滑。雄虫体长14mm, 前胸背板后叶宽3.5mm,前翅长8.5mm;雌虫体长15.5mm,前胸背板后叶宽3.6mm,前翅长9.0mm。
                分布: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备注:原始文献记载本种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重要特征为体型大小和前胸背板的纹路,以及生殖器的构造。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8-10 20:29
                回复
                  丰垂猎蝽Cimbus productus Haho 1831
                  描述:体红色,头长于前胸背板,前翅大部褐色。
                  分布:印度尼西亚。
                  备注:作者未见标本,仅见大英博物馆模式标本照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8-10 20:31
                  回复
                    红垂猎蝽Cimbus rufus Wang & Cai sp. nov.
                    体色:体红色。复眼栗褐色,触角第1节端半部具黑褐色晕,端部最深:其余各节黑褐色;前翅除革片最基部及前缘域大部外黑褐色;腹部侧面各节间缝处具褐色的斑。
                    被毛:触角第2-4节均具浓密的斜短毛,零星散布中长毛; 第1节端半部具稀疏的毛;各足胫节端半部及跗节具浓密的斜毛。
                    结构:中大型,体略宽。头约与前胸背板等长;触角第1节略向内弯,端部微微超过头的最前端,第2节亚基部略弯向内,稍长于第1节,第3节与第4节约等长,但相对于第1、2节明显狭缩;复眼向两侧突出;单眼各向侧前方凸出,间距小于单个单眼的直径;后唇基与上颚片之间的缝较平行,表面具不规则的细纹;侧视眼前区约为眼后区长的2倍,头部在触角基下方肿胀,复眼下缘基本与头的下缘齐平,复眼上缘不及头顶:喙第2节末端不达触角基,第3节末端约伸达头的后缘。前胸背板前叶短于后叶的一半,前缘及两侧具卷边,前侧突明显;前叶表面具较明显的隆脊,但无瘤突;中央纵沟在前叶较深,在后叶具小横脊,横脊与后叶表面的横纹相连,后叶两侧沟内也具小横脊:发音沟的前缘两侧具明显的突起;小盾片宽阔,中央域宽阔地凹陷,内具极细小的不规则纹路,两端突相距甚远,角状,端部外侧轮廓弯向内侧,端部内侧轮廓较直,互相平行;前翅末端略超过腹末,大部膜质,翅脉凸显;前足股节较加粗,腹侧具2排齿突,内侧3-4 个齿突,外侧2个齿突,近基部的齿突较大;中足及后足股节同位置具较小的齿突;腹部卵圆形,侧接缘第2节后角呈小突状,腹部腹面各节具隐约的小纵沟,各节间缝内具小脊。生殖节略呈半球形,后缘中央略呈乳突状;生殖节中突两侧具浓密的中长毛,中突端部略超过生殖节后缘,端部圆润,背视呈正太分布的图形(钟形);抱器棒状,中间近端部略弯,端部内侧有个尖锐小齿,端半部略膨大,内侧具短毛; 阳茎基片宽扁,近延颈处左右相互靠近;基片桥强壮,位于头状体根部;基片延颈较长,侧视略与基片等长;阳茎鞘背片左右分开两叶,近基部略呈角突状,阳茎鞘支片基部分开,端部愈合;阳茎大部膜质,内部端侧具左右两侧卷起的宽阔弱骨化结构。
                    分开:越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8-10 20:36
                    回复
                      红垂猎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8-10 20:37
                      回复
                        莫氏垂猎蝽Cimbus mjoebergi Miller 1955
                        体色:浅红色。复眼黑色。前翅淡褐色;革片前缘域红色。
                        结构:触角第1节略超出头部前端,第2节较第1节长1/4。侧视复眼上下缘与头部相同位置的边缘重合。单眼较大,隆起;单眼间距略小于单眼的直径。前胸背板前叶具略有规则的隆脊,前缘及两侧具卷边;中央纵沟在后叶部分具较横扁的小窝;后叶前半部具褶皱,后半部较光滑,两侧沟内具宽扁的小窝;小盾片中域稍凹陷,内具小横脊,基部的小横脊中央断开;端突略细,弯向内侧,端部尖锐。前翅伸达腹部末端。腹部腹面节间缝较宽;腹部腹面中央稍扁平。中胸腹板中央的凹陷较弱。雄虫体长13.0mm,前胸背板宽3.0mm,前翅长8.0mm;雌虫体长14.0mm,前胸背板宽3.0mm, 前翅长9.0mm。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8-10 20:39
                        回复
                          标垂猎蝽Cimbus insignis (Miller, 1941)
                          体色:红褐色。触角褐色;复眼深褐色;前翅暗红色;革片前缘域及翅脉色深,膜片亚前缘域具暗黑色班晕;后翅灰褐色,具虹彩。腹部背面第5节及第6节背板(除侧接缘外侧外),第7节背板及侧接缘第7节黑色;腹部腹面(除侧接缘外)暗褐色。各足砖红色,各足跗节色淡。
                          被毛:触角具灰白色的短毛,夹杂黄褐色的中长毛。
                          结构:体中大型。触角极似C. cameronicus,复眼突出,卵圆形,侧视复眼的高约为长的2倍;头约为前胸背板后叶的2倍,眼前区略短于眼后区的2倍,单眼小,中度分开;唇基在眼前的部分具弱的刻纹;头表面大部均粗糙,单眼后部稍不粗糙;喙第1节端部端部略膨大,约为第2节长的1/3, 与第3节略等长。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叶约为后叶长度的一半,两侧具卷边,亚侧缘及中部均具沟,两则的沟宽阔,中央纵沟基部具小窝;前叶中央纵沟两侧具不规则的浅沟和脊,脊的部分较粗糙;前叶前缘腹面的侧角明显,锥形;后叶表面具横纹,前缘在纵沟两侧具圆凸的隆脊,中央纵沟在后叶的部分具小窝;后叶肩区腹背扁平,肩角几乎光滑;中胸腹板具三条纵沟,内具小横脊,后胸腹板有不明显的具横脊浅沟;小盾片两侧中部狭缩,端突较厚,弯曲,中央域强烈凹陷,内具横脊;前翅几达腹末,前缘域几乎平直。前足及中足股节腹面外侧具1个中等长度的齿,内侧具1个中等长度的齿及4-5个小的齿突,端部还具小的齿,中部还具不明显的小瘤突;后足股节亚端部腹面具一个小齿突,中部具若干不明显的小瘤突。
                          分布:马来西亚(沙捞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8-10 20:43
                          回复
                            瘦垂猎蝽Cimbus lunduensis (Miller, 1941)
                            体色:体大部为带红的黑色。触角栗褐色。前翅膜片褐色,亚前缘脉及外翅室外侧的翅脉黑色。后翅透明,翅脉黑色。
                            被毛:触角第2节除基部1/3外,具长毛及浓密短毛。
                            结构:体中大型。触角第4节缺失。头长于前胸背板。喙的第2节稍长于第3节的1/3。前胸背板前叶具不规则的略呈直线的小隆脊;后叶表面具横纹,连贯中央纵沟的横脊。前胸背板前叶前缘的前侧角明显,锥形。中胸及后胸腹板略具横纹。小盾片端突端部弯向内侧,中域凹陷,内具小横脊。前翅不达腹末。腹部背面具不规则的纹路和小刻点,第7节后缘具横纹,侧接缘两侧稍加厚隆起。各足股节腹面具小齿。
                            分布:马来西亚(沙捞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8-10 20:46
                            回复
                              婆罗垂猎蝽Cimbus bornensis Wang & Cai sp. nov.
                              体色:体红色。前翅大部深褐色( 前翅最基部,前缘域及爪片的Cu脉红色),腹部侧面各节连成的宽阔纵带黑色。
                              被毛:触角第二-3节具略稀疏的短毛。
                              结构:模式标本触角第4节缺失。体大型。触角I节略加粗,端半部略向内弯区,端部稍超过头部最前端,第2节稍长于第1节。头略等于前胸背板与小盾片的长之和,复眼间距约为背视复眼宽的2倍,单眼着生处隆起;侧视眼前区明显长于眼后区,眼前区没明显膨大,最大,上下宽鱼尾眼后区最大上下宽的1.5倍; 复眼上下缘接近复眼处的头部上下缘;喙第2节不超过触角基处,喙第3节末端略及单眼处。前胸背板前叶不及后叶长的一半,前叶表面具核桃壳状的刻纹,前侧角较明显,但不尖锐,前叶前缘及两侧具卷边;前胸背板中央纵沟向前伸达前缘,在后叶部分具横扁的小窝及小横脊。后叶表面具细密的小皱纹,表面粗糙,后缘平直,与肩区后缘融合在一-起。小盾片宽阔,中央域宽阔地卵圆形凹陷,凹陷的两侧具粗壮的隆起,小盾片端突基部左右略缢缩,端突弯角状。前翅略及腹末,半革型,无M脉。前足股节加粗,背视标准姿态下,股节腹面端半部具2排小齿,下方的齿3个,上方的齿4个;中足及后足股节亚端部腹面具2排齿,背视标准姿态下,下方具2个齿,上方具1个齿。腹部第2节侧接缘后角略具瘤突,其他各节后角不突出。
                              分布:马来西亚(婆罗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8-10 2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