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作为现在在暗源任职机甲设计。说两句。
首先,就本人来说,自己也是机甲控,从机甲争霸战2《mechwarrior2》开始就是美系及各种机甲的簇拥。其次,个人水品有限,也不是专业学的这个,完全是出于对机械设定和玩具的喜爱和追求。
其次暗源机甲来收确实是在向泰坦风格学习,因为泰坦机甲的设定非常优秀。作为机械设计(票友)爱好者来说,泰坦的机甲风格独树一帜。但是作为习惯了过去各种真实系的机甲风格的我来说,刚接触泰坦风格来说并不是很习惯,比如刚开始接触时候,觉得作为投射作战用的实用机甲,为毛要设计个腰啊!不过根据剧情来说,有腰的机甲确实跟驾驶员互动起来,能做出各种类似人类的姿势,表现起来更有亲和力。暗源机甲因为按照设定部分载有人类战士意识的存储,所以有些机甲有腰也是合情合理~头次接触这个风格,只能慢慢模仿慢慢地学习,个人水平有限,设计出来的机甲无法跟泰坦机甲设计大师相比。到现在我的大部分草稿,还是被主创吐槽说像是寿屋风格。加之能力和习惯问题,也没有像泰坦设计师那样优秀的造型能力,能把一块完整的形体,进行细化切分,变成一台机甲,自己还是习惯于多个结构组合起来形成一台机甲。(参见铁骸2.0)
针对抄袭问题,记得国外有位影视评论员来说,“往往山寨是对一部优秀作品最大的敬意,但是!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作为机甲设计,索然我经手的设计大部分都是在学习泰坦的风格,但是每个机甲也并不是所谓的抄袭小改,或多或少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里面。(个人经手蚱蜢2.0,铁魁1.0及2.0,雷戈,铁骸2.0......)
比如就拿“雷戈和风林”来说,现在大部分评论都说像是高达的铁人,其实最初这个机甲的原定方案是定义为中国新型的大型机甲,所以头部的设计我是灵感来源是中国军人老式的大皮帽(又称雷锋帽),而且我不想一上来就表现因为中国自己的机甲就多先进,多**,我想表现出中国机甲一步一步慢慢前进发展的过程,表现出技术上的一种差距(慢慢追赶中)和传统军事装甲车思路的干预,所以机甲大部分装甲我才用了圆弧平面的设计,利用传统装甲车倾斜面装甲形成跳弹的原理,既在机甲装甲技术存在一定差距情况下,针对防御要求上的弥补。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6e485ee05fa513d51aa6cd60d6d554c/cd0081a85edf8db1ec786c560423dd54564e740a.jpg)
整体机甲的思路上,我从新引用了“机甲作为优秀的武器平台”这个传统概念,(泰坦作为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对这方面没有太多的运用。)利用自己zoids党的经验,为这台机甲设定了,针对中近远三种的火力对抗方案,中远程拥有制导导弹和火箭巢支持,近程拥有突击步枪和能源火炮的打击,在进行冷兵器近战时候,也有背后自主机炮进行掩护。其实在设计时候,我脑海里出现的形象其实是mechwarrior里的氏族三剑客中的LOKI机甲。(在超时空要塞里,作为“战斧”机甲更为国内玩家熟知)
这款机甲是我来到暗源里的第三款设计(蚱蜢2.0,铁魁1.0),也是头一款大型机甲设计,现在来看缺陷不少,加上当时因为个人家里原因,从设计到3d建模,到可实施的零件建模,匆匆忙忙用了两周的时间完成的,所以遗憾不少,大家的反馈意见也是很虚心地接受。(除了说抄袭铁人的,说实话我到了快发售时候才知道铁人有宇宙型号哈~)
总而言之,作为机甲设计的我来说,现在还是对泰坦机甲风格的学习和模仿,但是也是慢慢地逐渐吸收,一步一步地加入自己的想法,逐渐形成暗源自己的风格。(ps:说句题外话,如果暗源机甲让我定义来说的话,估计早就群魔乱舞了,贬义上的。)
作为从事玩具设计工作,同时也是玩具爱好者(把玩党),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开开心心地玩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