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翻译社吧 关注:2贴子:105
  • 1回复贴,共1

散文 随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样下去这个吧真的不能让别人看到了·········


IP属地:江苏1楼2018-08-17 14:23回复
    焉抒情
    我读屈原,记忆最深的不是他那些千古名句,却是《怀沙》里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
    焉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以不聊。
    呵!多么绝望的境况,多么伟大的反抗啊。精神拒绝为外界所覆盖和揉捏,决然选择了最后的叛逆。
    很长一段时间后,我重读《怀沙》,才意识到自己居然记错了,屈原后句写的是“恬死亡而不聊。”大概没有那么多决绝和英雄色彩,更多的是无力吧。
    那又是另一种心境了。不过,虽然态度可能有所差别,“焉抒情”的诘问却无疑是切中要害的。人年轻的时候多多少少总要相信自我是可以被完整表达和接纳的,因而要肆无忌惮地去抒情,这是很畅快很有力的,很容易就为人所信仰的情感。先生早年也抱着类似的信念,所以他写“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内耀者,破黯暗者也;心声者,离伪诈者也。”彼时他还不是鲁迅,还不会无力到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般奇怪的话语。
    确信抒情仍为可能,那又怎么会是鲁迅呢。大约便是另一个知堂了,这是很好的、无绝望的境况,可先生到底没福气消受。先生从来不想当鲁迅,他是被逼当鲁迅的。
    这是一个很可书的命题,可这里我是不大想写下去的,毕竟在现在不少人的眼里,先生不是什么太可亲的人,好像更适合塞进书院和喇叭里去。
    马克思的命运也大抵相同,曾听别人慨叹:“马克思是哲学家里最‘亲民’的了,怎么在年轻人眼里却成了个‘板着脸’‘高高在上’的大胡子!”话说得很形象,可马克思主义好像倒是彻底有点诘屈聱牙了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有的这些好像已经跑偏了,其实不然,一个人到底能否表达他的情感,或者说,他能否意识到自己所表达的不是他真实的情感,又怎么会取决于他自己呢?说到底,在现代的漩涡里迷茫地挣扎,周围好像没有什么不是纷扬沙尘构造的虚幻,选择信任与否都无济于你真正认识到什么。
    这么讲好像是玄乎得很的,不过我们只要想想城市里那些“现代”的雕塑,它们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不知道,菱的圆的、规整的、扭曲的,它们其实本来是某种表达,现在都只不过是景观。
    诗人喜欢景观,正是因为景观本身不构成表达,可以为人们的意志所再塑,它也许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这远远不够,毕竟,现在我们谈论的是人。当人的情感也不过是一种景观了,那我们凝望这些景观的时候,又真正读出了什么呢?


    IP属地:江苏3楼2020-04-03 1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