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吧 关注:67,900贴子:1,027,657
  • 22回复贴,共1

感觉自己已经到崩溃的边缘,记录记忆中的点滴,证明我来过。z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9-02 06:49回复
    儿时的记忆中 家里很穷 虽然深处直辖市 但从未因为自己是一个大城市的孩子而自豪过 原因只有一个 穷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9-02 06:49
    回复
      那会儿的父母 在一个国营饮食公司上班 我从记事起到16岁 一直是和爸爸妈妈在一间十三平米的房子中长大的 那个房子是父母的单位分配的宿舍 当时所谓的三级跳坑 就足足可以形容那会儿的居住条件 在我们住的屋子的对面 是一间更小的屋子 估计在六到八平米的样子吧 那个屋子 我家人一直称呼它为“小屋”而我们住的这间 理所当然的被称之为“大屋”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9-02 06:50
      回复
        “小屋”的功能多种多样 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地砖 地板 (也可能有,只是我们太穷,没见过)地面是水泥地 我们叫这种地面为“洋灰地” 所以它可以当厨房 可以当厕所 可以当洗澡间 也可以睡人 这种大屋和对面的小屋 在每个院子里有两三个这样的组合 也就是说 我家这一片的一百多个院子中 每个院子几乎都有这好几个家庭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9-02 06:50
        回复
          父母的工作
          爸爸妈妈由于工作性质和别人不同 上的班也不是正常班 我们这里叫做“鬼班” 鬼班不是夜班 早上八点 开始上班 上到下午一点半 说是一点半 也要等吃中饭的客人们都吃完了走了 收拾完了才可以休息 然后休息到四点半 开始上班 直到晚上所有客人都吃完 那会儿宿舍到单位的距离 大概有六七公里的样子 每天路上单程应该骑四十分钟的自行车 所以每天七点 爸爸妈妈就要出发上班 晚上十点左右 才能到家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9-02 06:51
          回复
            七岁之前 ,也就是上小学之前 ,在有限的记忆中 ,一半是在奶奶家度过的 ,一半是在爸爸妈妈的单位中度过的 。由于是国营单位 ,单位的领导 、叔叔们 ,我们这边叫大大(“大大”就是比爸爸年龄大的叔 “佰佰”就是比爸爸年龄小的叔)比较照顾我家 ,有时候让我在办公室呆着 ,有时候让我在会计室呆着 ,不像现在的私人生意,想带着孩子上班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如果在奶奶家,爸爸妈妈就要在下班的时候去接我,然后再回家。单位到奶奶家大概骑车要半个小时 ,但是是在我家的相反的方向,所以一般他们去接我,到家就要十点半以后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9-02 06:51
            回复
              关于老家
              我爷爷的上一辈是在我们这个城市的郊区生活,我奶奶也是,那边没有什么有名的地方,最有名的地方应该就是小站了,小站稻米,据说早年间是给皇上吃的稻米,看过茅山后裔的应该记得这个地方,张国忠就是在小站认识的他媳妇李二丫的。我爷那辈人住的村叫做四里沽,说天津有七十二沽,四里沽应该算是里面的一个。我爷爷搬到市里(城市核心区,在我们这边叫市里,和市里相对的词就是郊区,或者四郊五县)以后,我们再上下边上坟(上下边,就是回老家,回村里的意思),就住在我老爷家,老爷,念的时候没有轻生,是我爷爷那辈最后一个弟弟,最小的爷爷,就叫老爷。(不知道其他的地方怎么喊,我们这边最小的长辈都有老字,最小的姑姑叫老姑,最小的叔叫老佰,最小的舅叫老舅等等……)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9-02 06:52
              回复
                由于每年我家这边的习俗是大年三十早上上坟,所以一般父辈们带着我在二十九那天就到老爷家,吃个晚饭,睡一觉,转天早上去上坟,老爷家旁边是个杀猪场,每年一到年底,各家都把猪拉到杀猪场,有的是因为趁着年底卖个好价,有的是几家亲戚分分猪肉过个好年。所以每次我们来都不缺新鲜的猪肉吃,那会儿的猪肉没有激素,纯天然饲料养出来的,那种肥和香,已经好多年都吃不到了,再配上自家种的新稻米,那稻米用那种大土灶的大锅烧柴火蒸出来,揭开盖子,表面一层汪着的油。那会儿的我就能吃三大碗米饭和一大碗猪肉,也可能是因为平时家里穷,吃不上这个,导致缺嘴。(缺嘴的意思就是平时吃的不好,没有营养,吃的食物粗糙,不好吃)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9-02 06:52
                回复
                  爷爷
                  我爷爷有自己的工作,在毛织厂当工人,毛织厂的宿舍在市里,所以我们这一大家子因为这个,在我爷爷那辈,开始迁徙到市里,我爷爷的副业是铁匠,在他们那个年代,铁匠是非常了不起的行业了,奶奶好像就是因为爷爷是铁匠,才嫁给爷爷的,因为到在早年间,打铁是一门吃饭的手艺。爷爷也是党员,鄙视无本经营的一切生意,比如我大爷,年轻的时候抓鱼去卖,我爷爷非说他是GM党,爆揍了好一顿。记忆中的爷爷瘦小苦干,但因为打铁,感觉这个小老头有使不完的力气,操着一口我也不知道哪儿的方言,反正不是天津的市区和农村的口音,爷爷的脾气很暴躁,爱抽烟,爱喝酒,说急就急,而且行动敏捷,打我爸爸他们兄弟几个的时候下手贼狠,记得最深刻的一次,爸爸兄弟四个(不包括姑姑,我有三个姑姑)坐在床边,爷爷站在床上,用厚木头板的板凳挨个砸我爸他们脑袋,他们都不敢用手去挡。很恐怖吧……我记忆中的爷爷从来没跟我说过一句正经话,没教育过我,没说过像你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看我懂事,他笑,看我惹祸,他也哈哈的笑。爷爷也不爱说话,我也不爱说话。导致现在回忆起爷爷来,能想起来我们的对话不超过5句。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9-02 06:53
                  回复
                    奶奶
                    奶奶最疼的人,可能就是我这个大孙子了,可能是因为重男轻女的老观点,在我父亲那代人里,只有我一个男孩,在他们眼里看来,我就是所谓的(千倾地里一棵苗)就靠我给我家传宗接代的那种。奶奶个子很高,我们这里有句俗话(爹矬 矬一个,娘矬 矬一窝。矬就是矮的意思)所以我的父亲他们这一家人,个个都人高马大的。奶奶也很胖,让人一看就感觉是那种很慈祥的老太太。喜欢穿着素色的布衣,头发都梳到后边,眼睛不大,眯着,眼角下垂,长脸,胖胖的,嘴巴肉很多,记忆中的奶奶也总是笑着,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9-02 06:5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9-02 06:57
                      回复
                        2018年9月2日
                        下着雨
                        有家 不能回 天阴着 似乎也比我的心情要好些 心情沉重 不被理解 或者是说被曲解到极点 连替自己辩解的心情和想法都没有 而且只能忍着 不能说 说了只会让事情更恶化 一辈子努力的理解他人 想让他人过的舒服 可是谁又理解我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9-02 08:33
                        收起回复
                          倾诉下心里舒服些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4-06 14:43
                          收起回复
                            哈哈,小时候虽然物质差了点,可不用像现在这样操这么多心。。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4-06 1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