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冀龙吧 关注:557贴子:5,411
  • 3回复贴,共1

中国竟有2.1亿低骨量人群!1分钟自测骨质疏松风险无极太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竟有2.1亿低骨量人群!1分钟自测骨质疏松风险
无极太极无极太极今天

【无极太极|1312期】




今天是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无极君(微信号:无极太极)就带领大家全面认识一下“骨质疏松”这种疾病,并教给大家最佳“养骨”方法!(内附一分钟骨质疏松风险评估题哦。)
你见过历经淋雨日晒风化的木头吗?

外表看起来似乎和普通的木头没什么两样,但是真正拿起来就会发现,第一轻飘飘没有重量,第二轻轻一掰就断,没有硬度和韧性。
为什么?因为木头的内部早已失去了木质,变得千疮百孔、腐朽而脆弱,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支撑应对压力。

支撑我们身体的骨骼也是如此。作为形体的支撑结构,它是非常坚韧的。然而一旦碰到骨质疏松,再坚硬的骨骼也会松软如“朽木”。
骨质疏松的症状
家里有老人的,也许会有这样的经验,看起来并不是很严重的摔跤,但是发生在老人身上就导致大腿或者手臂的骨折,这其实就是因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早期表现出来的症状多是疼痛,以腰背部疼痛为主,也可有胸肋部和肩、膝、髋等大关节处的疼痛。此外,由于骨质的含钙物质大量破坏,体内钙含量失调,非常容易导致肌肉抽搐疼痛。
如果不予以重视,后期表现出的症状就会严重,常是驼背、胸闷气短、身高降低和极易骨折等,发生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腕关节、脊柱(胸椎、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和髋关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骨质疏松问题在国际上乃至国内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报告显示:全球骨退化患者中,80%没有足够重视,由此引发的骨折、跌倒、疼痛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13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显示:我国有2.1亿低骨量人群,存在骨质疏松风险。
注:低骨量是指身体内已经存在导致骨质疏松的病因,只是暂时未发展到骨质疏松的程度。
哪些人需要注意“骨质疏松”
一分钟自测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流行病。在现代医学中,骨科医生常用“银行存取钱”比喻人一生中骨量的变化。
一个人一生中,骨量在20岁之前快速增长,20岁到30岁增长放缓,到35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这个过程就类似于往银行存钱。
35岁之后,人体的骨量进入丢失阶段,也就是人体开始消耗存下的骨量,这类似于从银行取钱。中年之后,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丢失,也就是原发性骨质疏松。

很多人年轻时没存够骨量,一些因素还会加速骨量丢失,以下6种人尤其应注意:
由于饮食不节、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等,钙、磷等骨骼特需营养摄入不足的人群;
由于肾脏疾病、妊娠哺乳等原因,钙、磷丢失过多的人群;
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分泌下降,身体骨量的丢失速度会达到之前的5倍;
50岁后的男性,雄激素分泌大幅度下降,也会导致较快的骨量丢失;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的人群,这是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长期缺乏户外运动的人群,特别是常年卧床的患者,骨量会明显下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张志山曾说:人到中年之后,骨量的丢失是不可逆的。所以临床上用于防止骨质疏松的药物,只是减缓骨量丢失的速度,并不能增加骨量!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现代医学中,骨质疏松只能延缓,不能根治。

中医如何解决“骨的问题”
但在传统医学中,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传统养生文化中,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
“肾-精-髓-骨”是内在联系的,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
反之,如过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则失其滋养。骨量流失导致的骨质疏松是一方面,骨骼老化导致的退行性变(如骨质增生)则是另一方面。
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因为骨的成分不仅是含钙无机物质,还包括有机纤维结缔组织和骨细胞等;并且容易增生的受力面,和容易骨质疏松的骨干部分结构是不同。
当人体肾精不足、气血亏虚时,气血对骨骼的濡养、骨髓对骨骼的滋润就会欠缺。在不同的部位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因此,骨质疏松不单单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就可以,养骨必先养肾!下面无极君为大家介绍一个温补肾阳的小功法!

无极太极小功法
双手搓腰温肾阳
很多人在公园散步时喜欢双手叉腰进行锻炼。其实,双手搓腰更有锻炼效果,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固精益肾。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经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做法为:先将两手对搓发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正确的练习传统内家功夫,不仅可以固本培元,疏通经络,提升阳气,旺盛气血,从而改善骨骼健康状况;功力提升之后,更可以“敛气入骨”,增加骨密度,提升骨骼硬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0-20 18:22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0-20 18:24
    回复


      3楼2018-10-20 22:22
      回复
        :、':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8-12-24 13: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