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学妹。北大文科的。起初她的成绩很差。有一天她留着眼泪下了决心。然后,背历史课本,背到哭。后来,她反反复复背了6遍,把高中的5本历史课本全部背了下来。
我的另外一位师弟,也是北大博士。他高中生物满分。我问他怎么得满分的。他说,每次看到题目,他脑子里一定要想出那个东西的清晰图像(比如细胞结构、DNA双螺旋),就像想到家里的客厅什么地方有沙发、什么地方有张桌子、沙发的形状、桌子的颜色都、哪里放着几把椅子都“一目了然”那样。否则题目做对了也算失败。
我的一位学生。今年刚刚考入清华的材料系。我注意到她笔记里的一个细节。有一道答题,她做了10遍,还是会出错。然后,他做了第11遍,确保100%的掌握那道题目。
上面这些人,各有特点,但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点一滴的把事情做到极致,而不是熬时间,多么多么勤奋。所谓极致就是力图100%的把握一个东西,哪怕那个东西很细小。很多个细小的东西完全把握了,整个的学习就会发生自己都想不到的跃迁。这也是那些人能抗住学习过程中的痛苦的原因。
把某个科目第一章的第一节,做到题目100%的正确率,如果下定决心,是所有正常人都能做到的,是准备考研的人都能做到的。只要下定决心这么去做。然后第二节、第三节,然后第二章、第三章,以此类推。学习成效必定是突飞猛进的。
但绝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去做。所以,这个世界上任何领域只有少数人是顶尖高手,大部分人不断的受挫、被机会淘汰。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真正懂得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极致有着改变命运的力量。
一道题目做十遍,还会出错,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有些人做一遍会错,他就放弃了;有人做两遍还会错,他就放弃了;还有人做三遍,还是出错,就放弃了,就崩溃了。有些人做了十遍还出错,还没有放弃,还没有崩溃,然后结果就出来了,人和人的差别、那个事情的结果的差别就出来了。最大的难题是害怕和恐惧,但,所有人都会这样子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有没有恐惧,有没有害怕、焦虑,有没有感觉到压力大,这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的行动和反应,行动和反应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巨大的差别,尤其是行动,主动的行动。
威尔.史密斯讲的一句话,“所有人都在挣扎,只不过有些人善于掩饰而已”,看清楚这个人生的本质的话,你就不会担心什么压力和焦虑了,所有人都是这样子。当你有压力和有焦虑的时候怎么办?你就付诸行动。行动过程中,你的压力和焦虑迫使你抓紧行动。行动到忘我的程度,那么这个事儿十有八九就成了。
像“慢工出细活儿”、“欲速则不达”等等这样一些名言,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这样的大道理,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一生都不会明白的。还有很多人,要到很大很大的年纪,才明白它背后的内涵是何等的深刻。
许多人都在考虑一些大而无当的东西,考虑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我们以为很重要的那些问题,根本就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些细微的东西、细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