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印中西医特色诊疗吧 关注:29贴子:13,470

了解一下名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医祖——扁鹊
扁鹊不姓扁,也不叫鹊。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据近人考证,周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生于渤海郑州(一说今河北任丘区,一说今山东长清区),卒于周郝王五年(公元前310年),活了97岁。为战国时期卓越的民间医生,著名的医药学家,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奠基者之一。
元代李敬宅说,扁鹊轩辕时已有此号。今为越人之艺独冠当代,古以此号之。清代陆以湉说:战国时,秦越人慕上古扁鹊学,因称扁鹊。近人赵玉清和孔淑贞说:扁鹊是秦越人在赵行医的绰号。更有日本人认为凡良医皆为扁鹊。
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其首创。司马迁曾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近代范文澜也說,其是切脉治病的创始人也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扁鹊与弟子撰辑的医籍有24种。成帝河平(公元前28—公元前25年)年间,在刘向,刘歆父子领导下校正和整理,汇集和编纂成为((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房篇))等4家7种175卷医经,即医学基础理论丛书和类书。
医学界历来把扁鹊称为医学的祖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1-13 21:35回复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故有张长沙之称,因其做官期间,看到百姓疾苦,故每月初一十五为百姓坐堂看病,坐堂医生和堂号由此产生。其为东汉南阳(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活了69岁。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我国临床医学奠基人,以其在中医学上的卓越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
    他苦读医书,继承古典医籍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的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治疗方法,终于在建安八年至九年(公元203—204年),完成了巨著((伤寒杂病论)),遗憾的是到现在已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是西晋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成的版本。全书10卷,共22篇,397条,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北宋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该书分上,中,下3卷,共25篇,系统论述了以内科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等各科40多种疾病的辨证和治疗,列方262首,一直传至如今。张仲景著作很多,史书记载有((疗伤寒身验方))((评病要方))((黄素要方))((张仲景方))((五脏论))((疗黄经))((口齿论))((张仲景疗妇人方))。惜大都已亡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1-15 22:24
    回复
      神医——华佗
      华佗,又名敷,字元化,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县)。据近人考证其生于汉安帝刘祜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卒于汉献帝刘协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享年97岁。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养生,尤精于外科及针灸。是世界上真正实施剖腹手术第一人,被后人奉为“外科鼻祖”.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他是不断的自学并借鉴前人的医学经验。且重视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创“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的八刚辩证,以形症脉色断生死的理论。擅长外科手术,首创麻沸散。吸取先秦导引术的精华,创造了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华佗一生潜心医道,医术高超,远近斐名,其著作有((华佗内事))五卷,已失。((华佗尤候))已失,((青囊方))已失,((华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已失,只有((华氏中藏经))一卷,((华佗药方))十卷,((玄门脉诀内照图))一卷幸存于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1-20 21:44
      回复
        针灸之祖——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那人(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活了68岁。是魏晋时期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与医学家。其撰写的((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被后人奉为“针灸学之祖“,唐代的王焘评价说:”其书为医人的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
        皇甫谧身处乱世,带经而农,隐居不仕,罹病习医。毕生著述,除((针灸甲乙经))(12卷128篇,也有说10卷的但内容相同,内容有脏腑,经络,俞穴,病机,诊断和治疗等。)外,传世之作尚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隐士传))((烈女传))((玄晏春秋))并重于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1-23 22:26
        回复
          养生家——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扑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人(今江苏句容),生于晋五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晋康帝建元二年(公元343年),活了61岁。晋代著名道教思想家,炼丹家,医药养生学家。他一生注重保精行气,形神并重,内外双修,众术共取,不伤为本,既病早治的养生理念,辛勤耕耘医坛,创造性提出了舌下给药新途径。发明了各种药物剂型。
          葛洪一生著作颇丰,自谓有((内篇))20卷,((外篇))50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簽记))30卷,((神仙传))10卷,((隐逸传))10卷,又抄五经 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310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4卷。惟多亡失,((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1-25 21:53
          回复
            医药家——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别号华阳隐居,后称陶隐白,殁后謚号贞白先生。生于周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公元456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81岁,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整理医籍,细心,严谨,周密,实用。尤其在对((本经))著述上,他独辟蹊径,更新分类,药证相应,便捷实用,注重采制,保证疗效,以病为刚,以证为目,对后世本草的修订,影响极大,开创了本草修订体例的先河。
            陶氏一生涉猎的学术领域广泛,其对天文,历法,地理,博物,数学以及医术,本草等,无所不通。据史料载,他曾亲手制造天文仪器。他著作很多,计有44种。其中,药物学方面的有((神农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陶隐居本草))((药总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太清草本集要))((服药木杂药法))((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等,医学方面有((陶氏试验方))((集金丹药百要方))((补阙肘后百一方))((服饵方))((断谷秘方))((灵方秘奥))等等。其它方面有((合丹法式))((合丹节度))((炼化杂术))((学苑))((论语集注))((帝历年代))((古今州郡记))((图像集要))等,其中,以((神农本草经集注))最为著名,影响很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1-27 22:09
            回复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隋唐时期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682年)。活了101岁,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当时人们把他当作“神仙”.尊称“药王”.相传其对唐贡献很大,又不肯做官,就封其为“真人”.故后人称其为“孙真人”.
              孙氏在((中藏经))基础上发展了脏腑虚实寒热辨证,在养生,针灸,妇儿科,骨伤科,药物治疗上都有很多创见。
              孙氏一生著述颇丰,据((耀州志))卷十记载:其著述有30多种:((老子注))((庄子注))((千金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千金髓方))20卷,((千金月令))3卷,((千金养生论))1卷,((养生要略))1卷,((枕中素书))10卷,((摄生真录))1卷,((马阴二君内传))1卷,((炼云母诀))2卷,((烧炼秘诀))2卷,((龙虎元诀))1卷,((龙虎乳目))1卷,((会三教论))1卷,((龙虎论))1卷,((龟经))1卷,((五兆算经))1卷,((灶上五兆动摇经))1卷,((金诀))1卷,((内外神仙中经))1卷,((秘密图))2卷,((黄帝神灶经))3卷,((丹经要诀))1卷,((神仙修养法))1卷,((养生杂录))1卷,((养生铭退居志))1卷,((禁经))2卷,((神枕方))1卷,((五脏旁通道养图))1卷,((医家要抄))5卷,可惜大多失传了,唯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广传于世,且影响深远。(据学者考证:孙氏的((千金要方))30卷,是在其71岁时撰成的,时隔30年,又著了((千金翼方))30卷,以补((千金要方))之遗。达到“辄之相济,运转无涯,等羽翼之交飞。”)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30 21:20
              回复
                医学文献家——王焘
                王焘,陕西万年(今西安)人,生于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卒于唐肃宗元年(公元756年),因安禄山攻陷东京洛阳,王焘被移摄为河间太守,与司法李焕抗击史思明围陷时被杀。活了66岁。历任过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徐州司马,吏部郎中,给事中等职,晚年出任过房陵,大宁,彭城,邺郡,河间太守。为唐代中叶著名的医学文献家。
                王焘喜好医术,阅读了并积累了大量医学资料,他寻名医搜良方,深感存世方书方逾万卷,计检力烦,历经染瘴婴疴,赖经方的神功妙用,感叹诸家编著,风流异彩但又递相矛盾,他身怀济世之心,欲留身后名,传之都邑,施于后贤,遂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著成((外台秘要))一书。该书古方今论,采撷浩博,分门别类,篇目清晰,诸家论辩各冠篇首,各题名号标记卷底,尾注同书,籍存古籍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全书四十卷,分一一零四门,载方六千九百余首,包括内,外,骨,妇,儿,精神,皮肤,眼,齿等科。书中记载了唐以前的许多医学著作,其中不少散失医著,也全赖此书保存了下来。所以,不少医家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能和((千金要方))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我对这书名很好奇,经查阅才知:外台者,出守于外,号曰外台。秘要者,秘密枢要之谓也。王焘著作是编,成于邺郡,为太守,其内容上自神农,下及唐代,无不采撷,集成经方巨帙,皆诸方秘密枢要也,故名((外台秘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05 20:33
                回复
                  儿科之祖——钱乙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山东恽州(今山东东平县)人,生于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2年),卒于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活了82岁。曾因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官,任过太医丞,是宋代著名儿科医家。
                  钱乙一生博古通今,不名一师,专一为业,知难而进,师古不泥,勇于创新,善于比较,同中求异,观察细致,推理正确,系统分析,综合归纳,虚怀若谷,厚积薄发,明晰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确立了五脏辨证纲领且注重脾胃学说。由于其一生忙于医疗,著作不多,除((小儿药证直诀))三卷一书经学生閻孝忠编集(公元1114年)得以传世外,其余((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均已遗失。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07 17:50
                  回复
                    药物学家——唐慎微
                    唐慎微,字申元,原为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行医,也有人称他为成都华阳人。生于宋嘉佑一年(公元1056年),卒于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活了81岁。是宋代著名的药学家。
                    他深入群众,在行医中广泛收集和积累了民间和历代本草文献上的大量资料,获得了广博的医学知识,在掌禹锡等的((嘉佑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的基础上,旁征博引,精细考察,采用“图文对照,方药对照”的形式,写出了一部——((证类本草)),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书31卷,载药1558种,列附方近3000首,还有众多的药物插图,学术价值很高。体例严谨,层次分明,旁征博引,文献价值高,史载被其引用的书籍达247种之多。就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撰写也是以此书为基础和蓝本,怪不得李时珍这样评价唐慎微:“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2-14 19:36
                    回复
                      妇产科学家——陈自明
                      陈自明,字良甫(一作良父),晚年自号药隐老人。江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县)人,生于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卒于咸丰六年(公元1270年),活了81岁。曾任健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谕,为南宋杰出的妇产科学家。
                      其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医学,随父从医,手不释卷,19岁时就显露出医学才华,为邻里乡亲治好了很多病。成年后,他又出外行医,进一步丰富了医药知识,医学造诣已很高。在长期的临床和教学实践中,他发现以前妇产科的记载有纲散漫而无统,节目详列而未备,后人应用很不方便。决心编纂一部补其偏而会其全,聚于散而敛于约的妇科学书。于是他闭门净室,反复钻研((内经))和((诸病源侯论))等医书,以寻找其立论依据,又遍览医籍,博采众长,结合家传验方进行整理,于嘉熙元年(公元1237)编成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妇产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又名((妇人良方大全))((妇人良方集要))简称((妇人良方))。全书24卷,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8门,266论,1118方,48例医案。书中引录南宋前与妇产科有关的医书近30种,该书还保存了大量已失的中医妇产科文献及其它失传书中的有关资料,书中涉及到妇人在不同生理阶段的各种疾病近200多种,总结出产前先安胎,产后先补益的治疗方法。该书内容丰富,编写体例分门列病,理论精辟,详而不杂,条目清晰,编次井然,科学合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完整体系,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除此之外,其对疮疡也有研究,他以((集验背疽方))(宋李迅撰)((外科新书))(宋伍起宇撰)等书为基础,于宋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也就是其73岁时,编辑整理成((外科精要))一书,该书重点论述了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灸法,用药等,内容精要,切合实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2-19 21:22
                      回复
                        南宋著名医家——严用和
                        严用和,字子礼,江西南康(一说为江西庐陵)人。约生于南宋庆元五年左右(公元1199前后),卒于南宋咸淳三年后(公元126年以后),活了69岁以上。南宋著名医家。
                        他非常善于吸取前人宝贵经验,又能推陈出新,他重视脏腑辨证,详究脉因证治,注重生化之源,补脾兼主补肾,他认为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故治病把调气放在首位。鉴于世人执古方疗今病,疗效不理想的情况,他把前人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经过30年长期观察体悟,集著成((济生方))10卷,后经15年的再实践,收效甚多,为使前书更完备,再著((济生续方))8卷。该书内容丰富,是一部医论与医方兼备的著作,也是严用和,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集中体现。全书分门别类,立论于前,处方于后,共计论治80篇,包括五脏,病因,病症,器官等几大类内容,每篇以医论为纲,详细论述其理论根源,脉因证治,再以方剂为目,围绕医论所述列出相应方剂,共载方剂433首。并创制新方佐使合宜,用药平正稳妥,既切实用,又不峻猛,柔中有刚,兼顾全面,故很受后世医家推重。明代名医吴澄曾评价严氏:”((济生方))之药,不泛不繁,用之辄有功。“看来所言,不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2-22 21:31
                        回复
                          金元寒凉派代表——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因长年居于河间,故人称“河间先生”,“刘河间”,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称号。生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卒于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活了90岁 ,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创始人,也是攻下,滋阴,温病学派奠基人。
                          刘完素精于岐黄,又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用药治病,活人甚广,名扬一时。他创立火热论,增补燥病病机,继承和发扬了五运六气论和亢害承制论,提出了胃中润泽论,中风内因论和老年阴虚阳实论。刘氏一生云游四方,苦读精研医学理论,勤于实践,大胆立论,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书约成于公元1152年,刊发于公元1186年。全书1卷,分为五运主病纲5条,六气为病纲6条。主要以((素问.至真大要论))中的病机十九条为基础,将原文176字,整理归纳为五运主病,六气为病11条,共277字,并以此为纲,逐条阐发,反复辩论,申明机理,提出治则,共两万余言。)((素问病机宜保命集))((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等。后人多把其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随着他的创新理论广泛流传,师从者甚多,先后有荆山浮屠,葛雍,穆子昭,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疗风格。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郑堂读书记))评:守真谓医者,唯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仍以改正世俗谬说,虽不备举其误,其意以明矣。虽未备论诸病,以此推之,则识病六气阴阳虚实,几于备矣。其书大旨多主火,故喜用寒凉之剂,亦缘其时其地施之,自无不可。张景岳((传忠录))极诋之,殊不知喜用温补,亦扔不免偏主之弊耳。如此可见一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2-27 20:48
                          回复
                            金元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张子和,名从正,因其祖居地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戴国故自号戴人,因居宛丘较久又号宛丘,子和是他常用字。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生于金贞元四年(公元1156年),卒于金哀宗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活了72岁。曾召补为太医,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的开山,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
                            张子和从疾病发生的实际出发,认为邪气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故主张治病必先祛邪,邪去则正安。他说:“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指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邪,发病多乎上(外);雾露雨雹冰泥为地之六邪,发病多乎下,酸甘苦辛咸淡为人之六邪,发病多在乎中。提出治疗疾病必先祛邪,而祛邪应以汗,吐,下三法为主。攻邪学说是张氏学术思想的核心,同时也对补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三法但不等于他治病有攻无补,他对病人经过辨证后,该补则补,该寒凉则寒凉,该汗则汗,该吐则吐。攻邪居其先,食养善其后。强调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指出补有寒补热补之分。易虚易实者,应攻补兼施。
                            张氏著述主要收集于((儒门事亲))一书中,该书系其本人草创,门人加工润色而成,约成书于兴定年间(公元1222年左右)。全书15卷,每卷含数篇论述,有说,辨,记,解,诫,詮,式,断,论,疏,述,衍,诀等体裁。包括((儒门事亲))((治百病法))((十形三疗))((杂记九门))((撮要图))((治病杂论))((三法六门))((世传神效名方))((治法心要))((扁鹊华佗察生死诀要))等几部分内容。收集有医论,医话,病案,治法,医方,运气等。本书主张祛邪以安正,详论攻邪三法的理论和各科多种病证的临床实践,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以及不少为纠正时弊而发的议论。书内附有较多治案,对辨证的论述按风,火,热,湿,燥,寒,内伤,外伤,内积,外积分为10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及该书名取“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也”之意,不无道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2-30 21:57
                            回复
                              金元补土派代表——李杲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因世居地真定为汉初东垣地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故医史文献多以“东垣”名之。生于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三年(公元1251年),活了72岁。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创始人,著名医学家。
                              李氏主张脾胃内伤当补中益气,气虚血瘀当益气袪瘀,治阴火以甘温除大热,擅用风药以升举元阳,其组方讲究性味归经尤以顾护脾胃为原则。
                              李杲在老师张元素的影响下,颇多创见,著述甚丰,影响较大。其著述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等。其中,最为出名的还是((脾胃论)),该书共三卷,成书于公元1249年,为其晚年之作,也是集中反映他学术理论的代表作。全书尊崇((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气为本”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论,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的辩证论治理论体系。上卷引用大量经文,阐述 本书宗旨,作者意图,主要理论和治法方药,是全书基础。中卷论述脾胃病的具体证治。下卷重申脾胃病与天地阴阳,升降沉浮的密切关系,实际上是上中二卷部分内容的重点阐发,并结合临床,具体论述各种治疗方法。后附“脾胃将理法”“摄养”“远欲”“省言箴”四论,既是病时的饮食调理宜忌,也可作为平人日常调理方法。此书流传后世意义深远,薛立斋,张介宾,李中梓,叶天士等诸位名医重视脾胃的思想,均受其影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1-06 2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