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扎染吧 关注:62贴子:186
  • 0回复贴,共1

扎染半成品,学习大理扎染的好材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撷”撮采线结之,
而后染色,
即染,则解其结,
凡结除皆原色,
余则入染矣。
扎染是非常古老的染色技艺,在中国据说起源于黄河流域,古称为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
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纺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
到了元代,扎染工艺在西南一隅有了广泛的流传。西南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发展平衡,为手工工艺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在这两三百年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苗族的蜡染,壮族的壮锦,白族的扎染等。
到了清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乡都出现了初级市场,这些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开始进入市场。辛亥革命以后,经济市场进一步扩大,极大地刺激了手工艺品的生产。
云南纺织的“土布”就有著名的河西布、昆明布、大理红布、鹤庆井口布,以及各地少数民族自织的各式各样的布帛、丝布等。洱海地区的白族扎染,无量山区的彝族扎染此时都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各地城乡市场上都有扎染布的大宗交易,可见扎染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于美丽的扎染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也是不少孩子好奇的问题。扎染工艺大致分为扎花、浸染两个流程:
1.扎花
它以传统的手工纺织原色(白色)“土布”为载体材料,通过纱、线、绳等工具,以手工缝缀为主,进行缝扎结合。手工缝缀是形成图样的主要工序,蓝图早已烂熟于缝缀人的心中,她们信手拈来,把怒放的山茶,盛开的梅花,翩翩的蝴蝶,鲜嫩的青草以及山川风物、民族风情、花鸟鱼虫、几何图案等等,都展现在一针针的缝缀之下。
为了造成浸染后色泽深浅不一,形成洇染、泼溅、渗浸、淡化,以及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缝缀之后要对每一处“‘撷’撮采线结之”。
缝缀者的审美情趣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她们在缝缀时,对折缝的宽、窄、松、紧、疏、密都各有所别,扎结时扎结的长短、松紧、稀密又各自不同,就决定了扎染成品花色图案的千差万别,绚丽多姿。因此,在扎染世界中,我们绝对找不到两幅花色图样或色调感情完全相同的扎染布。
2.浸染
浸染的染料为苍山上天然生长的蓼蓝、板蓝根、艾蒿以及核桃皮、黄梨皮等植物的蓝靛溶液。将这些天然植物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方,用苍山的山泉水浸泡,待其色素充分溶解后便成为蓝靛冷溶液备用。
接着将扎花完毕的布匹用清洁的泉水反复浸漂后,浸入染缸,又根据对花色、图样明暗的艺术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多次浸染。经反复多次浸染后,取出漂洗、晾干,拆去缬结、整合熨平,便成为各具花色的扎染布了。


IP属地:云南1楼2018-11-14 15: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