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吧 关注:43,410贴子:727,645
  • 21回复贴,共1

銀錠铠,山文鎧,烏錘鎧的研究補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半年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山文的研究貼,當時提及了這幾種類型的鎧甲都是基於某同一類別的鎖子甲。對於我自己提出的理論,我是信心滿滿的,原因是對冶金、材料、機械加工都有相當的認識。過去的六七年,由於自己曾在國外獲得理科雙學士,又待過十多年,外語不是問題,基本上我的所有空餘時間都是上網去世界上不同的大學綱站,閱讀學習這些學科的課的講義和論文來提高自己。因為最近兩年我忽然想解決山文鎧這個難題,更加是每天最少有兩三小時會利用國內、國外的搜索引擎把能夠找到的所有以往及近期新增的山文鎧文物資料照片都翻透。可以講,與山文有關的明代以前文物,我認真研究過的,有百件以上,各種特寫照片不下千張,唯一的遺憾就是還沒有時間去山西旅行觀摩實物。
我知道我的理論最難令相當一部分人不能接受的就是鎖子甲再外加甲片這種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錯覺,我在這裡解答一下,
一,是認為鎖子加甲片設計重量驚人,實際上,我委托的工程師團隊做過計算,這种設計的實際重量比札甲輕,原因是底下的鎖子甲是大環,而且其編織方法令其減少了不必要的重疊,環的總數減少了,所以輕,上面加的增強防護的尖錐形甲片由於有角度,無需做得太厚,甲片間的重疊,不像札甲,基本上沒有重疊,所以也很輕。
二,是認為古人沒有相關的工藝技術生產,實際上中國的古代失蠟精鑄工藝十分先進,用青銅鑄造生產完全沒有問題,整條整條的鎖鏈能直接鑄出,而且能本身就相扣,甲片更不在話下。至於有人會恥笑青銅不如鋼鐵,這是片面的,因為山文等一眾甲片增強型環鎖設計是把抗衝擊的力轉變成抗拉,因此,青銅能勝任,而且,青铜至今還是制造彈簧的材料之一,沒有問題的。另外,就是组裝的工藝,其實也很容易,中國古代的焊接工藝很高的,西周開始,已掌握及大量使用,具體的,有相當數量的國內考古論文可佐證。大家不要將古代的焊接工藝和現代的各類電焊搞混了,兩者是不同的。之前有人在我寫的鎖子甲防護力科普文裡笑話我引用的油管視頻用了焊接,其實是他們學識少而已。
三,就是山文、烏錘等沒有實物出土,實際結構存疑,這個我承認確實有難度。事實上,雖然我知道銀錠鎧、山文鎧及烏錘鎧是同宗同源,我一直有個疑問就是,是否銀錠鎧也可上加甲片,歷史上是否有這種操作。如果有,則真正成為了一個系列。這個疑問纏繞了我兩年。曾經,我見過以下這幅宋代四川大足石刻的圖,有可能是銀錠帶甲片,但圖片是遠拍,無法放大看清,而且,也會有人質疑這是宗教造像,是虛構的,只能作罷。
上週,我午餐時上網,看國內的寺廟、古暮遊記博客去找新資料,結果發現了以下這個宋代武士石刻,終於找到實證了。銀錠鎧,山文鎧,及烏錘鎧都是同一系列的甲片增強型環鎖甲。現時為止,銀錠和山文已公開,烏錘就等@贴吧用户_068QE55 有時間了,造了模型再公開吧。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1-19 14:54回复
    贴吧用户_SJSQJ、huhu37、firebird323.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上面第二、第三图,為燕子窝神道石刻,是南宋古墓旁的武士像,與宗教無關。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1-19 15: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模型都在设计当中,剩下就是根据实际问题不断调整细节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1-19 17:25
      收起回复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1-19 23:13
        收起回复
          给你补一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19 23:15
          回复
            锁子甲、连环甲、连环锁子甲是个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30 08:32
            收起回复
              欧洲对锁子甲的研究几百年了,各种各样的编联方式,都有。
              这个人,大概也就是看见欧洲人对中国锁子甲的研究 就剽窃下来,说自己发明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04 22:41
              收起回复
                我说的可能尖酸了点,不过,我意思是,这个发现,可能还是欧洲人早就发现了。
                对此不熟悉的可能难以想象:
                欧洲人对锁子甲的研究,可算是几千年了,是标准一门学问,
                单单说铠甲,锁子甲的编联方式就几百种!甚至由铠甲领域延伸到许多领域,比如纺织,不少纺织机械的设计,也运用到“锁子甲学”的编联方式。
                这里,我仅举两个看似与铠甲不相关的例子。
                1:就是奥运会五环,典型锁子甲形态,说明锁子甲形态,早已被欧洲人引申到抽象符号领域,如同卍字符号,成为文化象征。
                2最让人想象不到的是,锁子甲编联方式,竟然也是欧洲人发明钩针钩毛衣的启发,比如英国人,甚至连大男人自古都爱钩毛衣,就是做锁子甲习惯的转化。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18 14:4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最早,大家还在好奇山文锁子甲到底怎么回事时,第一就想到,一定是欧洲中亚,几百种锁子甲编联方式中,某一种方式启发了山文甲那种方式。
                  我认为锁子甲和山文甲的关系,是母子关系。
                  想不到,这个克林顿同学,竟脑洞大开,“从人家资料堆研究几个月”,就发明了,山文甲片+锁子甲编联方式。不是母子,就是“一回事”!比我想象更进一步!
                  所以我刚一看到那个文章,的确以为这个克林顿同学太厉害。
                  后来琢磨过味了,这种方式,绝非一个人,拍脑袋拍几个月、或者拍几年就能想象的。
                  只能是几代人甚至更多代人,长期实践得出的。或者说人家早就有发明。
                  克林顿同学研究人家几千年研究成果几个月,发现了这个专利号。
                  就这样。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要感谢克林顿同学,不是他花费几个月时间发掘欧洲故纸堆,咱们还不可能发现这个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18 15: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