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
……
消化道系统疾病让很多人头疼
尤其是儿童,更是频繁与这些症状打交道
其中积食最为常见
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
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不知何时起
问“积食”问题的人多了
“积食”怎么办?
宝宝“积食”引起发烧怎么办?
……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小儿积食
所谓小儿积食,说简单点,就是宝宝吃得过多,营养过剩,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能被及时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就会郁积生热化火损伤脾胃,使消化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
积食的表现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积食?如果你的宝宝有以下几种症状,那就代表有可能是积食或消化不良了:
☞ 睡觉的时候往往喜欢趴着睡,而且多伴有夜里睡觉不踏实的情况: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 最近食欲不正常,可能食欲明显不振;也可能总是吃不饱的样子,或挑食喜肉。
☞ 常说自己说肚子不适,或胀或疼。
☞ 可以发现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敏感的家长也许会发现,这是胃气不降导致的。
积食易引发的症状
(1)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这在古代的医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
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中医上讲,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宝宝,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
(2)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宝宝体温就上去了。
这类宝宝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住了。《脉经》中就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3)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
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宝宝,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所以把脾胃功能调好了,肺炎也跟着好了。
(4)积食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我们还经常见到一些宝宝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宝宝一生病就输液,再生病再输液,反复输液,这样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
上面说过,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积食的时候宝宝体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5)积食与咽炎
咽炎,中医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门户,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宝宝就容易生喉痹。
所以,中医上给宝宝治咽炎的时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药以外,再给孩子用一些消积清热的,病就好得快。
(6)积食与头痛
头疼本来是成人才经常犯的毛病,但是经常有些宝宝也嚷嚷头痛,这是为什么呢?病根儿还是在积食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前额疼。
中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前额属脾胃,两侧属肝胆,头顶属心肺,后脑属肾。孩子前额疼,那就是脾胃出了问题。
(7)积食与便秘
古代有个小儿方面的医书非常有名,叫《幼科发挥》,上面说:“太饱伤脾”。太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吃得太饱,也可以理解为腹胀、积食。
所以,就会有:太饱伤脾→脾常不足→脾胃运化不及→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
(8)积食与泄泻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中医上说,积食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之常,所以积食会导致泄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中医上有个说法叫“通因通用”,说白了就是“以通治通”。《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明确说:“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就拿积食腹泻来说吧,食滞内停,阻滞胃肠,导致腹痛泄泻,这时候不仅不能止泄,相反当消食而导滞攻下,推荡积滞,使积食去而泄自止。
(9)积食与盗汗
小儿为纯阳之体,夜寐则阳入于阴,加之积热内蕴,所以晚上盗汗情况比较严重。这类宝宝,用一些消积泄热的药,很快盗汗就消失了。
(10)积食与舌苔剥脱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
(11)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宝宝容易血虚。从西医上说,宝宝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12)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
宝宝积食如何应对
饮食调节
如果宝宝出现食欲下降、咳嗽等积食症状,但还没有外感症状时,可采取饮食调节治疗。
这时,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
此外,还要让宝宝多喝水,保证睡眠充足、及时排泄,不去公共场合,积食情况就会逐渐缓解。
脐灸疗法
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儿都难逃积食的困扰,积食对身体造成饮食停滞、脾胃虚弱、气滞积滞的影响。
妞蜜·美丽妈妈指出:积食调理重点是脾胃,脐灸可以益气养血,温阳健脾,消食化滞,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
运用脐灸调理脾胃效果尤佳,根据古方研制的脐灸粉均适用于成人与小儿,根据辩证配粉艾灸肚脐,也可配合相应的积食推拿,帮助消食、清热,达到理想调理效果。
……
消化道系统疾病让很多人头疼
尤其是儿童,更是频繁与这些症状打交道
其中积食最为常见
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
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不知何时起
问“积食”问题的人多了
“积食”怎么办?
宝宝“积食”引起发烧怎么办?
……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小儿积食
所谓小儿积食,说简单点,就是宝宝吃得过多,营养过剩,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能被及时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就会郁积生热化火损伤脾胃,使消化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
积食的表现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积食?如果你的宝宝有以下几种症状,那就代表有可能是积食或消化不良了:
☞ 睡觉的时候往往喜欢趴着睡,而且多伴有夜里睡觉不踏实的情况: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 最近食欲不正常,可能食欲明显不振;也可能总是吃不饱的样子,或挑食喜肉。
☞ 常说自己说肚子不适,或胀或疼。
☞ 可以发现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敏感的家长也许会发现,这是胃气不降导致的。
积食易引发的症状
(1)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这在古代的医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
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中医上讲,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宝宝,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
(2)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宝宝体温就上去了。
这类宝宝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住了。《脉经》中就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3)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
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宝宝,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所以把脾胃功能调好了,肺炎也跟着好了。
(4)积食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我们还经常见到一些宝宝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宝宝一生病就输液,再生病再输液,反复输液,这样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
上面说过,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积食的时候宝宝体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5)积食与咽炎
咽炎,中医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门户,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宝宝就容易生喉痹。
所以,中医上给宝宝治咽炎的时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药以外,再给孩子用一些消积清热的,病就好得快。
(6)积食与头痛
头疼本来是成人才经常犯的毛病,但是经常有些宝宝也嚷嚷头痛,这是为什么呢?病根儿还是在积食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前额疼。
中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前额属脾胃,两侧属肝胆,头顶属心肺,后脑属肾。孩子前额疼,那就是脾胃出了问题。
(7)积食与便秘
古代有个小儿方面的医书非常有名,叫《幼科发挥》,上面说:“太饱伤脾”。太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吃得太饱,也可以理解为腹胀、积食。
所以,就会有:太饱伤脾→脾常不足→脾胃运化不及→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
(8)积食与泄泻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中医上说,积食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之常,所以积食会导致泄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中医上有个说法叫“通因通用”,说白了就是“以通治通”。《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明确说:“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就拿积食腹泻来说吧,食滞内停,阻滞胃肠,导致腹痛泄泻,这时候不仅不能止泄,相反当消食而导滞攻下,推荡积滞,使积食去而泄自止。
(9)积食与盗汗
小儿为纯阳之体,夜寐则阳入于阴,加之积热内蕴,所以晚上盗汗情况比较严重。这类宝宝,用一些消积泄热的药,很快盗汗就消失了。
(10)积食与舌苔剥脱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
(11)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宝宝容易血虚。从西医上说,宝宝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12)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
宝宝积食如何应对
饮食调节
如果宝宝出现食欲下降、咳嗽等积食症状,但还没有外感症状时,可采取饮食调节治疗。
这时,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
此外,还要让宝宝多喝水,保证睡眠充足、及时排泄,不去公共场合,积食情况就会逐渐缓解。
脐灸疗法
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儿都难逃积食的困扰,积食对身体造成饮食停滞、脾胃虚弱、气滞积滞的影响。
妞蜜·美丽妈妈指出:积食调理重点是脾胃,脐灸可以益气养血,温阳健脾,消食化滞,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
运用脐灸调理脾胃效果尤佳,根据古方研制的脐灸粉均适用于成人与小儿,根据辩证配粉艾灸肚脐,也可配合相应的积食推拿,帮助消食、清热,达到理想调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