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私自入坑,不算太深,有话要说,说了:
1.选择国产还是进口?
国产望远镜,不管屋脊式还是保罗式,不管新产品还是老产品,不管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镀膜质量、机械、做工、品控、持久性都一般。意思就是说,马马虎虎,要求不高,还可以。
您别挑剔,挑剔就得从美、日、日耳曼品牌开始起步了。国产的只适合那些觉得望远镜大概差不多,光学还可以,即,预算不高,1000元以内,想要性价比高的镜友。
真懂的、真发烧的,要不您兜兜转转、打听打听,别听推荐,就问他们实际留在手上长期使用的主力镜及组合,保证无一例外的进口货,甚至是所谓的三大(施华洛世奇、蔡司、徕卡)……
这里,不是迷信日本品牌,更不是崇洋媚外,也怪了,200元左右开始的日本品牌,精确性、持久性就开始令人咋舌了……不服不行!
话说回来,国产正规品牌也不是一文不值,当工具用,便宜、好用。
2.选择保罗还是屋脊?
保罗,先后体验了7*50、10*50、8.5*32、7*30……
越是什么也不懂,小白一个,越觉得大一点、重一点无所谓。所以最开始最菜时的我拿起7*50、10*50根本没觉得有多大、有多重。光学上同时对比,前五分钟还能说出这个好、那个好的,比来比去,自己也含混了,去他个niang,一个样……
后来随着望远镜使用经验的积累,体验和感受深了,再看保罗式,重也就算了,大是真受不了!尤其是用惯了屋脊镜,保罗镜即便8.5*32、7*30这样的“小镜”,也觉得手抓不过来!食指或中指够中间调焦轮费劲!再加上人机工程学不合理、机械差,握着极不舒服。调焦轮旋转也硬邦邦的,调节十分费力。
我反复掂量,从产品的严谨、细致程度上说,屋脊式总体上明显优于保罗式。即使考虑外观和国产军事题材等影视作品的印象,仍然觉得民用、手持,保罗式望远镜存在的理由已经不多了。
3.军用还是民用?
军用产品,主要考虑战场特点,如,制造简单、成本低廉、维护简单、效果够用、防水耐实、带计算距离的分划线等。无疑这些特点并不适合民用。民用,光学效果、机械、品控、防水性能、耐久性等是重点。
4.规格怎么选?
军用一般认为8*30、7*50、10*50是各军种运用最多的。实际上,6*32等冷门的规格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
民用,4*10、4*18、6*15、8*20、8*21、8*25、8*30、8*32、8*40、8*42、7*50、10*50、12*50、15*56……
极便携(光学效果与人眼差不多),4*10;便携,8*20(屋脊)、8*21(反保罗);主力,8*42、10*42;手持极限,12*50、15*56。
5.光学哪个好?
总体来说,国产和进口,档次相同的望远镜没有哪个是能压倒性的产品。说来说去,口径为王。口径相同的,各有特点。比如,中心更锐,或者视场更大,或者良像更大,或者畸变更小等。
保罗镜相对于屋脊镜有天然的光学优势,但是,随着技术手段的升级,大概500元以上的保罗式比屋脊式,我看光学上确实没什么傲人之处了。
镜后照是包括生产者和老镜友都共同认定的伪科学,但是偏偏一些镜友不辞辛苦,还要拿镜后照来说事……有人说,镜后照有可能会体现锐度、色差、畸变、良像……但是,就有高手能把烂镜拍出好片子,这跟拍摄手法、拍摄镜头、望远镜特长、场景特点、取景远近位置等都是有关系的。
而且,我发现望远镜圈内对比都不科学。拍照设备不同、调试参数不同、拍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照片都可以拿来比较……这就尴尬了……
哪位能仅凭几张镜后照就说出同类的几个产品哪个是哪个呢?顶多只能当作参考。
还有更多出来讲话、评头论足的,没科学比较过,甚至根本就没看过,就开始点评……漏洞被钻空子不说,误导镜友那是一把一利索!
4.手持双筒品牌简述
镜友常用品牌(排序不分先后):
米德、星特朗、裕众、尼康、威信、宾得、肯高、兴和(KOWA)、施华洛世奇、徕卡、蔡司、视得乐、胜途(鲨鱼)、博冠、西光、朗锋、大气、森林人、悦目、中蓥、石猴、西湾、千里鹰、必佳、萨伽、维博、洞察秋毫、熊猫、国产老军镜(62式、95式)……
使用、感受及印象:
米德,天文镜见长,手持镜平平常常。
星特朗,大双筒还可以,小双筒优势不明显。天文是传统强项。
裕众,低调的二哥。拿得出手的小双筒不多,就是低调。或者用圈内的话说,人家不在乎国内市场。大双筒,独霸一方,飞扬跋扈。
尼康,品控好。
威信,制造工艺精度高。
肯高,新颖。
宾得,讨巧。
兴和(KOWA),贵的好。
施华,相对公认的世界第一。EL系列、SLC系列、CL 8*25,傲视群芳,熊霸天下。
徕卡,色彩有味道。
蔡司,对焦精准。Sf系列的机械素质及配合的光学体验也是独占鳌头了。
视得乐,抗造,光学也不像普遍认为的那么“渣”,完全够用。干粗活儿的龙头老大。
胜途,行业老大。有些产品卖的贵了,相对于素质。总体质量还行。大厂风范。
博冠,资质最高,井用、钧用资质一箩筐。最像民族产业。主要问题是针对产品的开发投资太少!营销多、好产品少。只有鸿鹄8*42是相对公认的国产顶级,睿丽、乐观II也算可以,其他的就勉勉强强了。
西光,国有控股,打算做行业领军者,东西一直都挺贵。
朗锋,憨。产品以保罗式为主。北旅是其招牌式网站,资深。
大气,置身室外,平平淡淡总是真。
森林人,精明。旗下好几家网店,认全了算你狠。
悦目,号称三中全会(反保罗式、保罗式、屋脊式),只不过有点难产。
石猴,新品牌,能蹦出来就不简单。粉丝点评主打产品:莹锐。但一直没看有什么大动作,不瘟不火。果然是有佛系潜质的卖家。
中蓥,新品牌。资源多,究竟怎么样,没底,还得下回分解。
西湾,聘请明星宣传,大手笔。
千里鹰,肾虚,便宜销量高。
必佳、萨伽、惟博、洞察秋毫就是小贵。
熊猫,据说不是原品牌的团队了,产品勉强可以。
62、95,情怀,还是情怀。
5.总结
要性价比+够用=国产、屋脊、小品牌。
要性价比+便携=国产、屋脊。
要品控好=日本产品。
要品控好+光学好+相对便宜=日本高端。
要顶级+透过率高=施华洛世奇。
要顶级+对焦准确舒适=蔡司sf。
要顶级+有韵味的色彩=徕卡。
1.选择国产还是进口?
国产望远镜,不管屋脊式还是保罗式,不管新产品还是老产品,不管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镀膜质量、机械、做工、品控、持久性都一般。意思就是说,马马虎虎,要求不高,还可以。
您别挑剔,挑剔就得从美、日、日耳曼品牌开始起步了。国产的只适合那些觉得望远镜大概差不多,光学还可以,即,预算不高,1000元以内,想要性价比高的镜友。
真懂的、真发烧的,要不您兜兜转转、打听打听,别听推荐,就问他们实际留在手上长期使用的主力镜及组合,保证无一例外的进口货,甚至是所谓的三大(施华洛世奇、蔡司、徕卡)……
这里,不是迷信日本品牌,更不是崇洋媚外,也怪了,200元左右开始的日本品牌,精确性、持久性就开始令人咋舌了……不服不行!
话说回来,国产正规品牌也不是一文不值,当工具用,便宜、好用。
2.选择保罗还是屋脊?
保罗,先后体验了7*50、10*50、8.5*32、7*30……
越是什么也不懂,小白一个,越觉得大一点、重一点无所谓。所以最开始最菜时的我拿起7*50、10*50根本没觉得有多大、有多重。光学上同时对比,前五分钟还能说出这个好、那个好的,比来比去,自己也含混了,去他个niang,一个样……
后来随着望远镜使用经验的积累,体验和感受深了,再看保罗式,重也就算了,大是真受不了!尤其是用惯了屋脊镜,保罗镜即便8.5*32、7*30这样的“小镜”,也觉得手抓不过来!食指或中指够中间调焦轮费劲!再加上人机工程学不合理、机械差,握着极不舒服。调焦轮旋转也硬邦邦的,调节十分费力。
我反复掂量,从产品的严谨、细致程度上说,屋脊式总体上明显优于保罗式。即使考虑外观和国产军事题材等影视作品的印象,仍然觉得民用、手持,保罗式望远镜存在的理由已经不多了。
3.军用还是民用?
军用产品,主要考虑战场特点,如,制造简单、成本低廉、维护简单、效果够用、防水耐实、带计算距离的分划线等。无疑这些特点并不适合民用。民用,光学效果、机械、品控、防水性能、耐久性等是重点。
4.规格怎么选?
军用一般认为8*30、7*50、10*50是各军种运用最多的。实际上,6*32等冷门的规格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
民用,4*10、4*18、6*15、8*20、8*21、8*25、8*30、8*32、8*40、8*42、7*50、10*50、12*50、15*56……
极便携(光学效果与人眼差不多),4*10;便携,8*20(屋脊)、8*21(反保罗);主力,8*42、10*42;手持极限,12*50、15*56。
5.光学哪个好?
总体来说,国产和进口,档次相同的望远镜没有哪个是能压倒性的产品。说来说去,口径为王。口径相同的,各有特点。比如,中心更锐,或者视场更大,或者良像更大,或者畸变更小等。
保罗镜相对于屋脊镜有天然的光学优势,但是,随着技术手段的升级,大概500元以上的保罗式比屋脊式,我看光学上确实没什么傲人之处了。
镜后照是包括生产者和老镜友都共同认定的伪科学,但是偏偏一些镜友不辞辛苦,还要拿镜后照来说事……有人说,镜后照有可能会体现锐度、色差、畸变、良像……但是,就有高手能把烂镜拍出好片子,这跟拍摄手法、拍摄镜头、望远镜特长、场景特点、取景远近位置等都是有关系的。
而且,我发现望远镜圈内对比都不科学。拍照设备不同、调试参数不同、拍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照片都可以拿来比较……这就尴尬了……
哪位能仅凭几张镜后照就说出同类的几个产品哪个是哪个呢?顶多只能当作参考。
还有更多出来讲话、评头论足的,没科学比较过,甚至根本就没看过,就开始点评……漏洞被钻空子不说,误导镜友那是一把一利索!
4.手持双筒品牌简述
镜友常用品牌(排序不分先后):
米德、星特朗、裕众、尼康、威信、宾得、肯高、兴和(KOWA)、施华洛世奇、徕卡、蔡司、视得乐、胜途(鲨鱼)、博冠、西光、朗锋、大气、森林人、悦目、中蓥、石猴、西湾、千里鹰、必佳、萨伽、维博、洞察秋毫、熊猫、国产老军镜(62式、95式)……
使用、感受及印象:
米德,天文镜见长,手持镜平平常常。
星特朗,大双筒还可以,小双筒优势不明显。天文是传统强项。
裕众,低调的二哥。拿得出手的小双筒不多,就是低调。或者用圈内的话说,人家不在乎国内市场。大双筒,独霸一方,飞扬跋扈。
尼康,品控好。
威信,制造工艺精度高。
肯高,新颖。
宾得,讨巧。
兴和(KOWA),贵的好。
施华,相对公认的世界第一。EL系列、SLC系列、CL 8*25,傲视群芳,熊霸天下。
徕卡,色彩有味道。
蔡司,对焦精准。Sf系列的机械素质及配合的光学体验也是独占鳌头了。
视得乐,抗造,光学也不像普遍认为的那么“渣”,完全够用。干粗活儿的龙头老大。
胜途,行业老大。有些产品卖的贵了,相对于素质。总体质量还行。大厂风范。
博冠,资质最高,井用、钧用资质一箩筐。最像民族产业。主要问题是针对产品的开发投资太少!营销多、好产品少。只有鸿鹄8*42是相对公认的国产顶级,睿丽、乐观II也算可以,其他的就勉勉强强了。
西光,国有控股,打算做行业领军者,东西一直都挺贵。
朗锋,憨。产品以保罗式为主。北旅是其招牌式网站,资深。
大气,置身室外,平平淡淡总是真。
森林人,精明。旗下好几家网店,认全了算你狠。
悦目,号称三中全会(反保罗式、保罗式、屋脊式),只不过有点难产。
石猴,新品牌,能蹦出来就不简单。粉丝点评主打产品:莹锐。但一直没看有什么大动作,不瘟不火。果然是有佛系潜质的卖家。
中蓥,新品牌。资源多,究竟怎么样,没底,还得下回分解。
西湾,聘请明星宣传,大手笔。
千里鹰,肾虚,便宜销量高。
必佳、萨伽、惟博、洞察秋毫就是小贵。
熊猫,据说不是原品牌的团队了,产品勉强可以。
62、95,情怀,还是情怀。
5.总结
要性价比+够用=国产、屋脊、小品牌。
要性价比+便携=国产、屋脊。
要品控好=日本产品。
要品控好+光学好+相对便宜=日本高端。
要顶级+透过率高=施华洛世奇。
要顶级+对焦准确舒适=蔡司sf。
要顶级+有韵味的色彩=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