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习陶笛陆陆续续有接近三周了,昨天尝试自己录一首歌,大鱼海棠。用的是AC12孔(风雅熏烧 388左右那款)。由于手上没有AG调,所以伴奏用的曲子,后期调子人为升高了一些来匹配AC陶笛音域。
我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用AC12孔吹高音的时候,高音音量超大,手机录得都爆麦了。。。。
为了达到正确音准(音准是参照手机APP的较音器),当高音孔全开时(较音器显示大概误差+-20左右),需要蛮大的气量,这样就导致音量特别大。。。。个人对气量的理解,就是高音单纯用力去吹,从而使笛声达到较音器上显示的正确位置(不知这种“单纯用力去吹”方法是否有误)。但这样就会导致音量特别大,甚至录音爆麦,而且低音与高音音量对比很明显,高音音量大低音音量小,尤其是曲子部分小节,音阶从高到低强烈变化时,这种音量变化感觉很诡异,忽大忽小。可是听各位前辈吹的同样AC12孔,却感觉很舒服,好像没那么突兀的音量变化,至少在录音的时候不会爆麦,声音饱满而柔和。。。。
对了,我用的是普通的2000¥左右的OPPO手机录制,麦是原装麦。录音距离大概在30公分左右(放在桌边,放远了低音听不清)。
所以想请教一下各位前辈,是不是晚辈哪些地方做错了,方法使用不对,还是其他的什么问题。
我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用AC12孔吹高音的时候,高音音量超大,手机录得都爆麦了。。。。
为了达到正确音准(音准是参照手机APP的较音器),当高音孔全开时(较音器显示大概误差+-20左右),需要蛮大的气量,这样就导致音量特别大。。。。个人对气量的理解,就是高音单纯用力去吹,从而使笛声达到较音器上显示的正确位置(不知这种“单纯用力去吹”方法是否有误)。但这样就会导致音量特别大,甚至录音爆麦,而且低音与高音音量对比很明显,高音音量大低音音量小,尤其是曲子部分小节,音阶从高到低强烈变化时,这种音量变化感觉很诡异,忽大忽小。可是听各位前辈吹的同样AC12孔,却感觉很舒服,好像没那么突兀的音量变化,至少在录音的时候不会爆麦,声音饱满而柔和。。。。
对了,我用的是普通的2000¥左右的OPPO手机录制,麦是原装麦。录音距离大概在30公分左右(放在桌边,放远了低音听不清)。
所以想请教一下各位前辈,是不是晚辈哪些地方做错了,方法使用不对,还是其他的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