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429贴子:10,031,538
  • 24回复贴,共1

读红楼“闲言碎语”之我见(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想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故写一点发一点吧,也不知道兴趣何时来,又何时止。@wlnk123@言680779


IP属地:广西1楼2018-12-11 15:13回复
    名字不知道如何取,干脆就叫滴翠亭“新”解,虽然俗,但胜在有趣


    IP属地:广西2楼2018-12-11 15:15
    回复
      滴翠亭“新”解
      要说推福论与嫁祸论的本质区别吧,其实我觉得这两者也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用晴雯的名言来讲,就是谁又比谁高贵些呢?无论是小红会给黛玉带来好处还是给林黛玉带来坏处,它们的机会都是均等的(由于红楼未完,我们也很难断定到底事情最终往哪个方向发展,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既没带来好处或是坏处)滴翠亭本来早就说烂的,我也不想再就它的影响方面论述了,在表达我看法之前,我先举两个小例子。


      IP属地:广西3楼2018-12-11 15:17
      回复
        (一)在某公司里,小薛和小林是一对好姐妹,她们的美貌、工作能力等都相差无几,公司的小黄看上了小薛,但小薛对他并无感觉,某天,小黄邀请小薛去看电影,小薛知道小黄的意思,但为了避免小黄的尴尬,小薛谎称今晚已经答应和小林一起去逛街,并以此拒绝了小黄的邀请。小黄听了,心里暗气,跟他的好哥们小李说:若是小薛真的看不上我也就罢 了,该不会是小林那***从中挑唆吧,看平日里她就不怎么待见我,恰巧,小李一直是小林的爱慕者。后来,部门经理离职,部门经理的候选人大家最看好小林,但最终,领导却选择了小薛。小李得知后,心想,果然最毒妇人心,小薛平日看着挺老实的,可是在利益面前,就暴露了本性,上次拒绝小黄,却拉上了小林,谁知道她不是故意要害小林呢,这一举动肯定是想给小林在同事面前招黑,以便达到上位的目的。
        (二)小薛和小林在班上是同桌,某一天,小薛偷偷在自习课上看《红楼梦》,不料老班突然驾到,问小薛,你在干嘛呢?小薛说,没干嘛,我在看小林给我的数学作业答案呢,不料老班已经看到书桌下的《红楼梦》,心里想道,这书是小薛的也就罢了,平时她还算有自控能力,嗯?刚才小薛提到小林,难道这本小说竟然是小林的?她平时自制力那么差,现在还在看小说,这还了得?恰好,小林成绩一直都比小薛好,小林的好朋友小红在得知老班的想法后,在背后暗骂,这小薛平时看起来文文静静人畜无害的样子,竟想不到是如此恶毒的心肠,她不就是一直嫉妒小林成绩比她好吗?在老班面前提小林不就是想给老班留下小林的坏印象吗?


        IP属地:广西4楼2018-12-11 15:17
        回复
          哈哈,滴翠亭悬案也,楼主触此风眼,恐出力不讨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2-11 15:17
          收起回复
            哈,例子说完了,大家觉得小黄和老班的脑回路如何?小李和小红的脑回路又如何呢?下面,还是来品读品读原文,【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加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儿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发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是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这里很多人说,宝钗故意让小红以为黛玉偷听了他们的对话,并撇清了自己。但仔细分析一下,宝钗的“嫁祸”似乎并不高明。首先,我们来看看亭子的构造,【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隔子糊着纸。】其实我是有点想象不出这个亭子的真实构造,说它是亭子,可又【四面雕镂隔子糊着纸】,倒像是一个封闭状的塔(我特意去搜了一下亭子的图片,大多是不封闭的,但确实也有封闭的,学名怎么叫就不懂了),虽然四面通桥,但却应该只有一个门(如果四面俱开门,那就没有开窗一说),而且这个门明显是跟薛宝钗所处方位不同,四条桥的方位又如何呢,不得知,所以按常理,大概率为十字形(亭子是四角,八角还是圆形都能均匀分布)。另外,根据87版红楼梦的建筑以及网上搜索的图片来看,林黛玉要实现【蹲在这里玩水】,亭子周围是需要一定的空地或台阶的(游廊曲桥不可能没有栏杆,当然栏杆也分空隔和实隔,林黛玉要实现在桥上玩水是几乎不可能的,除非桥面离水面很近,而且林黛玉恰好能钻过空隔的栏杆),我们假设一下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宝钗正好处于南方的桥上并面向北方,以她的视角,如果要看到林黛玉玩水,那林黛玉只能在亭子的东面,西面或南面,【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林黛玉要消失在薛宝钗的视线中,只能是往亭子北面的方向去了,另外,林黛玉能在亭子北面藏到亭子,也说明亭子的门是开在北面的,这里,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小红坠儿进入亭子后有没有把门关上,我们就假设个极端情况吧,门已关上(不然林黛玉绕到北面她们肯定是能看到的,但按照常理,进入一个四面封闭的建筑谈话,还是白天,是很压抑的,一般人应该不会选择全封闭,想象一下,大白天进入一个黑不隆东的空间第一反应是不是要敞开门或开灯?当然这里说她们因为做贼心虚也可以解释得过去),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是因为如果门没关上,则薛宝钗的“谎”很容易就露馅了。(我和大部分喜欢薛宝钗的人当然希望的是这个结局,意即表明薛宝钗用了一个“不高明”的谎暂时唬住小红,在她未反应过来的时间抽身,避免直面的尴尬,小红事后思索,自然明白薛宝钗用意,也就对黛玉没其他想法了)但为了让分析更全面,我们就假设门是关闭的。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薛宝钗能看出林黛玉在弄水,说明林黛玉至少展现出了弄水的动作,我们都玩过水吧,玩水肯定会弄出声音,如果林黛玉能听清小红和坠儿的对话,那反之,小红和坠儿必定更可以听到黛玉弄水的声音(况且对话内容有辨识度,水声可没有吧,而且亭子是建造在池上,是否会有水流声,即使有水流声,玩水声的突兀出现肯定是能辨别的);当然,有人说,林黛玉是淑女啊,她玩水估计只是用手或帕子轻轻划弄着水,没有发出声音,这确实有可能,但是不要忽略了,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薛宝钗要想听清说话内容,是要凝神细听的,林黛玉是否能做到在距离亭子一段距离的地方一边玩水一边(偷)听清(听到)亭子里说话的内容?另外,小红、坠儿的说话时间持续了多长(可以模拟一下,按照87版剧情,貌似只用了1分20秒左右,但原著中有【半晌】一词,但是请注意,【半晌】一词之前小红坠儿的对话都是正常内容,想了解的话去看原文吧,我就不贴了),宝钗从河边走到亭子需要多长时间?林黛玉听完了小红、坠儿的对话后要逃离现场需要多长时间?或者这么问吧,行动如弱风扶柳的林黛玉在小红推开窗子的一刹那就立马人间蒸发的可能性有多大(注意,宝钗可是假装走到亭子里(绕到亭子北面)搜了的,也即林黛玉不可能藏在亭子里或是出现在四条游廊曲桥上,不然宝钗和小红一定能看到),所以说,按照宝钗设定的剧情,林黛玉是不可能既能听到小红坠儿的完整对话又能在滴翠亭完全消失的,因为林黛玉没有顺风耳+一心二用+飞天遁地的本领。这也充分说明,薛宝钗在这里提到林黛玉并不是“为了撇清了自己而故意引导小红以为黛玉偷听了他们的对话”,当然,一定又会有人说了,这或许不过说明了薛宝钗是慌乱之中设下的计谋,不严谨无可厚非,但说明不了她不想害林黛玉,只是害得不够高明而已。是的,我一开始也就说了,“薛宝钗的‘嫁祸’并不高明”,但这是否又违背了众多人眼中薛宝钗“心机”的人设呢?


            IP属地:广西6楼2018-12-11 15:18
            回复
              下面,我杜撰一个我设计薛宝钗嫁祸林黛玉的桥段:
              宝钗心道:“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使个李代桃僵之法了,林黛玉,活该你倒霉,扑蝶扑不死你们,我也要你们吃不了兜着走,敢在我面前秀恩爱,看我怎么炮制你。”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又是听着了什么好顽的故事,还不快出来说与我听听呢?”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她二人笑道:“原来是你们两个丫头,倒吓着我一跳,在这说什么悄悄话呢?还不快招了呢?”小红心内一惊,但面上总不带出半点颜色,勉强笑道:“宝姑娘又说顽话,何曾说得悄悄话,只不过是今日花朝节得闲半日,瞧着这水儿清亮,所以我二人来这边逛一会子,这就要去了。”宝钗道:“傻丫头,还唬我,打量着我不知道呢?才刚我在河那边看到林丫头在这窗户边,侧着身子往里,倒像是听着那别人说悄悄话的样儿。我正要高声问她在做什么,她倒瞧见我了,忙忙示意我别出声,一边儿抿着嘴笑一边招手叫我过去呢。我想着林丫头素日是促狭惯了的,一定是又听到了什么新闻,我也就悄悄走来,谁知还没到跟前,她倒不知怎么,像是着了慌,朝东一绕就不见了,所以我着急赶着来看看发生了什么,要不就是林丫头想着捉弄我呢?敢情是为了这个,你们两个还不说与我听吗?好儿多着呢。”小红、坠儿一闻此言,像是被五雷掣了顶,呆在原地一声不能言语。薛宝钗一见此状,便知诡计已成,忙又道:“你们不说我可问林丫头去,她是最喜欢打趣儿的,听了你们的笑话岂有不跟我们说起的。”一面说一面赶着跑了。这里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后,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方才一定听了我们的话,瞧着我们要开窗户,便赶着跑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宝姑娘是个省事儿的,纵她问过林姑娘,求她一求,也没什么不完的事,倒是林姑娘,免不得叨登出来,是断断留不得的。”于是跟坠儿如此这般盘算。一时,文官、香菱、思棋等上亭子来,二人且和他们顽笑了。是夜,红玉趁着众人眼错不见,以宝玉相邀为由,将林黛玉骗至小树林,坠儿将事先预备好的绳索一套,便勒将起来,林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邀,二人将林黛玉伪装成吊死的样子,各自回房安歇不提,第二天,粗使仆人将林黛玉尸身悬于林中,忙着解下,只管乱着要救活,却那里还中用。贾宝玉因亲见黛玉葬花之状,只说他是愁绪难解,竟自上吊死了,故不疑到别事上。自此,小红坠儿胆气愈壮,虽已求得薛宝钗不提,但终究怕事漏,终在一个雪夜将薛宝钗用手绢闷死园中,正是牡丹揉碎香满地,玉山倾倒难再扶。二人将薛宝钗尸身用积雪草草掩盖,一夜大雪竟更埋得严严实实。当晚众人遍寻不见,慌得什么似的,还是第二天日头出来,积雪稍融,薛宝钗头上所戴一股金钗在日头底下黄澄澄的晃眼,这才发现了,众人无不纳罕,都暗暗疑心,还是太医推测,薛宝钗所犯热毒一时发作昏倒园中,因无人发现,竟被大雪活活闷死了,及至此,小红坠儿心头大石方才落地。唉,命运如此,正所谓“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悲可叹,也因得小红坠儿二婢,红楼方始完结。


              IP属地:广西7楼2018-12-11 15:19
              回复
                附上"草图"一张。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11 15:28
                收起回复
                  金蝉脱壳,脱己之责而施疑义于他人之谓也,此亦足称宝钗之滑。或言加罪于林女公子,然小红何人也?尚不足能构馅于林女公子之二流婢子耳。其在宝钗者,则诚欲不遗疵于三流四流之人,故布人以疑为己全身名故耳。其营名筑贤之嫌可见一斑,并以林女公子为理想之敌,然終不至贻害之。是以此事固足称宝钗之处世之道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11 15:38
                  收起回复
                    这个话题真是多的太多了,不想多说了,看看就好。


                    IP属地:辽宁10楼2018-12-11 16:46
                    收起回复
                      要者 ,薛女史于书中故为邀名而全己,然于书外之观者乃落口实也明矣。盖伟大之古典小说作者多用白描而少述旁白以用剖析当事人之为心也何如,此固足以刻画人物形象之丰满,而观者之议论更乃有本而抒者也。而中国之古典小说又奚为失其大者哉!不通之人故不足与论人,更遑论古典之小说耶?
                      所以,大家尽情地议论吧,孰优孰劣 谁高谁低,皆不重要。
                      怀敬畏之心而读古典著作,始可与论人 ,且不至以厚诬古人也。切之记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2-11 1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