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伙伴四人来到日俄监狱的时候,是在九月的下旬,那是一个初秋天气晴朗的假日。
下了通往日俄监狱的汽车,首先迎接我们的是这里的阳光,明媚而温暖;还有一行行法式梧桐和婆娑起舞的柳树;大门前的平台上还有穿着五彩颜色的衣服,正欢笑着听老师安排的幼儿园孩子们。
偶有一阵阵浅浅的秋风吹过,让人感觉这里是那样的温暖,惬意,容易给人一种错觉,或许,在这里“没有什么新闻”。然而这种错觉只会产生于在日俄监狱的外面,当你真正进去之后,会发现里面与外面的阳光明媚是截然不同的。
狭小的窗户挡住了外面明媚充沛的阳光,使这里只剩下阴暗压抑和怨气,每个牢房的坚固铁栏杆,都压断了属于外面的属于自由的人们的翅膀,一排排木架上挂满的单薄,破旧的囚衣,讲述了他们的主人,当年遭受的,那些毫无人性的对待,述说着他们的屈辱和悲惨的命运。
那一条狭长的走道,可以让我们看清每间牢房,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却往往要关押七、八个囚犯的可怕的牢房,牢房里面的拖鞋,桶和草甸子告诉了我们当年犯人生活环境的极度恶劣。二楼的审讯室所展现的刑具,尽管时隔多年,但是看起来具具都是那样的,锋利,尖锐,狰狞,可怕。那叫暗牢的牢房,模样就像一个现在生活中常用的保险箱,在二平方米多空间里,要关一个“严重违犯狱规”的“犯人”;并且,与外界联通的,只有供监狱官监视的一个小孔。
不得不说,现在的日俄监狱真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安静的,让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嘶喊了。参观者默默地挪着步子,看着一个又一个当年日军的“杰作”。参观者注视着绞刑室的绳子和木桶,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当他们听完导游的解说和指示牌的参观过后,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当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迈出了监狱大门,觉得这里的阳光再也不是明媚,而是那样的刺眼。
坐上回城的公交,我再回头望去那所监狱,眼前见到的是这一扩建于1907年的古建筑在这灼热阳光下的剪影。在这剪影里,我找到了浓郁的欧式建筑结构,折衷主义,还夹杂着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这结构与风格,对我而言,又是那样的熟悉,好像,从小便与它相逢,与之相伴。
市中央的中山广场,每当夜幕将近的时候,人们用华灯把这最迷人的色彩洒落在附近1908年由日本改建的建筑群上,用四周装放的高级音响播放出的优美欧式世界名曲,来给这里众多翩翩起舞的百姓做伴响,用飞翔着的鸽子来给这里增加欧式活态的雅致,气氛上的洋气十足而又安静祥和装点了这广场,这建筑还有这里的每人。。。。。。
可是,中山广场上,那些让人开心的,让人引以为豪的建筑,却与日俄监狱的建筑,建于同一时期,拥有着相同的结构和风格。
繁荣或许就是这样与屈辱相伴随,在所有的看的见的美好的下面,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甚至已经忘却的满目疮痍?
大连,这一座复杂的城市里,在这里,究竟什么是该记住的,什么是该忘却的?
可惜,日俄监狱里没有什么新闻,还有那阳秋,他们可是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