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教育吧 关注:5,242贴子:2,281
  • 0回复贴,共1

最全的CMA考试学习计划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上班族,工作的繁忙程度随机,加上本人有严重拖延癌,所以学习进度并没有按照中博的计划表进行。总的来说,我每一个part的备考时间是三个月,但是在这三个月中每天的学习时间不是平均分配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随着临考递增,前期的基础阶段学习状态很轻松,到后期压力会很大。如果时间充裕的同学还是建议按照中博的学习计划表进行,因上班学习时间不稳定或像我一样的重度拖延癌患者,也许可以参考一二。
  我的整个学习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大概是一种从微观宏观微观宏观学习过程,接下来对每个流程进行说明并提一下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第一阶段:网校基础课程学习
  第一个阶段没有悬念是学习中博网校的基础课程,费时一个半月。
  虽然基础课程的第一课都是“总论”,但我认为这依然是一个微观的学习过程,总论帮助我们了解CMA课程体系的宏观架构,但对于像我一样的零基础学生,开篇半小时的简介般讲解并不能让我完全听懂,也记不住,所以我认为对于基础课程的总论掌握到了解目录的程度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还是从细节开始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逐渐了解CMA的全貌。
  1.讲义是重点
  第一遍听课的过程是相对轻松的,中博P1老师的讲义非常详细,听课时几乎处于解放双手的状态,而P2老师的讲义就相对简洁,很多时候需要暂停下来记录大量的笔记。
  但无论是P1还是P2,中博的讲义囊括所有的考点,且比教材更有条理,重点突出,所以,我认为讲义的重要性是高于教材的。
  我在学习中用到教材的时候很少,一般只在某个知识点出现理解障碍时才会去翻看教材。因为教材中对于知识点的解释很详细,有些时候讲解思路也和老师不太一样,可以在我们思维阻塞的时候提供一下不一样的思路。
  但个人并不推荐将教材视为重点学习对象,三个月很短,对于上班族来说时间更不充裕,就算时间充裕我也不认为细读教材会比多过一遍讲义的收益大。
  2.做好笔记
  在第一遍听课的过程中,最重要是从细节出发,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理解透彻,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特意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也不认为自己可以在初学时就把所有知识点完全记住。所以一定要在老师强调的重难点和自己认为的有理解障碍的地方做好笔记,老师的讲解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越详细越好,因为人的记忆很不靠谱,特别是在经历大量知识灌输的第一阶段。
  特别提示P2老师的无敌板书,虽然我们需要记忆的只是最后的结论,但还是建议把老师的推导过程记下来,自己也试着推导一下,P2公式繁杂,死记硬背不可取,一定要理解记忆。
  第二阶段:思维导图+直播课
  1.思维导图
  在网校基础课程学习完毕后,马上开始对所学内容进行第一遍复习回顾,细读讲义,这个时候自己的知识点盲区会很突出,对每一个遗忘的地方进行重点标识,遗忘严重的可以再听一次基础课的相关内容。费时半个月。
  在对每一个大章节讲义复习完毕后,制作该章节的思维导图,将微观知识点构建于宏观架构上。现在有很多思维导图软件,学习群也会分享其他同学的优秀导图,但还是建议自己手写,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自己画出了的导图才是最适应自己思维模式的,手写也可加深记忆。思维导图不用太华丽也不宜太细碎,简单归纳知识要点,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即可。其他同学的导图可做参考,不应模仿。
  第二阶段的重点即通过第一遍复习将章节与章节、章节中每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建立起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并记在脑子里。这个时候记忆的是CMA每一个part的宏观体系,像是一棵没有树叶只有枝干的树,当我们看到一个考点能反应出它出现在哪一个根树枝上,和它联系的枝干又有哪些。
  2.直播课
  在建立完思维导图后,找个周末下午将直播课听完,因为我的进度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当我开始听直播课时所以章节都已经上线了。直播课的学习可以检测自己思维导图的完备程度,以及通过老师概括的重难点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难点来检测自己的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完成上述学习过程后再听直播课应该是较为轻松的,也许不能完全记忆每一个知识点,但能做到快速对应脑子里思维导图中该考点的位置。
  第三阶段:题库(不包括主观题)
  高效强压式题海战术,费时半个月。
  我在上面两个阶段中都没有做题,因为我认为在自己未达到第三阶段的学习状态时做题的效果并不好,当然这只是个人习惯问题,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两周时间做完题库的压力无疑很大,几乎压榨了我所有空闲时间,工作空隙时做几道,上下班途中用手机端做几道,晚上回家后继续做几十道,两周时间非常紧,整个阶段都在吃饭睡觉工作做题中度过,压力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精力。
  这又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学习过程。在开始每个章节的题库时,先快速过一遍讲义和思维导图,这是第二遍复习讲义,至此讲义已经过了三次。在看讲义的时候着重对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特别是公式进行快速记忆,快速记忆的维持时间很短,所以在每个章节的讲义复习完毕后要立刻开始做题,通过大量练题来强化对公式等知识点的记忆。
  做题过程尽量不要看教材,题库里每道题都有解析,有些解析不明白的可以点开答疑看看有没有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疑惑点进行提问。
  通过大量做题可以训练自己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并且让自己适应各种题型。我认为题海战术是备考的唯一有效手段,通过题海战术掌握每一个细碎的考点,让考点像树叶一样将脑子里只有枝干的树充盈起来。熬过此半月,CMA的所有考点就会在脑海里如群星闪耀又如星盘分布有序相互勾连。
  第四阶段:中博课堂+主观题+考前冲刺课程
  经历过第三阶段多少有点元气大伤的感觉,所以进入第四阶段,也就是临考前半个月,学习安排又变得相对轻松,以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应付考试。
  1.中博课堂
  这是重点。这是重点。这是重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说中博课堂可以把考试成绩提高20%我觉得也不夸张,在中博课堂中老师会把几乎所有考点再串讲一次,并突出重难点加深记忆。中博课堂最大的学习点在于解题思路,特别是主观题的解题思路。总之就是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所有内容都要熟练掌握,达到这个程度,考试也就差不多没问题了。
  2.主观题
  在学习了中博课堂后,用自己掌握的主观题解题思路做一做题库中的主观题部分,目的在于训练自己的主观题做题速度。
  3.考前冲刺课程
  冲刺课的内容其实已经被直播课和中博课堂覆盖了,相对于前期的学习,冲刺课是非常非常轻松的,只是再一次的串讲考点和突出重难点,顺带押题。我的冲刺课是用手机端在上下班途中听的,既解放双手又解放大脑。如果在这个阶段还发现自己有考点漏缺的地方,一定要迅速打上补丁。
  在这个阶段期间,最好每过一两天就做几十道题,可以用题库的组卷功能,做自己的错题,所有学员的高频错题,或者随机,压力不用像第三阶段一样大,保持题感即可。
  以及像职业道德章节一类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不推荐太早进行记忆,考前提前一两天开始,进行快速短期记忆即可,擅用掌中宝。
  这是我在P1学习中摸索,直到P2学习阶段才总结出来的最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流程安排。可以看出和中博的学习计划表有很大差异,再次说明,中博的学习计划表才是最稳扎稳打的学习方法,时间充足的同学还是最推荐照此进行。对于学习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和技巧,就是学而已,我因为时间问题删减了一些学习计划表上的内容,但强化了我认为重要的部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1楼2018-12-19 17: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