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滨江临海,物產丰富,尤其棉花享誉国际,海鲜名闻遐邇,茵陈酒曾获万国博览会优等奬状,大生厂所出纱布,颇受各地欢迎。地方富庶安定,民风纯朴敦厚,原係人间乐土——作者
启东在江苏省六十一县中,排行老。原为崇明县所辖的外沙,自民国十七年析置迄今,还不到五十年,是最『年轻』的一县。位处长江北口,与江中的崇明,南北相望。抗战后,全县人口三十六万四千五百十六人,业农者佔百分之九十二强。境內无山,一片平原,土地肥沃,物產丰富,豆、麦、稻米、玉米而外,棉花尤多,棉田佔耕地五分之三强,收成好时,年產一百万担左右,战前每担可售银元十一二元,总値达一千万元以上。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启东棉花,有土棉及洋棉两种。土棉即南通棉,洋棉即美国棉。东部地属新涨黄泥,含有咸味,宜种洋棉。西部地多靑泥,咸味已退,宜植土棉。不论洋棉土棉,色皆洁白光泽,纤维又长又靱,为纺织上等纱布的最佳原料。每届棉花採收时,各地棉商慕名来购者,不绝於途。战前还有英日厂商派员设肆逕行搜购。其產量之多,贸易之广,早已享誉国际。
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三尺,春季播种,夏季开花,色或黄或淡红,衬着靑色的枝叶,满佈在旷野阡陌间,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面,好看极了。秋季花落实结,形如橄欖而略大,外被硬壳。成熟后,外壳自行绽裂,於是那白雪般的棉花(亦有少数为浅咖啡色的),便团团的展现在眼前。此时,那些头戴笠帽,身穿土布衣服的村妇村女,就成羣结队的背着竹筐或布袋,嘻嘻哈哈的下田採棉了。採囘来的棉花,经过曝晒、整理、轧去种子(脚踏轮转轧棉车,各鄕鎭到处可见),就可打包卖与棉商,剩下小部份,留作农閒时,自行纺织所需的原料。
鄕村妇女,对土法纺织,从弹花、搓条、纺纱、做纱筒管、到编刷经纱、上滚轴、穿梭、准备纬纱……等许多繁复手续,都有她们一套丰富的经验与熟练的技术,而且除了妯娌、姑嫂、表姊堂妹……等亲属义务协助外,习惯上总不愿僱工帮忙。其用意並非单为节省费用,而是养成『男耕女织』传统的勤俭家风!
县城(形似城,但全由泥土堆成,筑於民国三十二年日寇佔领时期)西北三十里的二厂鎭,有一所大生第二纺织厂,係南通状元张謇(季直)先生在南通、海门、启东等县所手创的八所纺织厂之一,成立於民国元年,置有德製纱锭三万支,织布机百臺。所出纱布,行销苏北鲁南皖东各地,甚受欢迎。惜自民国十五年,张状元去世后,董事会经营不善,业务每况愈下。至抗战前夕,亏蚀累累,乃将机器设备,出售与国营中本纺织公司,所剩千百间空厂房,不久亦为日军飞机炸得粉碎。这所规模甚大的新式纺织厂,就此毁掉了!言之痛心!
提起张状元,他出身微寒,曾当过学徒,做过苦工,但由於力学不輟,奋发上进,终於光緖二十年,考中了一甲一名进士。官修撰,丁忧归,在籍兴教育,经营垦牧、轮船、纺织、及各种地方事业,颇有成就。民国成立后,任过农商总长及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要职。但他志不在仕途,故不久仍囘南通,继续办他的家鄕事业,一面鼓励附近各县有力人士,一致跟着他从事地方建设。於是不数年间,通淮各地农民们的生活,都获得了改善。 国父生前勉励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像这位「謳思淮海三千里,关係东南第一人」(到用王毓祥輓张謇联语)的大实业家张季直先生,就是一位只做大事,不愿做大官的典型人物!
启东除棉花等物產外,有好多种海鲜也是很出名的。像近海產的凤尾鱼,头小体大,长四寸左右,无鳞,尾分叉如凤尾,骨细而少,肉嫩而鲜,隨你红烧乾煎,总是百吃不厌。大陆撤退前,上海著名的食品公司如冠生园等,每逢秋季鱼汎时,就专程来启搜购,用冰封箱运沪,聘名厨煮熟了,装罐出售,到处风行。数年前,我在臺北巿衡阳街某食品公司门前,还看见一对年约花甲的夫妇想购食此种罐头哩。又闻名京、沪、苏、杭的时鱼,多数產於启东东南长江口外海中,体长约二尺左右,色白,骨硬,下顎突出,鳞软可食。夏季產卵后,溯江而上,此时捕而食之,味最鲜美。但海鲜业者,为获得厚利,总是整批的运往京沪一带大都巿高价销售,我们家鄕人反而甚少吃到。此外,海滨浅水中產有一种靑虾,形如普通的虾,体长二寸许,色白带靑,壳薄而软,一般人多喜生吃。其法:先剪去其鬚、足、尾,挑去其肠,用冷开水洗净了,撒些盐,倒些高粱酒,浸渍半小时,再洗一二次,放入適量的酱油、胡椒粉、嫩薑丝等,拌一下,即可取食。食时只要上下唇轻轻一闔,肉即脱壳而出,吐去其壳,慢慢呑下其肉,那鲜嫩、滋润、带些芳辣的味道,实在形容不出其美好!
我在家鄕时,每遇假日,总喜欢逛到海鲜店小坐,叫一碟凤尾鱼或靑虾,再烫一壶绍兴酒或开一瓶茵陈酒(茵陈为草本植物,供中药用,混入高粱內酿成的酒,叫茵陈酒,浓郁醇香,为苏北名產,,曾获巴黎万国博览会奬状),徐徐的喝,眞是过癮之至!
(启东县志略,已载第十六期本刋,兹承范尙文鄕长惠赐『故鄕启东原係一块乐土』一文,可补前文之不足。又本刋前文所记启东棉花每年產额,在十万担左右。係以战前轧去棉子之花衣数量为准。及至抗战军兴,以迄復员,物资缺乏,尤以棉布为甚,本文所述「收成好时,年產在一百万担左右。当经范鄕长面吿,係增產后子棉数量,故二文所记產额,相距甚远,特此附带说明。——编者)。
启东在江苏省六十一县中,排行老。原为崇明县所辖的外沙,自民国十七年析置迄今,还不到五十年,是最『年轻』的一县。位处长江北口,与江中的崇明,南北相望。抗战后,全县人口三十六万四千五百十六人,业农者佔百分之九十二强。境內无山,一片平原,土地肥沃,物產丰富,豆、麦、稻米、玉米而外,棉花尤多,棉田佔耕地五分之三强,收成好时,年產一百万担左右,战前每担可售银元十一二元,总値达一千万元以上。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启东棉花,有土棉及洋棉两种。土棉即南通棉,洋棉即美国棉。东部地属新涨黄泥,含有咸味,宜种洋棉。西部地多靑泥,咸味已退,宜植土棉。不论洋棉土棉,色皆洁白光泽,纤维又长又靱,为纺织上等纱布的最佳原料。每届棉花採收时,各地棉商慕名来购者,不绝於途。战前还有英日厂商派员设肆逕行搜购。其產量之多,贸易之广,早已享誉国际。
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三尺,春季播种,夏季开花,色或黄或淡红,衬着靑色的枝叶,满佈在旷野阡陌间,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面,好看极了。秋季花落实结,形如橄欖而略大,外被硬壳。成熟后,外壳自行绽裂,於是那白雪般的棉花(亦有少数为浅咖啡色的),便团团的展现在眼前。此时,那些头戴笠帽,身穿土布衣服的村妇村女,就成羣结队的背着竹筐或布袋,嘻嘻哈哈的下田採棉了。採囘来的棉花,经过曝晒、整理、轧去种子(脚踏轮转轧棉车,各鄕鎭到处可见),就可打包卖与棉商,剩下小部份,留作农閒时,自行纺织所需的原料。
鄕村妇女,对土法纺织,从弹花、搓条、纺纱、做纱筒管、到编刷经纱、上滚轴、穿梭、准备纬纱……等许多繁复手续,都有她们一套丰富的经验与熟练的技术,而且除了妯娌、姑嫂、表姊堂妹……等亲属义务协助外,习惯上总不愿僱工帮忙。其用意並非单为节省费用,而是养成『男耕女织』传统的勤俭家风!
县城(形似城,但全由泥土堆成,筑於民国三十二年日寇佔领时期)西北三十里的二厂鎭,有一所大生第二纺织厂,係南通状元张謇(季直)先生在南通、海门、启东等县所手创的八所纺织厂之一,成立於民国元年,置有德製纱锭三万支,织布机百臺。所出纱布,行销苏北鲁南皖东各地,甚受欢迎。惜自民国十五年,张状元去世后,董事会经营不善,业务每况愈下。至抗战前夕,亏蚀累累,乃将机器设备,出售与国营中本纺织公司,所剩千百间空厂房,不久亦为日军飞机炸得粉碎。这所规模甚大的新式纺织厂,就此毁掉了!言之痛心!
提起张状元,他出身微寒,曾当过学徒,做过苦工,但由於力学不輟,奋发上进,终於光緖二十年,考中了一甲一名进士。官修撰,丁忧归,在籍兴教育,经营垦牧、轮船、纺织、及各种地方事业,颇有成就。民国成立后,任过农商总长及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要职。但他志不在仕途,故不久仍囘南通,继续办他的家鄕事业,一面鼓励附近各县有力人士,一致跟着他从事地方建设。於是不数年间,通淮各地农民们的生活,都获得了改善。 国父生前勉励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像这位「謳思淮海三千里,关係东南第一人」(到用王毓祥輓张謇联语)的大实业家张季直先生,就是一位只做大事,不愿做大官的典型人物!
启东除棉花等物產外,有好多种海鲜也是很出名的。像近海產的凤尾鱼,头小体大,长四寸左右,无鳞,尾分叉如凤尾,骨细而少,肉嫩而鲜,隨你红烧乾煎,总是百吃不厌。大陆撤退前,上海著名的食品公司如冠生园等,每逢秋季鱼汎时,就专程来启搜购,用冰封箱运沪,聘名厨煮熟了,装罐出售,到处风行。数年前,我在臺北巿衡阳街某食品公司门前,还看见一对年约花甲的夫妇想购食此种罐头哩。又闻名京、沪、苏、杭的时鱼,多数產於启东东南长江口外海中,体长约二尺左右,色白,骨硬,下顎突出,鳞软可食。夏季產卵后,溯江而上,此时捕而食之,味最鲜美。但海鲜业者,为获得厚利,总是整批的运往京沪一带大都巿高价销售,我们家鄕人反而甚少吃到。此外,海滨浅水中產有一种靑虾,形如普通的虾,体长二寸许,色白带靑,壳薄而软,一般人多喜生吃。其法:先剪去其鬚、足、尾,挑去其肠,用冷开水洗净了,撒些盐,倒些高粱酒,浸渍半小时,再洗一二次,放入適量的酱油、胡椒粉、嫩薑丝等,拌一下,即可取食。食时只要上下唇轻轻一闔,肉即脱壳而出,吐去其壳,慢慢呑下其肉,那鲜嫩、滋润、带些芳辣的味道,实在形容不出其美好!
我在家鄕时,每遇假日,总喜欢逛到海鲜店小坐,叫一碟凤尾鱼或靑虾,再烫一壶绍兴酒或开一瓶茵陈酒(茵陈为草本植物,供中药用,混入高粱內酿成的酒,叫茵陈酒,浓郁醇香,为苏北名產,,曾获巴黎万国博览会奬状),徐徐的喝,眞是过癮之至!
(启东县志略,已载第十六期本刋,兹承范尙文鄕长惠赐『故鄕启东原係一块乐土』一文,可补前文之不足。又本刋前文所记启东棉花每年產额,在十万担左右。係以战前轧去棉子之花衣数量为准。及至抗战军兴,以迄復员,物资缺乏,尤以棉布为甚,本文所述「收成好时,年產在一百万担左右。当经范鄕长面吿,係增產后子棉数量,故二文所记產额,相距甚远,特此附带说明。——编者)。